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渾源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渾源窯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渾源窯

定位;瓷窯

年代;唐代

渾源窯——唐代瓷窯。在今山西省渾源縣,故名。明《大明一統志》記載渾源產瓷器。清乾隆《渾源州志》又有"天贊初與王郁略地燕趙破磁窯鎮"語,知在五代後梁時渾源已有磁窯鎮地名。經實地考察,渾源窯當建於唐代,終於元代,燒白釉、黑褐釉、茶葉末釉等品種。金元時期窯廠擴大,品種增多,有黑釉剔花、白釉剔花與劃花,有盤、碗、盆、罐、枕等器。黑釉剔花為雁北地區之最精者,牙白釉剔花在山西其他地區也屬少見。產品以白瓷為主,有許多外施黑褐釉、里為白釉的碗;此外還燒制黃褐釉席紋小罐。[1]

鑑定要領

其特徵和鑑定要領是:

(1)唐代有白瓷和黑瓷兩種產品,胎呈淺灰白色,胎質較粗糙,有黑點雜質且有小氣孔,普遍敷有化妝土。產品以碗為主,碗身較淺,底有平底、玉璧底及圈足三種。平底及圈足施釉不到底,露胎;玉璧底碗的底心均施釉。有里施外釉,外施黑釉的碗,這種裝飾唐代中僅河南鞏縣窯有類似製作,但鞏縣窯釉面不光亮,外釉烏黑;渾源窯則釉面光潤,外釉介於黑、褐之間,具有其獨特風格。除碗外,特色器形有唇口小罐,口沿凸起一道圓唇,平底,罐外印席紋裝飾。還有一種碗形淺式、敞口、平底研磨器,器內劃刻橫、直線,線紋凸起,利於研磨。

(2)金、元產品仍以白瓷和黑瓷為主,

白瓷

白瓷的特徵;

1.白釉多呈牙黃色,胎、釉之間敷化狀土。

2.器形有碗、盤、罐、、枕等器。

3.器物分光素和帶裝飾兩大類,裝飾技法與劃花、剔花、印花、貼花、繪花等,常見紋飾有葵花、葉紋、S形曲帶紋等,紋飾剔、劃花後露胎,呈咖啡色。

4.白釉印花盤均採用疊燒法,盤心留有不同數量的支燒痕跡。白釉繪花盤有採用刮釉疊燒的,盤心一圈無釉,具有金代製作特徵

黑瓷

黑瓷的特徵:

1釉色烏黑滋潤,流釉性較大,普遍敷化妝土。

2器形有、枕、盒等器,以各式罐為多。

3裝飾技法有劃花、剔花和印花,以剔花最富有代表性,施釉後剔刻裝飾花紋,剔去的部分呈白色,襯托出黑色的花紋。紋樣與白瓷題材相同,布局疏郎,線條簡練。有一種紋飾是剔出一個小圓圈,中間留一朵小花,空地劃一些花紋,這種方法是別的瓷窯中少見的。

(3)金、元時期還仿燒定窯、鈞窯和磁州窯器物。仿定器物僅仿印花裝飾技法,但紋飾題材與裝燒方法均與頂窯不同。仿鈞器物主要仿鈞天藍釉大碗,造型與釉色與鈞窯有差別。仿磁州窯有白地黑花盤、碗及枕等器物,盤、碗紋飾為簡單的花草,枕面則胎較薄,易碎。

(4)白釉剔花裝飾品種,河南修武當陽峪窯也有製作,兩窯的主要區別如下表:當陽峪窯渾源窯剔花露胎呈深或淺咖啡色呈深咖啡色白花雪白灰白或牙黃色化妝土潔白內含黑點雜質紋飾以方格輔助紋飾為其特色以S形曲帶紋飾為其特色技巧成熟稍差。

相關視頻

《名家說寶》第一期(15)渾源窯鈞釉抹紅碗

參考資料

  1. 渾源窯 , 手機搜狐網,2021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