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浙江臨海龍興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浙江臨海龍興寺

中文名稱;龍興寺

地 址;臨海古城街道紫陽街旁

始建;唐景龍元年(707年)

浙江臨海龍興寺始建於唐景龍元年707年,位於臨海巾子山麓,自唐以來,就成為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在日本頗有影響力。唐僧鑒真和尚東渡日本時駐息於該寺,日僧最澄大師來中國學習天台宗,大部分時間也駐息於此。自唐該寺一直兼負管理台州僧眾職責,在台州佛教史上有着極其重要的地位。

序言介紹

龍興寺曾是日本佛教天台宗的重要發祥地,令人遺憾的是該寺在抗戰時期即被毀壞,僅留始建於唐代的千佛塔,而該塔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是臨海市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內涵之一。但由於年久失修,毀損嚴重,且被民居包圍,環境很差。從1998年底開始,由市有關部門牽頭,以社會籌資的方式,對龍興寺遺址及千佛塔周圍的大量民居進行了拆遷,由市古建公司負責龍興寺的重建和對古塔的修復,通過精心施工,歷時一年多,終使這一千古名寺及千佛塔重現在人們面前。

歷史影響

龍興寺位於浙江省臨海市城關巾子山西麓。始建於唐景龍元年(707年),初名「景龍寺」,二年(708年)改名為「中興寺」,三年(709年)始改名「龍興寺」。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復改為「開元寺」,至遲於天寶三年(744年)復名「龍興寺」。天寶三年(744年),高僧鑒真第四次東渡日本時,曾駐錫該寺。追隨鑒真「四度造舟,五回入海」,「始終六渡,經逾十二年」的思托和尚即為該寺高僧。思托對天台教義有很深的造詣,至日本後,多次為僧眾講解天台宗疏,傳播天台宗法義,並親手撰寫了《大唐傳戒師僧名記大和尚鑒真傳》。鑒真圓寂後,思托製作的鑒真乾漆夾苧坐像,開日本雕塑藝術之先河,史稱「唐招提派」。貞元二十年(804年),日本高僧最澄經天皇准許,率領弟子譯語僧義真,隨日本第十二次遣唐副使石川道益抵中國,九月二十日來到台州,首先在臨海謁見刺史陸淳。時天台宗十祖興道道邃應陸淳之請,於龍興寺(天寧寺)開講《法華經》及天台三大部,最澄遂從之受法。十月七日往參天台山,十一月五日返還龍興寺,自是至翌年三月二十五日離開台州,先後住在龍興寺研習天台教義計一百四七天。期間,最澄親手抄寫了大量的台宗典籍。道邃還於三月二日初夜二更亥時在龍興寺西廂「極樂淨土院」,為最澄和義真授圓教菩薩戒。最澄回國後,即弘傳天台思想,創立了日本天台宗。宋景德中(1003-1007年),更名「景德寺」。崇寧二年(1103年),加「萬壽」二字。元祐五年(1090年),僧元照於大殿建戒壇。政和元年(1137年),始改名為「天寧寺」。南宋紹興七年(1137年),又改「天寧寺」為「廣孝寺」。十五年(1145年),改「報恩光孝寺」額。乾道九年(1173年)毀於火,僧德光、有權重建。淳熙三年(1176年),參知政事兼知樞密院事錢端禮為建僧堂。十年(1183年),錢端禮之孫錢象祖建佛殿。元時復今名。大德三年(1299年)重建寺塔。明洪武時(1368-1398年),曾授僧錄右善世的名僧宗泐奉詔住寺,後漸圮。永樂六年(1408年),僧法等重興。隆慶二年(1568年)為水所淹,僧明園重建,萬曆十三年(1585年),於寺東鑿三塘九井用於防火。崇禎年間(1628-1644年),僧破顏在寺後建雨華堂、華嚴樓。入清以後,寺分成鍾巽、含輝、挹翠、鄉林、映幘、彤霞、西爽、雲岫、悟鳳等九院。咸豐十一年(1861年)毀於火,光緒十七年(1891年)僧芑瓏重建,抗戰期間,寺遭日機轟炸。至1949年後,僅剩房屋殿宇三、四十間。80年代初,遷建於巾子山西南山腰的南山殿。1998年,臨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於原址重建。

