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洋中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洋中脊是生態學一個名詞術語。

漢字作為一種形、音、義三位一體的符號系統[1],源於日月鳥獸之形,作為中華文明之標誌[2],連接中華民族的歷史、現在和未來,方正之間充滿美感。

名詞解釋

洋脊又名大洋中脊、中隆或中央海嶺,是指貫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徵相似的海底山脈系列。洋脊為地球上最長、最寬的環球性洋中山系。在太平洋,其位置偏東,稱東太平洋海隆(海嶺)。大西洋中脊呈「S」形,與兩岸近於平行,向北可延伸至北冰洋。印度洋中脊分3支,呈「入」字形。

洋脊隆起于洋底中部,並貫穿整個世界大洋,為地球上最長、最寬的環球性洋中山系。在太平洋,其位置偏東,稱東太平洋海隆(海嶺)。大西洋中脊呈「S」形,與兩岸近於平行,向北可延伸至北冰洋。印度洋中脊分3支,呈「入」字形。三大洋的中脊在南半球互相連接,總長達8萬公里,面積 約1.2億公里2,占世界海洋總面積的1/3。其脊部通常高出兩側洋盆底部1~3公里,脊頂水深多為2~3公里,少數山峰出露于海面形成島嶼,如冰島、亞速爾群島等。洋中脊常被一系列與其正交或斜交的斷裂帶錯開(稱斷錯帶),其中大西洋中脊在赤道附近的羅曼什斷帶(Romanche gap),東西錯動距離達1000多公里。沿斷裂帶有狹長的溝槽、海脊和崖壁。在大西洋和印度海中脊的軸部,一般有深約1~3公里、呈縱向分布的中央斷裂谷地。洋中脊是現代地殼最活動的地帶,經常發生火山活動、岩漿上升和地震,水平斷裂(轉換斷層)廣布。根據海底擴張和板塊構造學說,洋中脊是洋底擴張的中心和新地殼產生的地帶。熱地幔物質(熔融岩漿)沿脊軸不斷上升,凝固成以超基性和基性岩組成的新洋殼,並不斷向兩側擴張推移。擴張的半速度(即每邊速度)多為1~5厘米/年。

伴有地震和火山活動的巨大海底山系。它縱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彼此相連,總長約8萬公里,為地球上最長最大的山系。在板塊構造模式中,洋脊頂部標出了海底擴張軸線,屬分離型板塊邊界。它既是巨大的海底地形單元,也是最重要的海底構造單元之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