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浣溪沙16-20首(張孝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浣溪沙16-20首(張孝祥)

來自 國學薈網 的圖片

作品名稱:浣溪沙16-20首(張孝祥)

創作年代:宋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張孝祥

浣溪沙16-20首(張孝祥)是南宋著名詞人,書法家張孝祥的作品之一。

張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國,別號於湖居士,漢族,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卜居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1]

正文

其十六

宮柳垂垂碧照空。九門深處五雲紅。朱衣只在殿當中。 細捻絲梢龍尾北,緩攜綸旨鳳池東。阿婆三五笑春風。

其十七

日暖簾幃春晝長。纖纖玉指動抨床。低頭佯不顧檀郎。 豆蔻枝頭雙蛺蝶,芙蓉花下兩鴛鴦。壁間聞得唾茸香。

其十八

射策金門記昔年。又交藩翰入陶甄。不妨衣缽再三傳。粉淚但能添楚竹,羅巾誰解系吳船。捧杯猶願小留連。

其十九

我是臨川舊史君。而今欲作嶺南人。重來遼鶴事猶新。去路政長仍酷暑,主公交契更情親。橫秋閣上晚風勻。

其二十

霜日明霄水蘸空。鳴鞘聲里繡旗紅。淡煙衰草有無中。 萬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濁酒戍樓東。酒闌揮淚向悲風。

注釋】:

據《於湖先生長短句 》,本詞另有小題「荊州約馬舉先登城樓觀塞 」,因此本詞當為作者任知荊南府兼荊湖北路安撫使時的作品。「觀塞」即觀望邊塞。這時荊州北面的襄樊尚是宋地,這裡「塞」應是指荊州郊外的防禦工事。

這首詞抒寫了因觀塞而激起的對中原滄陷的悲痛之情,上闋寫觀塞,下闋抒悲感。首句寫要塞郊野的自然景象,並點明時節 。「霜日明霄」繪出晴空萬里的秋日景象 ,降霜天氣必是白色晴明的 。「水蘸空」即水和天空相接。荊州城東有長湖 ,「蘸空」之水或此湖水。這句寫得水天空闊,下下輝映,是荊州郊野平原地帶的實景。次句切合觀塞,耳目所觸,一片軍戎氣氛。「鞘為鞭梢。「繡旗」為繡有物狀的軍旗。響亮的鞭聲,耀眼的紅旗,俱是從耳目易感的對東西突出,故給人的印象極為深切。「澹煙」句把視線展開,顯出邊地莽莽無垠的遼闊景象。如果說首句還是自然景象對作者感官的客觀反映,這句可說是詞人極目觀望的深心感受 ,眼前景色 ,內心思緒,俱是一片茫茫。正如王維詩「山色有無中 」,雖景象近似,而象外之意至為深遠。東坡曾稱柳永的「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謂「不減唐人高處」,對這句也可如此看待。

由觀塞而自然地想到淪陷的中原 ,「萬里」句即是觀塞時引起的感慨。「烽火」為邊地報警的設施,而中原一切自不待言,亦不忍言,只這樣提點一下,可抵千言萬語 ,這其間該有多少難以訴說的悲慘酸辛!

「一尊」句承上啟下,北望中原,無限感慨,欲藉酒消遣,而酒罷益悲,真是「舉杯消愁愁更愁 」,於是不禁向風揮淚 。「濁酒」為顏色渾濁的酒,常用於表現艱苦的生活中,微帶有粗獷悲壯之意。范仲淹《漁家傲》云:「濁酒一杯家萬里」。「戍樓東」,指作者所登荊州東門城樓 」「東」字似非無意,實指南宋都城所在的方位。「揮淚」即灑淚,表現內心悲戚之深。秋風吹來,令人不寒而慄,感念中原未復,人民陷於水火之中,而朝廷只求苟安,不圖恢復,故覺風亦滿含悲意。

本詞上闋描寫望中要塞景色,明麗壯闊,其中景物也隱約隱呈作者的感情色采,眼前一片清麗,而人的心情卻深藏陰黯。下闋抒發感慨,從人的活動中表現。在讀者眼前儼然呈現一位北望中原悲憤填膺的志士形象。整首詞色采鮮麗 ,而意緒悲涼,詞氣雄健,而蘊蓄深厚,是一首具有強烈愛國感情的小詞,與其《六州歌頭》同為南宋前期的愛國詞名作。[2]

簡介

為唐代詩人張籍之七世孫;父張祁,任直秘閣、淮南轉運判官。張孝祥生於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少年時闔家遷居蕪湖(今安徽省蕪湖市)。 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張孝祥狀元及第,授承事郎,簽書鎮東軍節度判官。由於上書為岳飛辯冤,為權相秦檜所忌,誣陷其父張祁有反謀,並將其父下獄。次年,秦檜死,授秘書省正字。歷任秘書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宋孝宗時,任中書舍人直學士院。隆興元年(1163年),張浚出兵北伐,被任為建康留守。又為荊南湖北路安撫使,此外還出任過撫州,平江,靜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長官,頗有政績。乾道五年(1169年),以顯謨閣直學士致仕。乾道六年(1170年)於蕪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僅三十八歲。 張孝祥善詩文,尤工詞,風格宏偉豪放,為「豪放派」代表作家。有《於湖居士文集》、《於湖詞》等傳世。[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