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壩港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浦壩港鎮 |
中文名 :浦壩港鎮 所屬地區:浙江台州三門 |
浦壩港鎮,是目前台州市面積最大的鄉鎮。原先的浬浦、小雄、沿赤、泗淋四個鄉鎮合併為浦壩港鎮,調整後,該鎮下轄1個居民區、93個行政村,轄區面積253.2平方千米(2017年),是目前台州市面積最大的鄉鎮。83614人(2017年) ,也是三門縣人口最多的鄉鎮,占全縣人口的四分之一。
2019年10月,浦壩港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1]
基礎雄厚,經濟強大
近年來,浦壩港鎮工業快速發展,經濟實力不斷提升,現有沿海工業城、洞港工業園區、永豐工業小區、小雄個私經濟創業基地等數個工業區(園),共有工業企業500餘家,從業人員5萬餘人。經過多年發展,浦壩港鎮現已形成機電、汽摩配、潔具、船舶、製鞋、休閒用品等六大支柱產業,2013年全鎮(含工業城)共實現工業總產值120億元,財政總收入2億元,成為三門縣"三港三城"戰略的主戰場之一。作為三門縣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近年來,浦壩港鎮以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為抓手,積極發展特色農業,豐富農產品種類,目前已先後培育西瓜、柑橘、甜瓜、葡萄、楊梅、西蘭花、水稻、青蟹、小白蝦、紫菜等特色農品,基本形成了"瓜果飄香、魚蝦滿塘"的農業產業格局,2013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50億元。隨着城鎮化建設的深入推進,浦壩港鎮第三產業迎來快速期,商貿、餐飲、休閒娛樂、物流、金融等行業發展勢頭蓬勃。
區位優越= 交通便利。浦壩港鎮地處浙東中心,長三角經濟圈和溫台地區的交匯點,距上海400公里,杭州240公里,寧波126公里,溫州230公里,接受上海、杭州、寧波、溫州等大中城市經濟輻射;距台州市區20分鐘車程,三門縣城40分鐘車程,與椒黃路、臨海杜橋、三門縣城聯繫緊密,深受地區經濟影響,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又兼得臨海之利,區域優勢明顯。鎮內交通發達,浦壩港大橋橫跨浦壩港兩岸,74省道、74省道南延、黃四公路、74省道南延至洞港連接線,以及跨境而過的沿海高速公路、74省道南延至工業城連接線、山芝公路,構成浦壩港鎮"二縱六橫"交通網,有專門的高速互通浦壩港出口。鎮內有三級碼頭-洞港漁港,是漁船作業和沿海貿易的重要基地。
=資源豐富,山海秀麗。浦壩港鎮獨特的地理環境,孕育了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秀麗的自然風光。全鎮海岸線蜿蜒綿長,沿線擁有廣闊的灘涂,洋市塗、從岙塗、山後塗、金洋塗、七干塗等可供圍墾;岸線沙灘細膩柔軟,木杓沙灘是三門和浙東重要的濱海旅遊景區。境內有大小島嶼50多座,其中擴塘山島被譽為"海上岩石博物館",被權威機構評為全國諸島第96位,島上礁石林立,極富特色。還有仙岩洞、隱龍山等旅遊景點。境內有耕地6萬餘畝,土地資源較為豐富。
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浦壩港鎮有着深厚的人文歷史,是古代重要的造船和製鹽基地,原三門鹽場曾是浙江第二大鹽場。浦壩港鎮歷史文化,深受中原文化影響,民風淳樸而剛毅。南朝時期,陳霸先後裔陳蒙吉攜眷浮海至三門灣,有一支在浦壩港鎮生息繁衍。南宋末年,宋丞相文天祥避難仙岩洞,在此招募義兵起兵抗元。明朝間,戚繼光曾率兵在此抗擊倭寇,築有軍事遺址。明朝末年,朝鮮進士崔溥因遭風暴漂流到沿赤牛頭洋,並在此登陸,開啟了三門對外交往的序幕。悠久的歷史,滋養了一方天地,有三門縣"十大歷史文化名人"之一、人民教育家林迪生,為革命犧牲的林攸商、林祖堅兩烈士,有為官造福一方、辭官恩惠鄉鄰的邢炳旦,等等。
功能完善,社會和諧
浦壩港鎮公共服務設施完善。教育基礎紮實,全鎮有中小學校和幼兒園20餘所,還有規劃籌建的沿海工業城小學、浦壩港鎮中學(含高中部)、三門職業中專浦壩港鎮分校等,總體教學質量較好。衛生體系健全,鎮內現有社區中心衛生院4家,還有三門縣人民醫院浦壩港鎮分院,村級衛生室基本實現全覆蓋。文化體育事業欣欣向榮,農村文化俱樂部全覆蓋,群眾文化蓬勃發展,以小雄道情為代表的傳統民俗文化不斷傳承發展,成功創建省級體育強鎮。"平安建設"深入推進,轄區社會和諧安定,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新的時期,浦壩港鎮將立足於打造"國家級重點鎮"的奮鬥目標,加快開發建設步伐,全面推進創業創新。圍繞豐滿"工業港城",推動產城融合,通過產業建設發展城市,通過城市發展壯大產業平台,在環浦壩港"一港兩岸"建設集行政、商貿、文教、居住等一體的現代化小城市。圍繞精雕"風情海灣",依託濱海旅遊,加快旅遊資源開發,做大做精旅遊產業,建設成為浙東沿海重要的旅遊地。圍繞築造"魚米倉儲",發展壯大農業產業,培育特色農業,豐富"菜籃子",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圍繞培育"善行人文",引導社會崇德向善,樹立"向善"風氣,凝聚社會人心,維護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爭取早日實現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建設的和諧發展、跨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