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浪淘沙·探春(蘇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浪淘沙·探春》

作品名稱:《浪淘沙·探春》

創作年代:北宋

文學體裁:詞

作者:蘇軾

《浪淘沙·探春》是宋代文學家蘇軾所作的一首詞,該詞是一首探春詞,上片以情景交融的手法.寫初春杭州城東郊的景象和探春者的心態,下片以承延手法與上片呼應,寫探春所見的第路景、村景、人的心境。該詞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蘇軾風流倜儻,激揚文字的勃勃英姿。

原文

譯文

昨天出東城踏青遊玩。牆上的紅杳顏色很暗,茂密得好像要傾斜下夾。欄杆內側的各種花草卻還沒有露出花苞,春天的腳步還沒走到這裡。

美麗的小路上,女子經過,揚起塵土和落花,前面的村子,剛剛下過雪。這是掌管春天的神辛勤的腳步吧?想必春天來到之時,柔風一定會先吹下梅花。[2]

創作背景

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十一月,蘇軾赴杭州任通判。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初春,蘇軾到杭州城東郊外探春後作該詞。[3]

賞析

上片以情景交融的手法,寫初春杭州城東郊的景象和探春者的心態。「昨日出東城」,點明探春的時間,以及探春的地點杭州城東郊。「試探春情」,一個「試」字就把探春者的春心欲動的情態唯妙唯肖地傳達出來了。「牆頭紅杏暗如傾」,寫探春的第一個光景。從牆頭伸出來的紅杏色彩綠得如油漫出來了。讓人們首先領略到「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宋代葉紹翁《遊園不值》詩),「紅杏枝頭春意鬧」(宋代宋祁《玉樓春》詞)的探春神韻。「檻內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用一對矛盾句,提出初春柵欄內各種花草嫩芽嫩葉未發未露,而柵欄外早己春回大地,為過渡到下片進一步寫探春幽情埋下的迴環之筆。

下片以承延手法與上片呼應,寫探春的第二個光景路景、第三個光景村景等,直至進入神話般的幻境。「綺陌斂香塵」,寫探春男女們路途上的「春」景。那是一條風景美麗的郊野道路,那是一條「盡日細塵吹綺陌,迷卻夢遊歸路」(清代納蘭性德《念奴嬌》詞),那是一條聚集着探春女子的步履而留下芳香塵之路。似有一點「行樂歸恆晚,香塵撲地遙」(唐代沈佺期《洛陽道》詩)的韻味。

「雪霽前村」,寫探春男女們進入前村後所見的另一番「春」景。雪止天晴後的前村,留下的便是那被柵欄內冰雪覆蓋着,尚未露面吐芽的各種花草與此相映的紅樓與紅杏,可謂紅妝素裹,分外妖嬈,是回答上片埋伏的景情迴環的一妙筆。「東君用意不辭辛」,寫探春者全身心地進入到一種美妙的幻境。指揮春日運動之神啊,你是那樣的留心描繪煥發的春光,又是那樣的不辭勞苦迎來春心。

唐代成彥雄《柳枝詞》早已代探春者傾吐,「東君愛惜與先春,草澤無人處也新。」「料想春光先到處,吹綻梅英」。筆鋒一轉,宕開情絲,引起探春者春心欲動的不僅僅是牆頭紅杏,綺陌香塵,雪霽前村,東君用意,還有你未猜想到的春光最初到來的地方,一眼見到的便是那花蕾剛剛開放的梅花。最後兩句「料想春光先到處,吹綻梅英」,畫龍點睛,把蘇軾追求梅的高貴品格那樣一種春心境界升華到了新的高度。

蘇軾將春心與春景水乳交融地成篇,實屬匠心獨運,自然天成。最後兩筆妙不可言,毛澤東之詞《卜算子·詠梅》與該詞異曲同工,令人回味。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北宋文學家、知名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其父洵、弟轍,合稱「三蘇」。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學習,青年時期就具有廣博的歷史文化知識,顯露出多方面的藝術才能。枕頭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考進士時,主司歐陽修見其文章連稱「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

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宗時,任太常博士、開封府推官,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請求外任,出為杭州通判,改知密州、徐州湖州。元豐二年(1079年),御史台有人摘引其非議新法的詩句,以「訕謗朝政」罪名入獄,即所謂「烏台詩案」。出獄後,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五年後,改任汝州團練副使。哲宗即位司馬光等舊黨執政,他復為朝奉郎,任登州知州、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充任侍讀,又因與司馬光等政見不合,請求外任,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後任兵部尚書兼侍讀、端明殿這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守禮部尚書。元祐八年(1093年)新黨再度執政,他以「譏刺先朝」罪名,貶為惠州安置、再貶為儋州(今海南省儋縣)別駕、昌化軍安置。徽宗即位,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卒於常州,諡號文忠。[4]

視頻

《浪淘沙探春》朗誦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