龍興寺在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歷史上,曾起到重要作用,在極樂淨土院中,豎立一塊碑,碑的正面鐫刻着"日本國傳教大師最澄受戒靈跡",背面碑文為"大唐貞二十一年(公元805)三月二日初夜,於此處台州龍興寺西廂極樂淨土院,天台修禪寺座主道邃,大師和上授最澄和尚天台菩薩戒靈跡也。

唐宋時期,臨海的龍興寺不但職掌台州所有的佛教寺院和僧人,而且聲名顯赫。特別是在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過程中,更是銘刻着不可磨滅的歷史輝煌。因此,她至今仍是日本佛教界和日本友人尋蹤朝聖的重要遺蹟之一。

臨海龍興寺作為台州的官寺和首寺,它在歷史上的影響是比較大的。然在舊志中,它的始建年代並無確載,地位何處亦不詳,宋《嘉定赤城志》與民國《臨海縣誌》甚至無"龍興寺"之條目。但從有關文字和考古資料看,"龍興寺"作為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主要場所,它確實是存在的。如清咸豐年間(1851~1861),臨海的巾子山曾出土過一塊殘長7寸、寬6.2寸、厚2寸的塔磚,左側有"龍興寺"三字,上端有"唐天寶三載(744)龍興寺塔磚"十字,俱陽文正書,為清代臨海學者宋世犖所收藏。問題的關鍵在於,由於歷史上的某種原因,"龍興寺"之名被埋沒了。事實上,臨海龍興寺即台州開元寺。這從日僧園珍的《行歷抄》中,即可得到明證。"二十六日,上(臨海)開元寺,略看綱維,寺主明秀具狀報州。此開元寺者,本龍興寺基,貞元年末(804),陸淳郎中屈天台道邃和尚,於此寺講止觀。日本國比睿大師,從明州轉口到此臨海縣,至此龍興寺。參見和上,聽讀止觀,正此地也。拆寺已後,於龍興寺基,起開元口,更不置龍興寺"。此外,《行歷抄》還有"寺門巽隅有山,名小湖山,山腳臨江"之記載。在日語中,"湖"與"固"同音,"小湖山"即"小固山",而小固山在古代就是巾子山的通稱。這在宋代日僧成尋的《參天台五台山記》一書中也可以得到證實:"有元表自國清寺來會,告雲:台州是屈母龍王宅,地名丹丘,水名靈水,山名小固山,城名白雲城"。另南宋陳耆卿雲:"報恩光孝寺,在州東南一里一百步,巾子山下,唐開元中(713~741)建。舊傳有小剎七,曰楞嚴、水陸、證道、積善、天光、景德、藏院,至是合為一,賜額'開元'"。據此,記載與方位相合,可以肯定龍興寺即台州開元寺是毫無疑義的。[1]

《舊唐書·中宗紀》及歷代的有關記載,臨海龍興寺始建於唐神龍元年(705),初名"神龍寺",為台州官府所創。二年改名為"中興",景龍三年(709)定名"龍興"。後因故廢,開元二十六年(738)重建,改名"開元寺"。至遲於天寶三年(744),又改"龍興"之名。會昌五年(845),寺於廢佛之厄中被拆。大中年間(847~860)復建,續稱"開元"。宋代以降,寺院的建築屢有興廢。景德中(1003~1007),更名"景德"。熙寧時(1068~111077),儼然成為一個大寺院,日僧成尋即嘆稱為"廣大伽藍也"。崇寧二年(1103),加"萬壽"二字。元佑五年(1090),寺僧元照於大殿後建戒壇。政和元年(1111),始改名為"天寧"。南宋紹興七年(1137),又改"天寧"為"廣孝"。十五年(1145),改"報恩光孝"額。乾道九年(1173)毀於火,僧德光、有權 等重建。淳熙三年(1176),參知政事兼知樞密院事錢端禮為建僧堂。十年(1183),錢端禮之孫錢象祖又建佛殿。元時,復"天寧"之名,大德三年(1299)重建寺塔。明洪武時(1368~1398),曾授僧錄右善世的名僧宗泐奉詔住寺。後漸圮。永樂六年(1408),僧法等重興。隆慶二年(1568)為水所淹,僧明園重建。萬曆十三年(1585),於寺東鑿三塘九井用於防火。崇禎中(1628~1644),住持僧破顏在寺後建雨華堂、華嚴樓。入清以後,寺分成鍾巽、含輝、挹翠、薌林、映幘、彤霞、西爽、雲岫、悟鳳等九院。咸豐十一年(1861)毀於火,光緒十七年(1891)僧芑瓏重建。抗戰期間,寺遭日機轟炸而嚴重毀壞。至建國初,僅乘房屋殿宇三十四間。八十年代初,遷建於巾山西南山腰的南山殿進行活動。一九九八年於舊址全面恢復,建築結構為仿唐建築,復"龍興寺"之名。

