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淺談吃相(張國臣)

淺談吃相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淺談吃相》中國當代作家張國臣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淺談吃相

有些事不能多想,想多了就睡不着覺。這不,今天中午打了個盹,晚上休息時就倍精神,陳穀子濫芝麻一股腦涌到腦海里,特別是想到一些人的吃相,就令人生厭,難以入睡。

「吃」是中華文化一大傳統。我國歷史上始終沒有被外族追趕也從沒被超越的領域,那就是吃。孫中山先生曾說過:我中國的近代文明皆已落後,唯「吃」各國所不及。那麼,「吃」這件事對中國多重呢?《禮語》曰:飲食男女人之天欲存焉。也就是說,一個族群最主要的兩件事,一是吃飯,二是繁衍,吃要排前邊。

三皇五帝,燧人、伏羲、神農,他們之所以成為三皇,都與吃有關係。比如:遂人氏鑽木取火的發明,不僅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火種,而且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很多東西,我們可以煮熟了再吃;伏羲,結繩為網,發明了漁獵,對於那些躲在水裡的魚蝦等,我們可以用繩網逮住了再吃;至於神農做了什麼,五個字「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但還要接着吃,因為沒有什麼能阻擋對食物的嚮往,他不但豐富了先民的菜籃子工程,還創造了今天豐富多彩又一脈相承的中國味道。

品嘗中國味道的吃相可以說是千奇百怪,大體上可分為兩種:一是文雅高尚的吃相,一是粗獷豪放的吃相。

說到文雅的吃相,立馬就想到《紅樓夢》里那群大家閨秀,她們不論是吃茶還是吃飯,個個都是文雅端莊的,給人一種親和感。如:「林黛玉捧着一碗清香的蓮子𡙡,低頭吹着涼風,她的目光似乎融化在甜蜜中。」「黛玉手捧着一個精製的龍睛糕點,細心地解剖,仿佛研究着生命的奧秘。」「金釧細細地嚼着一勺紅豆𡙡,每一滴都如同生命中的美好瞬間。」

女人如此文雅,男人亦顯高端,如:「賈政徐徐品着一碗清淡的蔓越莓湯,留連在唇齒間的是生活的寧靜與安寧。」寫寶玉的,「寶玉品嘗着甜蜜的蜜瓜,每一口都充滿了對自然的感激與美好的想象。」

寫到此,我忽又想起莫泊桑的短篇小說《我的叔叔于勒》里兩位太太吃社蠣的精彩描寫:「父親忽然看見兩位先生在請兩位打扮得漂亮的太太吃牡蠣,一個衣服襤褸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開牡蠣,遞給兩位先生,再由他們遞給兩位太太。她們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着牡蠣,頭稍向前伸,免得弄髒長袍,然後嘴很快地微微一動,就把汁水吸進去,蠣殼扔到海里。」這是一種多麼高貴文雅的吃法啊!

我並不是期望我們所有人都具有貴族那種高雅端莊的吃相,但也應儘量避免那種狼呑虎咽、旁若無人的吃相。 我大半生都在外面吃食堂,偶爾亦小聚,見到形態各異的吃相多了去了。

有的人在聚餐時大顯身手,可謂是擼起袖子加油干!目無一切,直奔肉盆,拳頭大小的豬骨頭一口氣能吃三大塊。吃得是嘴角流油,兩腮如同只肥胖的蝴蝶趴在上面,油旺旺的,然後腆着個大肚子跚跚離席。

還有的更不講究,他的筷子老是殘渣成串,他置若不見,在公用的菜碗裡翻來翻去,然後將筷子放嘴裡一抿,沾了口水,帶着殘淔繼續翻。翻得同桌進餐者的心裡似倒海翻江,無法下箸。不知他是翻累了,還是老抿筷子咸到了,接着便是「吭 吭 吭」面對桌面的一氣咳,手不掩口,飛沫四濺,弄得大家食慾大減。

更有甚者,似乎是連續多年天災,顆粒無收,飢腸咕嚕,在大庭廣眾面前是風捲殘雲般地在自家「門前」掃蕩!連續吃菜十二三口,還不舍輟箸,然後躍躍欲試,似要起身侵呑對方領地的肉食。吃得雙腮滿是殘渣,甚至連頭梢上都掛滿了「葡萄」,青鼻涕跨過「黃河」,越過「長江」。腹是飽了,臉也丟了,再也沒人搭理他了。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特別是吃文化更為博大精深,各種吃相不一。我們應取其長、避之短,吃出文明,吃出健康,讓我們的子孫受到良好的教益。[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