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洮南市第九中學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洮南市第九中學始建於1972年9月,原名新建中學,座落在古城洮南西北角。1996年9月,新的逸夫教學樓落成並交付使用(香港邵逸夫財團資助內地教育事業,教學樓投資50萬元,故取名為逸夫教學樓),學校的教學條件大為改觀。學校現有18個教學班,學生總數 785人。

目錄

學校簡介

一、設施

校園面積15850平方米,校舍面積5100平方米,教學樓面積4500平方米。2004年經過多方籌措資金,平整了操場,重新粉刷了牆壁,將原有的木製黑板更換了玻璃黑板,建成了600平方米的車棚,修建籃、排球場地。2005年9月校門從原來的北側移到東側,並建成「九」字型。同年改建擴建了宿舍和食堂,宿舍面積396平方米,食堂面積204平方米,可容納150人就餐。2007年10月份微機配備的台數已達到60台。2007年3月份,為全體教師購置了新的桌椅100套,2008、2009年相續更換樓門、窗戶、並在玄關安裝大屏幕。2007年10月份,建成了以「培養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為標誌的校標和象徵欣欣向榮的兩個花壇。2010年學校購置體育健康器械十餘套,給師生們提供了休閒健身的好場所。同年投資60餘萬元為班級安裝了多媒體講台,使學校成為我市唯一一所應用多媒體上課的學校[1]

二、教師隊伍

學校擁有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和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認真學習、求真務實、調查研究、改革創新班子成員的工作作風,這使他們將成為具有現代化教育思想、有改革創新精神、有科學管理工作能力、有強烈事業心和責任心的領導者。2011年在校教職工115人,研究生學歷1人,本科學歷82人,專科學歷31人,其中高級教師9人,中教一級教師77人。學校設有校長辦公室、黨支部、工會、教務處、政教處、總務處、信息處。

三、教育教研

學校始終本着「樹人為本、與時俱進」的辦學理念,讓「優生更優、差生不差」作為教學目標,在工作中認真踐行「多思、善誘、精深」的教風[2],學校通過抓好常規教學管理,夯實教學各環節來提高教學質量。達標課、引路課、觀摩課、「課堂大練兵」等教學活動的不斷深入開展,課堂教學出現了多元化,教研活動出現多樣化,教學質量逐年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得到了提升。2006年馬艷華被評為教育系統師德標兵,同年被評為省級優秀教師。2006年馬艷華、周秋玲在東北三省優質課大賽中均榮獲歷史課、美術課一等獎;王春霞、郭淑蘭等被評為市級學科帶頭人;2007年杜銘、王曉艷被評為教育系統模範教師。張杰等榮獲市級教學成果五項獎;在國培活動中,王路平在能力培訓項目中,榮獲優秀作品主題研討國家級一等獎;2008年,杜銘榮獲洮南市初三複習示範課獎、張淑雲在「教研師培」活動中承擔公開課獲得一等獎、劉勇荔榮獲吉林省支援農村教育先進個人、苟麗鳳在洮南市中小學「四爭一創」活動中,被評為優秀教學能手;2009年,陳子玉榮獲白城市初中數學基本競賽活動二等獎、秦金玲承擔了全市初三複習研討示範課;2010年秦金玲等5人被評為省級骨幹教師;王波等18人評為地區級骨幹教師;付亞珍等20人評為市級骨幹教師。2011年在吉林省第三屆中小學教師課件大賽中,包大凱獲得二等獎、鄭英傑等四名教師獲得三等獎;馬艷華被評為市級模班主任;劉勇荔、鄭英傑被評為市級優秀教師。

中考學科均已課題立項,立項課題達58個,其中國家級課題13個、省級19個、地級課題16個、市級課題13個。其中歷史教師的市級課題和漢語文、蒙語文教師的國家級課題均已結題,並獲得國家級課題證書。教師們積極撰寫教學論文,其中國家級論文40篇,省級論文18篇、地區級5篇。

2006年重點高中升學率30%;2007年重點中學升學率36%,居全市首位。崔宇、金陽兩位同學在2007年中考中分別列全市第二名和第五名。2006年、2007年蒙族學生升學率100%。2009年縮招144人,考入一中35人,考入十中47人;2010年報考人數200人,考入一中46人,考入十中71人;2011年報考人數200人,考入一中35人,考入十中80人。王洋同學獲全市第三名、陳雪同學獲全市第八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