宗教影響

龍興寺現任住持文峰法師江蘇人,浙江省台州市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宗教學系宗教學專業佛教文化方向研究生. 臨海龍興寺所以成為中國著名的佛教寺院,並不是因為它在佛教界有什麼特殊地位,也不是因為有什麼特殊的政治聯繫,更不是因為它所處的地理環境,而是因為它在中日佛教文化交流過程中所起的作用。

的確,臨海龍興寺在中日佛教文化交流上的作用和影響是巨大的。日本天台宗的創立,首先應歸功於鑒真大師與他的弟子思托和尚。思托(724~?),俗姓王,山東沂州(今山東臨沂縣)人。生於唐開元十一年(724),卒年不詳。開元二十六年(738)據敕命出家,由鑒真大師授戒,並從之學習,深研律疏,多有所得。天寶二年(743),第一次隨鑒真大師東渡日本。天寶三年(744)第四次東渡日本時,於浙江黃岩禪林寺被扣,渡海隊伍強行解散,思托遂留居臨海的龍興寺,入天台之門。自此長住臨海龍興寺(台州開元寺),成為臨海龍興寺(台州開元寺)高僧。臨海龍興寺(台州開元寺)亦因思托以後的東渡成功,而名聞日本。天寶七年(748),應鑒真之召赴揚州,第五次東渡日本。未果,復回臨海龍興寺(台州開元寺)。天寶十三年(754),思托隨鑒真終於東渡成功。鑒真前後六次東渡日本,思托是唯一"始終六度,經逾十二年"追隨的中國僧人,"四度造舟,五回入海",雖歷盡艱辛,備嘗漂泊之苦,而總無退心,最後更和鑒真一樣埋骨在異邦日本。到達日本之後,始終追隨鑒真其後,和日僧普照具體主持執行唐招提寺的初創工作,除了授戒、講律之外,積極參與造寺、寫經和雕塑佛像等佛事活動。又應道璿之請,在大安寺唐院為其弟子忍基、常魏等講法勵《四分律疏》《飾宗義記》(即《鎮國記》)等。還多次為僧眾講述天台教義,播撒"天台"種子。期間,為反擊代表頑固保守勢力的日本舊教團對鑒真的誹謗攻擊,思托以自己的親身見聞和經歷,撰寫了《大唐傳戒師僧名記大和上鑒真傳》,駁斥舊教派的瀾言。並在鑒真圓寂以後,約請當時"文人之首"的淡海三船利用他所寫的《鑒真傳》,改寫成《和上東行傳荃》,即今之所見的《唐大和上東征傳》。日本延曆七年(788),思托又撰寫《延曆僧錄》五卷、目錄一卷,這是日本歷史上最早的僧傳。此外,鑒真圓寂後思托所製作的鑒真乾漆夾苧坐像,是日本美術史上最早的雕塑,史稱"唐招提派"。可以說,思托的日本傳道,揭開了臨海龍興寺與日本佛教文化交流的序幕。

