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濃濃蠶豆香(天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濃濃蠶豆香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濃濃蠶豆香》中國當代作家天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濃濃蠶豆香

前些日,突然想起小時候的懷舊零食——農家自產干蠶豆,於是忍不住讓母親從老家帶了一些解饞

晚上,我便學着小時候母親炒蠶豆的樣子,在煤氣灶上不停地翻騰炒熟。待蠶豆皮焦、拍鍋聲音清脆時,出鍋,涼冷後,享用。一碗干蠶豆,還是熟悉的模樣黑乎乎沉甸甸的,順手抓上一把,輕輕一嗑,吐出薄薄的外殼,咬上去,硬梆梆的,放在大牙那兒使勁咯噔一下,還是最原始的小時候的味道兒,香醇不已,回味無窮。

重溫80後的記憶,物質貧乏年代的童年農村暑假生活畫面歷歷在目。那時候,沒有超市,沒有花花綠綠的袋裝吃食,干蠶豆便是兒時暑假生活最常見的零食。漫漫暑假,無聊的孩子們,做完暑假作業,便是無所事事,大人們怕小娃子們閒臉,就炒上一碗當年才收的新鮮干蠶豆,哄他們打發時間。我們端碗蠶豆放在涼床上,分成幾等份,每人一份,然後打撲克牌牽牛兒喝水贏蠶豆,因為蠶豆堅硬難咬,特耐吃,一碗干蠶豆能供我們吃上好幾天。晚上,在外面乘涼時,幾個小朋友圍成一群,邊吃豆子邊數星星講故事,豆子很香,童年生活也充滿樂趣

父母一直是心中最勤勞的人,家裡種了七八畝地兒,五穀雜糧年年都是豐收滿倉。蠶豆除了平時給小孩子們當零食外,最主要的還是過年招待客人用。炒豆子也便成了過年前家家戶戶的必經程序。炒七不炒八,每到臘月二十七,母親就專門騰出一天時間開始忙着備年貨炒豆子了。因為是要招待客人的,這時炒豆子比平時講究慎重多了。蠶豆先前用水泡上一兩天,以不能發芽為準,泡完後將蠶豆一顆顆的切口剪開,晾乾水份,就可以干炒了。母親先從堆場上篩選一碗細沙,放在鍋里加上鹽炒一陣子,再倒上蠶豆一起炒,這樣蠶豆受熱均勻,不容易黑糊。一鍋不能炒多,不然就炒不透。母樣不停地翻炒,不一會兒,就聽見「噼哩啪啦」的炸響聲,那是蠶豆在歡快地蹦跳「開花」,小孩子躲得遠遠的,生怕炸到臉上去了。看顏色估計差不多熟了,母親迅速將蠶豆和沙一起盛出,放在篩子上,接着鍋將黑沙篩下(黑沙第二鍋接着用),篩子上留下一顆顆飽滿開着口的蠶豆,顏色已由嫩嫩的青綠,變成黃褐色,口感香脆,香味四溢,一股濃濃的年味就在這蠶豆的噴香和一家人的笑聲中展開了……

母親將炒好冷卻後的蠶豆裝進土罐里,蓋上薄膜,用繩子繫緊,壓上磚頭。這樣的儲存方式,能管上好幾個月,一直吃到第二年過清明節前,還是脆的。家鄉的習俗,過完正月十五才算過完年,而在過十五那天,一家人必須要吃干豆子,據說這是嚼虼蚤,把虼蚤嚼跑,新的一年,身上不會起癢疙搭。不管有沒有科學道理,我們都真的照做了,而那些年,我們屋裡也都出奇沒有虼蚤(當然關鍵是母親的衛生做得好)。過罷年,待完客,土罐里的豆子方可大膽的吃起來,小孩們帶到學校里肚子餓了吃。茶餘飯後,大人們也會抓一把,裝進兜里,邊走路邊嗑;閒暇談笑間,也會偶爾放一顆到嘴裡,簡單的滿足感。

蠶豆的營養豐富,尤其是磷和維生素的含量比較高,為一般干豆所不能及。蠶豆還有助於消化,降低膽固醇,強身補腎。從上輩奶奶到父親,再到我,下至兒子,家人對蠶豆似乎有遺傳性的喜好。

新時代的農村,早已是荒野雜草。農家自產蠶豆越來越稀少,取而代之的是市場上添加了食品添加劑的豆子,大多都是電炒,雖然外形一樣,卻味道迥異,遠遠沒有家鄉的柴火香味兒。慶幸的是,年邁的父母,還守着幾畝地兒,還能讓我享受到珍貴的非轉基因食品。這種最原始的味道兒,更滲透着父母的艱辛!

前幾日,街上良品鋪子做店慶活動,休閒食品一律降價打折。吃貨們都紛紛瘋狂搶購,我吃着母親帶的干蠶豆無動於衷,相比之下,這些最健康最純正的東西,才是良品中的精品,才是美味中的至美!

[1]

作者簡介

天辰,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