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資產負債是一個名詞術語。

中國漢字的發展成為維繫中華民族歷史發展進步的一條生動鮮明的脈絡[1],各個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各種字體,有着各自鮮明的藝術特徵,如篆書[2]古樸典雅,隸書靜中有動,草書風馳電掣、結構緊湊,楷書工整秀麗,行書易識好寫,實用性強,字體多樣。

目錄

名詞解釋

資產負債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擁有的在一定時點上以價值形態表示的物質財富和債權債務及其他產權。它全面地反映社會勞動者歷年創造的財力、物力的積累和相對應的債權債務關係。

資產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的經濟利益。資產是指由企業過去經營交易或各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

在財務領域,資產負債表表示企業在一定日期(通常為各會計期末,如月末、季末、年末)的財務狀況(即資產、負債和業主權益的狀況),是會計三大報表之一。資產部分在左方,反映企業所有的各項財產、物資、債權和權利;負債與業主權益部分列在右方,反映企業的各種短期和長期債務,自有資本和盈餘。

資產負債的基本原則

理論上,資產負債要遵循以下原則:

1.規模對稱原則。

這是指資產規模與負債規模相互對稱,統一S平衡,這裡的對稱不是一種簡單的對等,而是建立在合理經濟增長基礎上的動態平衡。資產負債規模一般指企業的資產總額,也就是資產負債表左邊或者右邊最後一行數據總計;且各地稅務局視這個規模大小,假設總資產達一千萬左右,規定企業每月除了申報負債表和損益表外,還須逐月申報現金流量表。銀行資產負債規模增長,說明銀行發展比較穩定,持續穩定增長,前景可觀。

2.結構對稱原則。

又稱償還期對稱原則。銀行資金的分配應該依據資金來源的流通速度來決定,即銀行資產和負債的償還期應該保持一定程度的對稱關係,其相應的計算方法是平均流動率法,也就是說,用資產的平均到期日和負債的平均到期日相比,得出平均流動率。如果平均流動率大於1,則說明資產運用過度,相反,如果平均流動率小於1,則說明資產運用不足。

3.目標互補原則。

這一原則認為三性的均衡不是絕對的,可以相互補充。比如說,在一定的經濟條件和經營環境中,流動性和安全性的降低,可通過盈利性的提高來補償。所以在實際工作中,不能固守某一目標,單純根據某一個目標來決定資產分配。而應該將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綜合起來考慮,以全面保證銀行目標的實現,達到總效用的最大化。

4.資產分散化原則。

銀行資產運用要注意在種類和客戶兩個方面適當分散,避免風險,減少壞賬損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