其後,日本天台宗創始人最澄大師的入唐求法,就是因為受到了思托傳播的天台思想的直接影響所致。最澄,俗姓三津首,幼名廣野,日本近江國滋賀郡人。少從近江國師行表高僧出家,後赴南部,在鑒真生前弘法的東大寺受具足戒,並學習鑒真和思托帶來的天台宗經籍。日本延曆七年(788),他在琵琶湖畔的比睿山自刻藥師如來佛供奉,並建立了日枝山寺。此即日本天台宗的根本中堂,後稱一乘止觀院,也就是後來的延曆寺。在這裡,最澄閱讀了天台"三大部"以及《維摩經疏》《四教義》等天台教籍。自此深深皈依天台妙旨,萌發了入唐求法的願望。唐貞元二十年(804),他經日本天皇的批准,率弟子義真等,隨日本第十二次遣唐副使石川道益抵中國。九月二十六日來到臨海,遂謁見台州刺史陸淳。時天台十祖興道道邃大師正應陸淳之請,於龍興寺開講天台三大部與五小部,最澄乃從之學《法華經》《摩訶止觀》等。十月七日往參天台山,至國清寺和佛隴求學。十一月五日,在天台山佛隴行滿座主的陪同下,返回臨海龍興寺。自是至翌年三月二十五日離開臨海,先後計一百四十多天時間,均住在龍興寺繼續從道邃和行滿研習天台教觀。同時,親手抄寫了大量的台宗典籍。道邃還於三月初二夜亥時在龍興寺西廂"極樂淨土院",親手為最澄授圓教菩薩戒。關於最澄在臨海龍興寺的求法,日本的《睿山大師傳》是這樣記述的:"時台州刺史陸淳延天台山修禪寺座主僧道邃,於台州龍興寺闡揚天台法門《摩訶止觀》等。即便刺史見求法志隨喜雲:弘道在人,人能持道,我道興隆今當時矣。則令邃座主勾當為天台法門,才書寫已,卷數如別。邃和上親開心要,咸決義理,如瀉瓶水,似得寶珠矣。又於邃和上所,為傳三學之道,願求三聚之戒。即邃和上照察丹誠莊嚴道埸,奉請諸佛授與菩薩三聚大戒"。最澄回國時,帶去《法華經》等章疏一百二十八部、三百四十五卷,還攜回王羲之等名家碑帖拓本十七種。回到日本後,在比睿山大興天台教義,正式創立日本佛教天台宗。以後,最澄的弟子圓載於唐開成三年(838)入唐,圓珍於唐大中七年(853)入唐,還有日僧圓修、惠運在會昌三年(843)的入唐;及至成尋、奝然的入宋,他們均曾住臨海龍興寺求師釋疑。其中與臨海龍興寺關係密切的當推圓珍和奝然。

圓珍(814~891),俗姓和氣,系日本弘法大師空海的外甥,贊岐國(今香川縣)那珂郡人。十五歲入比睿山,師事日本天台宗二祖義真,受天台之學。二十歲得道受戒,其後住山十二年,任內供奉十禪師之一。唐大中七年(853)入唐求法,回國後為日本天台宗第五代座主,又為寺門派開祖。圓珍大中七年(853)入唐後,於十一月二十六日至臨海,當日即上龍興寺(開元寺),並"安置道真杜陀房中"⑤。就行滿和尚的弟子季皋、清翰僧正的弟子知建等學天台教法,知建"乍見喜歡,宛如骨肉。舍與《維摩》《因明》二部義疏"⑥。直至十二月九日離開臨海。圓珍一生著述甚多,所著游唐日記《行歷抄》雖僅存札要,但其中保留的一些內容,對研究臨海龍興寺的歷史沿革和對日本傳燈大師圓載的研究,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奝然,俗姓藤原氏,為日本東大寺僧,是北宋日本入宋僧人中之最著名者。

宋雍熙元年(984),奝然請得東大寺和日本天台宗總本山比睿山延曆寺的入宋牒,率領弟子成算、祚壹、嘉因等四五人乘宋商陳仁爽、徐仁滿之船入宋求法。先詣臨海龍興寺(台州開元寺),後上天台山國清寺巡禮,繼入東京謁宋太宗。太宗召見奝然,賜紫衣,館於太平興國寺。又求詣五台山,復歸東京,遊歷洛陽、龍門諸聖跡,再後回到臨海龍興寺(台州開元寺)。雍熙二年(985),奝然搭乘台州商人鄭仁德之舶回到了日本。

