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津市職業中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津市職業中專

津市職業中專學校創建於1984年9月。其前身是津市市第四中學。1992年,學校被省人民政府認定為省級重點職業學校,1996年被國家教委認定為國家級重點職業高級中學。1999年,經重新調整複評,學校再次被國家教育部認定為國家級重點職業高級中學。2002年8月,津市市委、市政府以職業中專為龍頭,組建成立了津市職業教育集團,使學校走向了集團化的發展之路。

基本內容

中文名:津市職業中專

簡稱:津職專

所屬地區:湖南省常德市

建築面積:45088平方米

英文名:JinShi Vocational School

創辦時間:1984年9月

前身:津市市第四中學

辦學規模

學校分南、北兩個校區,校園共占地100924平方米,建築面積45088平方米,有400米標準運動場。學校擁有圖書藏量6萬多冊,實驗室23個,實驗設備1200餘台(套),其中新增500多台(套),總價值203萬元。學校現有教師126人,其中中、高級職稱82人。學校現有在校學生1300多人。開設有旅遊服務、電工電子、計算機應用、服裝設計、模具設計、文秘等專業,擁有教學班30個。

辦學理念

近年來,學校緊貼市場辦學,按需設置專業,按「定單」培養人才,提出了「升學與就業並舉」,創新了辦學理念。在辦學形式上,走集團化辦學的新路子,使教育教學資源得到了合理配置。在教師隊伍建設上,提出了「教師責任重於泰山」的要求,實施了校內「高職低聘和低職高聘」的人事分配製度改革,以績取人,末位淘汰,形成了激勵機制,調動了廣大教師奉獻職教的熱情。與此同時,學校為加大教師隊伍建設力度,制定出了《關於加強「三高」師資隊伍建設的意見》和教師培訓獎勵政策,對獲本科學歷的教師獎勵500元/人,獲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學校加大了教學常規管理力度,推行了專家組進課堂制度,學校聘請了已退休的高級教師組成課堂教學評估小組,隨意聽課,當堂點評,促進了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實行了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學生考試方法的改革,成立了專門的課改領導小組,對各專業的課程體系和課程的具體內容進行了適當調整,對側重升學與側重就業的學生實施三年級分流教學管理。與此同時,加大了旅遊、電工電子、服裝設計、計算機應用等骨幹專業的建設,其中旅遊服務和服裝設計還被確定為常德市示範性專業。辦學以來,學校不僅為社會和本地經濟建設輸送了3000多名初、中級專業技術人才,而且為高等院校輸送了300多名優秀畢業生。近幾年,學校還把聯合辦學作為做大做強的有力舉措,採取「讓學校走出去」、「把教授請進來」戰略,拓展了辦學空間。先後與江蘇崑山電腦件集團、深圳碩民集團、長沙富麗華大酒店、美的集團、惠州華陽多媒體公司等12家企業建立了長期地人才關係,並與湖南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長江大學、三峽大學聯合辦學,取得了突出成績,基本形成了聯合辦學網絡。得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獎3000元/人,以增強教師隊伍發展後勁,真正建立一支符合現代職業教育發展要求的高學歷、高職稱、高水平的「三高」師資隊伍。

就業空間

學校十分注重學生的專業技能訓練和就業創業能力的培養,對學生提出「為三十歲當老闆做準備」的號召,同時開展了「萬千百十一」活動,即在校三年學習期間,要求每個學生跑一萬里路,寫一千篇日記,讀一百本好書,投十篇新聞稿件,獲一項以上的獎勵。提高了廣大學生適應市場的能力,使學生成為了供不應求的產品。學校堅持人才培養「多證書」制度,讓每一個學生既學自己本專業的內容,又掌握其它專業的知識,達到「一專多能」。在實驗實習課方面,學校嚴格按照理論課與實踐課1:1的比例開課設節,加強專業技能訓練力度,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學校擁有電工電子、縫紉、烹飪、客房等實驗室23個。近年來,畢業生「雙證」合格率達95%以上,就業率達95%以上。

辦學條件

近年來,學校先後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建起了4個高標準的電腦室和2個多媒體教室,以滿足各專業技能訓練的需要。南北校區實行了網絡化管理,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教室的教學功能,逐步實行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手段。為進一步完善體育衛生設施,整治校園環境,學校先後投資近50萬元,將困擾學校近20年的污水溝徹底清除,使昔日的臭水溝變成了校內的綠化亮點。新建了校內透視圍牆和2個藍排球場,翻修了學生宿舍,改善了教室的採光條件和教師的辦公條件。學校還投資100多萬元新建了一棟學生宿舍,兩個校內花園,美化了校道,重新改造了學生食堂,新建了鍋爐房,為師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並正投資10多萬元修建學生廁所。此外,學校還加大了校園文化和綠化建設,提高了校園文化氛圍,美化了校園環境,校容校貌煥然一新。

所授榮譽

多年來,學校的發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學校的辦學經驗和舉措不僅得到了肯定,而且得到了推廣。2003年7月3日,《常德晚報》以圖片新聞的形式刊登了我校學生技能競賽活動照片,推介了學校技能訓練的經驗。2003年9月10日,《湖南日報》以專版介紹報道了學校內部管理改革辦學經驗。2003年12月7日,《常德日報》教育周刊又以《職教,拓出一片新綠洲》為題,頭版頭條刊登了學校的辦學經驗,在社會上產生了強烈的反響。

發展前景

辦學以來,學校堅持封閉式管理,開放式辦學,為社會和本地的經濟建設輸送了3000多名初、中級專業技術人才,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效益明顯增強。再創佳麗,創造輝煌。

學校內部設有高考班以及就業班。高考班,和普通中學一樣,參加高考,其選擇學校方向廣,選擇學校多,並且和所學專業相匹配。就業班,學校與眾多企業合作,為畢業後學生提供相應的工作。[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