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流動性風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流動性風險
圖片來自知乎

2009年銀監會印發的《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指引》中將流動性風險定義為:流動性風險指商業銀行雖然有清償能力,但無法及時獲得充足資金或無法以合理成本及時獲得充足資金以應對資產增長或支付到期債務的風險。 [1] 1、流動性風險就是指市場上流動性資產不足的風險。在宏觀經濟中,流動性資產是指現金和容易兌換成現金的現金等價物(活期存款、短期票據等等),而流動性風險是指的是現金以及現金等價物的不足。    2、當流動性風險過大的時候,金融機構便沒有足夠的能力滿足客戶取現的要求,當市場有危機情況時候,人們紛紛會去銀行提取現金以應對風險,如果銀行無法滿足客戶的要求,就會因為擠兌而倒閉,整個經濟也會因此受到牽連。    3、在不久前美股暴跌的時候,許多基金機構發生了虧損,因此會面臨客戶的贖回,此時機構就會向銀行兌換流動性,從而使銀行面臨這較大的風險。

簡介

流動性風險是指商業銀行無力為負債的減少和/或資產的增加提供融資而造成損失或破產的風險。 流動性風險是指經濟主體由於金融資產的流動性的不確定性變動而遭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

形成原因

當商業銀行流動性不足時,它無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負債或變現資產獲取足夠的資金,從而影響其盈利水平,極端情況下會導致商業銀行資不抵債。商業銀行作為存款人和借款人的中介,隨時持有的、用於支付需要的流動資產只占負債總額的很小部分,如果商業銀行的大量債權人同時要求兌現債權,例如出現大量存款人的擠兌行為,商業銀行就可能面臨流動性危機。 流動性風險與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相比,形成的原因更加複雜和廣泛,通常被視為一種綜合性風險。流動性風險的產生除了因為商業銀行的流動性計劃可能不完善之外,信用、市場、操作等風險領域的管理缺陷同樣會導致商業銀行的流動性不足,甚至引發風險擴散,造成整個金融系統出現流動性困難。因此,流動性風險管理除了應當做好流動性安排之外,還應當有效管理其他各類主要風險。從這個角度說,流動性風險水平體現了商業銀行的整體經營狀況。

分類

流動性風險包括資產流動性風險和負債流動性風險。

資產流動性風險是指資產到期不能如期足額收回,進而無法滿足到期負債的償還和新的合理貸款及其他融資需要,從而給商業銀行帶來損失的風險。

負債流動性風險是指商業銀行過去籌集的資金特別是存款資金,由於內外因素的變化而發生不規則波動,對其產生衝擊並引發相關損失的風險。商業銀行籌資能力的變化可能影響原有的籌融資安排,迫使商業銀行被動地進行資產負債調整,造成流動性風險損失。這種情況可能迫使銀行提前進入清算,使得賬面上的潛在損失轉化為實際損失,甚至導致銀行破產。

流動性風險有哪幾種?

流動性風險進行定義

第一,流動性極度不足。流動性的極度不足會導致銀行破產,因此流動性風險是一種致命性的風險。但這種極端情況往往是其他風險導致的結果。例如,某大客戶的違約給銀行造成的重大損失可能會引發流動性問題和人們對該銀行前途的疑慮,這足以觸發大規模的資金抽離,或導致其他金融機構和企業為預防該銀行可能出現違約而對其信用額度實行封凍。兩種情況均可引發銀行嚴重的流動性危機,甚至破產。

第二,短期資產價值不足以應付短期負債的支付或未預料到的資金外流。從這個角度看,流動性是在困難條件下幫助爭取時間和緩和危機衝擊的「安全墊」。

第三,籌資困難。從這一角度看,流動性指的是以合理的代價籌集資金的能力。流動性的代價會因市場上短暫的流動性短缺而上升,而市場流動性對所有市場參與者的資金成本均產生影響。市場流動性指標包括交易量、利率水平及波動性、尋找交易對手的難易程度等。籌集資金的難易程度還取決於銀行的內部特徵,即在一定時期內的資金需求及其穩定性、債務發行的安排、自身財務狀況、償付能力、市場對該銀行看法、信用評級等。在這些內部因素中,有的與銀行信用等級有關,有的則與其籌資政策有關。若市場對其信用情況的看法惡化,籌資活動將會更為昂貴。若銀行的籌資力度突然加大,或次數突然增多,或出現意想不到的變化,那麼市場看法就可能轉變為負面。因此,銀行籌資的能力實際上是市場流動性和銀行流動性兩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結果。

