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流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流冰是中國海洋地質學的一個名詞術語。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漢字有着深厚的歷史底蘊。後來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曆程,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2]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

名詞解釋

冰花或冰塊隨着風、浪、流作用下產生的流動現象。從大的分類來看流冰可以分為河流冰和海流冰。

在河流封凍以前的流冰,冰塊系由冰淞、棉冰、脫岸的冰塊及冰花相互凍結而成,一般河流。流冰前先流冰花,後轉為流冰塊。

春季流冰

在河流解凍時流動的冰塊(大塊的又稱冰排)。冰塊系由破碎的封凍冰層和脫岸的破碎岸冰組成。開河後的流冰,量多而勢猛,流到排冰不暢的河段易形成冰壩,造成災害。在中國由南向北流的河流中,這種現象尤為常見。流冰期間可使航運中斷,沿河建築物遭到破壞,要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

海流冰

海流冰亦稱「浮冰」。海冰按運動狀態分 成固定冰和流(浮)冰兩大類中之一類。廣義的即除固定冰外,不考慮其形成特徵、冰齡、分布如何,一切海域海冰的統稱。系隨風、浪、流在海面自由漂泊的冰塊。海上流冰(浮冰)和冰山的漂流,主要取決於風和流的共同作用。一般在弱潮流海區,由風引起的冰塊漂流速度約為風速的1/50。在北半球其漂流方向偏於風向右方30°~40°,在南半球則偏於風向的左方。但在強潮流海域,冰塊的漂流方向,因受風力和潮流的共同作用,則更為複雜難測。流冰的特性就其密集度、形狀、冰齡、冰厚以及流冰的分布論述。流冰的運動過程,包括離散、集聚和剪切。流冰的變形,包括碎裂、堆積、造脊、重疊和風化等。渤海和黃海北部冬季有流冰發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