奝然求學臨海龍興寺(台州開元寺)時,龍興寺已改"開元"之名。此時距日本天台宗創始人傳教大師最澄於龍興寺西廂"極樂淨土院"坦受圓教菩薩戒也有一百八十年的時間了。但奝然仍把它作為求學的起始和回歸之地,可見臨海龍興寺在日本天台宗和奝然心目中手神聖。奝然回國時,帶去了大量的經書和物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現存於日本京都五台山嵯峨清涼寺之釋迦瑞像。關於這件釋迦瑞像,據日本江都開元寺講經論內殿倍從賜紫沙門十明所輯之成算《優填王所造旃檀釋迦瑞像歷記》《成算法師記》雲:天竺優填王,當釋迦在世時,使毗首羯摩造其像,後傳於西域龜茲國,前秦苻堅使將軍呂光伐龜茲,攜至中國,歷代王室珍藏之;宋太祖安置於東京開寶寺永安院,太宗時迎入大內之滋福殿,後移入啟聖禪院。奝然入宋拜其像,命佛工張榮模刻而攜來。但事實上,成算法師所記並不準確,瑞像的雕刻是在臨海龍興寺(台州開元寺)完成的。因為瑞像台座上陰刻的"唐國台州開元寺(龍興寺)僧保寧"十字之銘,即是鐵證。日本的牧田諦亮先生也明確的指出:"東大寺的僧奝然,在達到去天台山巡禮的願望之後,想仿刻供奉在台州開元寺(臨海龍興寺)的釋迦瑞像。因此購買香木,拜託佛像雕刻師花了約一個月的時間,才雕刻完成。命叫魏氏櫻桃的攜回日本"⑦。冢本善隆先生在《奝然請到日本的釋迦瑞像胎內的北宋文物》一文中,更是記述了修理釋迦瑞像時,在瑞像胎內發現的北宋文物。其中有奝然於宋雍熙二年(985)八月十八日在臨海龍興寺(台州開元寺)封藏的許多珍貴文物,主要有:《奝然入宋求法巡禮行及瑞像造立記》一通。此記首有"日本國東大寺法濟大師賜紫奝然",末有"雍熙二年太歲乙酉八月十八日記"字樣。由台州開元寺(臨海龍興寺)僧鑒端書題。

《入瑞像五臟具記舍物》目錄,在包紙上題有"奝然謹封"字樣。目錄內容為:"台州都僧正景堯舍水精珠三顆,開元寺僧德宣舍水精珠三顆,僧保寧舍水精珠三顆,僧居信舍水精珠一顆,僧鴻粹舍水精珠一顆,僧鑒端舍水月觀音鏡子一面、鈴子一個僧清聳舍銀彌勒佛一個、水月觀音鏡子一面,僧契蟾舍鐨眼珠一雙,僧契宗舍鏡子一面,僧延寶舍金剛珠四顆,蘇州道者舍水精珠一顆;妙善寺尼清曉、省榮、文慶並餘七娘舍佛五臟一副,造像博士舍文殊像入肉髻珠中;陳兒年一歲捨入右手銀釧子一枚;日本國東大寺法濟大師賜紫奝然舍銀舍利一顆、菩提念珠一釧、鏡子一面、《最勝王經》一部、娑羅樹葉、金玉寶石等;日本國僧嘉因舍小書《法華經》一部、靈山變相一幢。雍熙二年八月初七日造像之後,入佛牙於像面。至已後時,佛背出血一點,不知何瑞。眾人咸見,故此記之,時雍熙二年八月十八日,法濟大師賜紫奝然錄,造像博士張延皎、勾當造像僧居信。

此外,尚有絹制五臟六腑並願文及種種絹制小片。如羅縠、紋紗、艾紋紗、無紋紗、紋羅、夾纈、綾等。妙善寺諸尼還把請往日本的釋迦瑞像內封藏的情況,記在白色手絹的背面。

由此而知,奝然在為臨海龍興寺供奉的釋迦瑞像的造型藝術所傾倒,於是就地購買旃檀木,禮請臨海的佛像雕刻師張延皎,最終製作完成。造像過程中,得到了龍興寺(台州開元寺)、妙善寺諸僧尼及臨海善信男女的大力支持和邦助。在這樣深厚的友情和友誼之中,奝然一心地轉讀大藏經和天台教文,感謝臨海緇素的無私援手,終於實現了他的強烈願望。

奝然與釋迦瑞像的因緣,揭開了臨海龍興寺(台州開元寺)與中日佛教文化交流中這段鮮為人知的重要歷史,證實了臨海龍興寺(台州開元寺)的地位不僅僅是宗教上面,還有諸如藝術等許多許多。充分說明了臨海龍興寺(台州開元寺)在中日佛教文化交流上的作用和影響是巨大的。

參考資料

  1. 浙江台州臨海龍興寺 ,新浪網 2017-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