在各個市場中均存在流動性風險,比如證券,基金,貨幣等等。

[債券知識]什麼是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差的債券使得投資者在短期內無法以合理的價格賣掉債券,從而遭受降低損失或喪失新的投資機會。針對流動性風險,應在投資前注意分析,儘量選擇交易活躍的債券。同時,注意不要將全部資金都用來投資,應準備一定的現金以備不時之需。針對流動性風險,投資者應儘量選擇交易活躍的債券,便於得到市場的認同,冷門的公司債券最好不要購買。

什麼是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指商業銀行雖然有清償能力,但無法及時獲得充足資金或無法以合理成本及時獲得充足資金以應對資產增長或支付到期債務的風險。

流動性風險主要產生於銀行無法應對因負債下降或資產增加而導致的流動性困難。

以上界定來自於2009年銀監會印發的《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指引》。

流動性風險的分類

流動性風險包括資產流動性風險和負債流動性風險。資產流動性風險是指資產到期不能如期足額收回,進而無法滿足到期負債的償還和新的合理貸款及其他融資需要,從而給商業銀行帶來損失的風險。負債流動性風險是指商業銀行過去籌集的資金特別是存款資金,由於內外因素的變化而發生不規則波動,對其產生衝擊並引發相關損失的風險。商業銀行籌資能力的變化可能影響原有的籌融資安排,迫使商業銀行被動地進行資產負債調整,造成流動性風險損失。這種情況可能迫使銀行提前進入清算,使得賬面上的潛在損失轉化為實際損失,甚至導致銀行破產

什麼是「流動性管理」?

流動性風險是指商業銀行無力為負債的減少和/或資產的增加提供融資而造成損失或破產的風險。

流動性風險是商業銀行經營過程中最主要的風險之一,在商業銀行經營過程中,流動性風險一直是存在的。流動性問題是當今世界金融領域中尚未解決的主要難題之一,流動性問題解決得不好,就有可能導致流動性支付危機,這一問題對金融機構尤其重要。

流動性風險
圖片來自知乎

所以需要流動性管理,其根本是保錠銀行金融機構足夠的頭寸,用於日常營運。

什麼是流動性,以及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指資產能夠以一個合理的價格順利變現的能力,它是一種所投資的時間尺度(賣出它所需多長時間)和價格尺度(與公平市場價格相比的折扣)之間的關係。即資產的變現能力越強,它的流動性越強。

流動性風險是商業銀行所面臨的重要風險之一,我們說一個銀行具有流動性,一般是指該銀行可以在任何時候以合理的價格得到足夠的資金來滿足其客戶隨時提取資金的要求。 銀行的流動性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資產的流動性,二是負債的流動性。資產的流動性是指銀行資產在不發生損失的情況下迅速變現的能力;負債的流動性是指銀行以較低的成本適時獲得所需資金的能力。當銀行的流動性面臨不確定性時,便產生了流動性風險。

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產生的原因

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來源於兩個方面:負債方和資產方。由負債方引起的流動性風險主要源於商業銀行很難在不受損失的情況下變現資產或者被迫以較高成本融入資金來滿足負債持有人即時提取現金的需求;資產方引起的流動性風險是指表外業務的貸款承諾

(一)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期限不相匹配

商業銀行的負債業務即資金的主要來源有存款、同業拆借、央行存款、從國際貨幣市場借款和發行金融債券等,其中具有短期性質的存款占了絕大部分比重;而商業銀行的資金主要運用於貸款、貼現、證券投資、中間業務、表外業務等,其中貸款業務在商業銀行資產構成中占了絕對比重,而這些貸款以盈利性較高的中長期貸款為主。在這種資產負債結構下,當市場發生突然變動,客戶大量提取額度的情況下,如果其它要素不變,銀行便很難在不受損失的情況下將其資產變現而滿足其流動性需求,從而產生流動性風險,因為銀行流動性保持是一個在時間上連續的過程,現期的資產來源和運用會影響未來的流動性需求和供給,靠短期拆借來維持流動性只能產生惡性循環

(二)經濟環境的變化

1、中國資本市場的迅速發展對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控制的影響。

首先,從總體上看,我國股市的發展還很不成熟,經常大起大落,當熊市轉為牛市時,大量的短期性銀行存款便從居民的存款賬戶上轉到居民的證券賬戶,使短期內銀行的流動性需求激增,在流動性供給不能相應增加的情況下,便產生了流動性風險。而在牛市轉熊市時,銀行短期存款大量增加,不僅增加了銀行的經營成本,而且這種存款很不穩定,易帶來流動性風險隱患。

