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洋瀾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洋瀾湖古稱「南浦」,又名南湖、長湖,位於湖北省鄂州市城區東南。

名稱由來

因洋瀾湖之南側曾建過一座「洋瀾寺」,故得名「洋瀾湖」。[1]

氣候特徵

亞熱帶季風氣候

景區簡介

洋瀾湖被稱為鄂州市內的一顆明珠。洋瀾湖風景區的布局設計以水面為中心,有別於以山林為主的風景區。風景區的設計充分地利用自然地勢,採用傳統集錦式與劃分景區相結合的手法,使整個風景區大中有小,小中見大,景中有景,園中有園。風景區有「南浦春深」、「湖山新雨」、「鶴年故居」、「月滿中天」、「鳳台煙樹」等30多個風景點,遍植四時花木,還配備有造型生動的歷史人物雕塑。風景區內還將培植幽林小徑,建設賓至如歸館、療養院遊樂場、停車場等各項配套設施。 洋瀾湖景區將優美的自然景觀與璀璨的歷史人文景觀緊密地組合在一起,給來自中外的旅遊者以豐富而欣悅的美的享受。

洋瀾湖風景區現有面積580多公頃,其中水面約占三分之二,為內陸淺水湖泊。陸地多為小崗丘,主要集中於南岸。曲折的湖岸,線構成有利於植物生長的優美自然環境。南岸北岸皆有林場,終年綠樹蔥鬱。[2]

主要景點

洋瀾湖的春景和雪景也同樣迷人。春天垂柳指堤,岸草青青,白鷺點點,掠過錦緞一般的湖面,盪起一圈圈柔藍色的漣漪。遠處水天一色,下網的漁舟在空明中草藥移動,仿佛一幀曠遠而寧靜的寫意畫。清詩人萬虞愷寫道:「散步湖天晚,悠然生遠心。望隨江樹盡,懷逐海雲深。游魚漾春水,歸鳥喧暮林。芒景依依入,徘徊正可吟。」到了冬天,山影的輪廓分外清晰,洋瀾湖更顯出「天然去雕飾」的特色。片片潔白的雪花洋洋灑灑地飄落湖面,卻又悄無聲息地溶入水中。一隊隊烏鴉在空中盤旋,轉眼間又消失在無垠的雪幕深處。當蓮花山變成一座銀白的玉雕時,湖畔的幽林小徑,便增多的踏雪尋梅的遊人。

南門塔

坐落在洋瀾湖之北,在南浦路南端東側,面對市工人文化宮金碧輝煌的門樓。其正名為「文星塔」,或「文峰塔」。此塔原為明嘉靖年間武昌知縣諶謙與教諭朱瓚築建,後廢圯。清康熙7年(公元1668年)知縣熊登易地重修。相傳此塔建成之後,武昌文風熾盛一時。清 孟振祖有文記其壯觀:「勢插層雲,銳摩天際。若虹橋渡漢,雲路可通;若長鯨吸霧,不雲而起。登斯塔者,聯八座之星辰,依閶闔之日月」。

文星塔

共有5 層,高約 23.13 米,由塔座、塔身和塔尖三部份組成,塔座高 2.25 米,直徑 8 米,基座邊長7.5 米, 用條石壘砌而成。文星塔從塔座到塔頂均為八角形狀。塔身為青磚木料飛檐式建築,屬八角攢尖頂式磚塔,計高 19.08 米,每層間均有石階十級相連,遊客可拾級而上,直登塔頂,塔頂高 1.8 米。塔每層有四門四窗,合八方四門,可通觀八面。塔身正南門鑲碑上鐫有「文鋒」二字,書法古樸秀逸。

文星塔為明代建築,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 1542 年)知縣諶謙與教諭朱瓚為激勵學子奮發讀書所建。清代康熙七年(公元 1668 年)知縣熊登看到文星塔漸漸頹廢,於是易地重建,至今 已有 450 餘年的歷史,文星塔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鄂州現存的唯一古塔。

鳳凰台

洋瀾湖北岸,舊時還有一座鳳凰台,台上銀杏參天,史載台為孫權所築,黃龍元年,有鳳凰棲止其上。孫權曾與周瑜、魯肅在這裡確定建都大計。台上還有一座「古鳳鳴寺」,相傳魯肅曾書額刻石於其上。千百年來,每當春晨秋夕,輕煙薄霧繚繞於古寺銀杏之間,故有「鳳台煙樹」之稱,亦被收入「鄂城八景」。

鳳凰台四季景致各有不同,春時山花爛漫,杏花彌香;夏時清風和煦,爽利暢懷;秋時萬山紅遍,層林浸染;冬時白雪皚皚,踏雪尋梅。四季所見所聞所感迥然不同,又各有其妙。山纜車將井台山與大峽谷連為一體,大峽谷峽險幽深,井台山高聳連雲,有聯贊曰「探險谷感受神秘清幽,登高峰盡覽千山萬壑」,游後,自覺聯語之佳妙。

五大絕景

  • 一謂松濤如曲。鳳凰台松林千畝,蓊蓊鬱郁。山高風自涼,林中穿行,耳邊自覺松濤陣陣,有時如古韻琴聲,有時如小溪潺潺,有時如曠野放歌,有時如濁浪排空,四時不同。
  • 二謂松林如氈。井台山松林之下厚積松針,如毯似氈。於其上或坐或臥或立或行,情趣頓生,自得天人合一,融入自然之奇妙。
  • 三謂杏花如血,鳳凰台有杏林500餘畝,花盛之時,遠望如陽春之白雪,鳳凰台則沁人新脾,花海中蜂蝶共舞,自是一番陶然之趣。
  • 四謂登高眺遠。鳳凰台古有觀景台五處,立於其上,極目四望,激情豪邁。或可觀千山萬壑,層巒疊嶂;或可觀萬頃田疇,裊裊炊煙;或可觀險崖絕壁,流水平湖;或可觀滿目蒼綠,山花爛漫。
  • 五謂長城古韻,鳳凰台存原始古長城,蜿蜒逶迤。撫今追昔,頓感歷史之蒼涼悲壯,可聞金戈鐵馬之餘音。
  • 洋瀾湖不公有着煙波浩渺、四時變幻不同的迷人景色,湖中還盛產菱、藕、鮒(鯽)魚,其風味尤美。[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