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浣溪沙·肯把離情容易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浣溪沙·肯把離情容易看》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寫的一首詞。該詞上片以議論開始,後又轉敘述,表達了詞人對妻子的離去的悲痛之情。下片則亦情亦景,直白率真地描寫自己孤單的情景,孤淒婉轉,嫵媚動人。全詞語言直白率露,明白如話,但情韻不減,其孤淒婉轉之情溢於言表,仍不失為一篇佳作。

  • 作品名稱;浣溪沙·肯把離情容易看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納蘭詞
  • 文學體裁 :詞
  • 作 者 :納蘭性德

作品原文

浣溪沙1

肯把離情容易看,要從容易見艱難。難拋往事一般般2。[1]

今夜燈前形共影,枕函虛置翠衾單3。更無人與共春寒4。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浣溪沙:詞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雙調四十二字,五平韻。

一般般:一樣樣、一件件。

翠衾(qīn):即翠被,指翡翠羽製成的背帔

春寒:春季寒冷的氣候。

白話譯文

只有離愁別緒最讓人難以釋懷,想看淡一些,卻終於無法做到,每一件往事都纏着我不肯離去。

今夜燈前只有形影相弔,無法入睡,枕頭和薄被都閒置一邊,一個人怎能忍受這難耐的春寒。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悼亡詞,具體創作年份未知。康熙十六年(1677)盧氏因難產不幸去世,盧氏死後,納蘭便陷入無盡的哀傷之中,這首詞就是納蘭為了悼念自己的亡妻而寫下的。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納蘭的悼亡詞自是千古獨絕的,少有人能及得上他的哀傷。這首《浣溪沙》則又是一紙句句愁情、字字哀婉的悼亡。[2]

「肯把離情容易看,要從容易見艱難。」詞人說得直白,舊時情懷若能說忘便忘,這世問不知道要減去多少百結愁腸,即使幾番平和了心態去面對過往,也經不住點滴回憶從不勝防的縫隙里一路叫囂而來。而所有離別情緒中最令人不堪忍受的,便是生死之隔;所有陳年過往中最折磨人的,便是對亡者的記憶。

納蘭在妻子盧氏死後雖然沒有追隨而去,以後的生命里也有過別的女人,但他的傷痛和寂寞,卻沒有得到一絲一毫的減少。畢竟,死亡是終極的解脫,而活着,就要選擇與寂寞和絕望為伍,在潮水一般的往事裡獨自忍受,甚至沒有一雙可以握着的手。

有些痛苦,隱藏在內心的角落,不為人知卻深入骨髓,輕輕一碰,就會撕扯血脈一樣地疼痛。無可告解,無法遺忘。細碎的往事一件又一件,想要拋開實在太難。

「今夜燈前形共影,枕函虛置翠衾單」,話說到這已是字中帶淚,詞人仿佛做了一場短暫的夢,醒來之後,世界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孤窗明月,寂寂書案,冰冷而難耐:他知道,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妻子對他殷勤問暖,為他深夜挑燈,再也沒有羅香偎人,盈盈笑語,牽掛他在外的腳步。

夜晚,燈光,總是能勾起人無限思緒。 「今夜」、 「燈前」,納蘭遙想起過往,也是自然。錢鍾書先生說過: 「蓋生死別離,傷逝懷遠,皆於黃昏時分,觸緒紛來。」黃昏對人有特殊的意義。而夜晚是黃昏的深化,經過黃昏寧靜的沉澱,夜晚進入了沉寂:黃昏獨立斜陽,漂泊後心靈疲憊,思考生命與死亡,夜晚則直接進入死亡,開始新的心靈漂泊。而當時獨坐燈前的詞人,看這夜晚,燈光滿滿的,記憶滿滿的,屋裡卻是空空的——妻子已經死了——「更無人與共春寒」,如花美眷,已做塵土,風雨消磨生死別,要他如何熬過那些枯竹冷雨的不眠長夜,如何面對孤燈明滅的客里煢煢。

比起歷代悼亡詞,納蘭詞語句間總有種超出生活更高層次的追求,他所願只是一雙料峭春寒時能握住的手,只是一個能陪他走到天荒地老的人,這樣的情緒反應在詞句里,就不同於元稹的「貧賤夫妻百事哀」,也沒有蘇東坡夾雜的政治失意,誠如葉嘉瑩先生所說, 「沒有大挫折,有清純的一份纖柔婉轉的詞心」。

這首小令將悼亡的情緒在夜晚燈火的映照下肆意鋪張,在寥寥言語間蜿蜒流轉的是一種滲透骨髓的純粹傷感,一種無法擺脫的心靈痛苦,一種幸福與愛情一去不復返的遺憾。而在這篇以及納蘭幾乎所有的悼亡詞中,又都有着一種對青春與愛情能夠永生的渴望。或許,他的悲劇不在於盧氏的死亡,也不在於盧氏死亡所帶來的悲傷,而在於盧氏死亡後他心靈無法擺脫的幻滅狀態。字面上心死如灰的背後,是納蘭的迷惘,也是存活於這世間的人們都未看透的,人生的大真實與大虛幻,大歡樂與大悲哀。

名家點評

首都師範大學東方古籍研究所研究員張秉戌《納蘭詞箋注》:「詞多以景語發端,而此篇上片卻出之以議論,說怎能把離情看得太簡單了,太容易禁受呢,要知應從容易中見到它的艱難,即離情的艱苦難耐的況味是使人難以禁受的。接下一句又繼之以敘述語。下片則亦情亦景。寫其形隻影單,無人與共的淒清孤獨。詞雖如此直白率露,但情韻不減,其孤淒婉轉,悱側纏綿之情溢於言外,不失為佳作。」 [3]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

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參考文獻

  1. 浣溪沙·肯把離情容易看 古詩文網
  2. 浣溪沙·肯把離情容易看 古詩詞鑑賞網
  3. [閔譯平編.納蘭詞全集 匯校匯注匯評:崇文書局,2015.07:第25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