其次,眾所周知,我國的新股發行一向一本萬利,因此常常獲得超額認購。許多企業和機構出於追逐利潤的目的,在新股發行時將大量資金在企業存款賬戶和證券公司間來迴轉賬,隨着股市的大起大落,來迴轉賬既造成了銀行資金來源的不確定性,又擴大了流動性負債的波動性,使銀行流動性風險增加。

股票市場的發展改變了很多企業的融資方式,那些經營良好、效益突出的企業為了降低籌資成本,紛紛改制上市,從證券市場吸收資金獲得發展,而這些企業很多是銀行的優質客戶和貸款對象,當這些企業改變融資方式,資金需求從長期性貸款需求轉向短期性的周轉性貸款之後,從總體上說,銀行的貸款質量下降,流動性風險增加。

2、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流動性的影響。隨着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進展,利率水平逐步由市場的資金供給和需求決定。利率市場化將對企業和居民的融資和理財行為產生深刻影響,從而影響商業銀行的流動性。例如,當預期利率要下降時,為了減少財富的損失,此時居民儲蓄存款會相應增加,而貸款則會因為未來成本的下降而轉為在未來進行,此時貸款需求減少,這時銀行一般不會產生流動性風險;而當居民和企業預期利率上升時,為了減少未來融資成本,現時企業的貸款需求會突然放大;而居民的儲蓄意願會向後推遲,造成銀行的預期資金來源減少,從而造成銀行流動性供給不足,產...... 流動性風險是指什麼

流動性風險可以有兩層:一是理財產品本身出問題,無法按時償還本金的風險;二是該產品在封閉期間無法贖回,客戶需要資金時無法變現。

銀監會新指標

為了提升流動性風險監管的有效性,在「貸存比」和「流動性比例」以外,監管當局又引入了「流動性覆蓋率」和「淨穩定融資比例」兩個指標。

10月12日,銀監會發布了《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下稱《辦法》),明確了對於銀行流動性監管的四個主要指標,即:流動性覆蓋率、淨穩定融資比例、貸存比和流動性比例。該《辦法》是中國銀行業實施新監管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擬自2012年1月1日起實施。

流動性覆蓋率和淨穩定融資比例的引入,是《辦法》的最大亮點。這兩個指標在巴III協議中首次提出,是國際監管層面針對危機中銀行流動性問題反思的最新成果,此次也被銀監會引入到中國的流動性監管指標體系之中。

流動性覆蓋率旨在確保商業銀行在設定的嚴重流動性壓力情景下,能夠保持充足的、無變現障礙的優質流動性資產,並通過變現這些資產來滿足未來30日的流動性需求。

流動性覆蓋率的計算公式是「優質流動性資產儲備」和「未來30日淨現金流出量」的比值,監管當局要求,商業銀行的流動性覆蓋率應當不低於100%。

淨穩定融資比例則旨在引導商業銀行減少資金運用與資金來源的期限錯配,增加長期穩定資金來源,滿足各類表內外業務對穩定資金的需求。其計算公式為,可用的穩定資金與所需的穩定資金之比。監管當局要求,商業銀行的淨穩定融資比例應當不低於100%。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緩衝上述兩個指標對銀行的衝擊,監管當局設定了寬限期,銀監會要求商業銀行最遲應於2013年底前達到流動性覆蓋率的監管標準,2016年底前達到淨穩定融資比例的監管標準。

「流動性覆蓋率主要監控的是銀行短期的流動性風險,而淨穩定融資比例則關注長期流動性風險。」銀監會國際部主任範文仲曾在2011年中表示,「銀監會參照國際上新的流動性要求,引入這兩個新的流動性監管指標,同時,也保留了以前跟中國國情吻合的監管指標,比如說存貸比和流動性比例,這樣就形成了一套多維度流動性風險監管指標體系。」

對於 「貸存比」和「流動性比例」兩個指標,銀監會延續了之前的要求,即,商業銀行的存貸比應當不高於75%;流動性比例應當不低於25%。

值得注意的是,《辦法》適用於在我國境內設立的所有中外資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外國銀行分行、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等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參照執行。

另外,《辦法》在完善現金流管理等重點環節的同時,還充實了多元化和穩定的負債和融資管理、日間流動性風險管理、優質流動性資產儲備管理、並表和重要幣種流動性風險管理等多項內容。[1]

視頻

流動性風險概念一

[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