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泰山岱宗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泰山岱宗坊位於岱廟北,為一跨道石坊,為泰山山門,登山由此始,明嘉靖年間建。坊建於台基上,四柱三門式,清雍正年間重修時丁皂保篆額。坊前有雍正九年(1731年)《重修泰山上諭碑》和《重修泰山記碑》東西相峙。為登山第一坊,號稱泰山第一坊。額題篆書「岱宗坊」三個金色大字,有標誌導向作用。岱宗坊還是一座流傳有許多美麗的神話的古代牌樓。泰山作為五嶽獨尊的聖山,在登山之始,自然要有提醒人們進入名山勝地的標誌,以使人們收斂視野,排除雜念、「若登天然」般地攀登雄偉的泰山。[1]  

民間傳說

相傳當年碧霞元君成為泰山主之後,也曾醉心於擴張地盤。周圍諸神頗為不滿,無奈她爹是玉帝,大家敢怒不敢言,於是就聯合起來找姜子牙幫忙。姜子牙帶着封神榜,來了泰山找到了碧霞元君。姜子牙說:「元君啊,封神榜上規定了泰山的範圍。從泰山極頂算起,四周方圓五十里都是您的地盤。」

碧霞元君卻對此十分不滿,當場和姜子牙吵了起來。姜子牙不急不躁,慢吞吞的說道:「您若不滿,那就還有一個辦法解決。」碧霞元君問:「什麼辦法?」姜子牙道:「您站在山頂上,往下扔個東西。能扔多遠,您的地盤就多大。」碧霞元君一聽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就憑我的本事,扔個百兒八十里還不輕鬆!」看樣子自己的地盤又要擴大了,元君心裡很得意。「你這主意甚好,不知你說話可算數?!」碧霞元君問。「一言為定,絕不反悔!」姜子牙認真道。

「好!」碧霞元君說着就彎腰撿起一塊碗口大的石頭準備朝山下扔去,姜子牙卻阻止了她。「元君啊,石頭到處都是,而且都長的差不多,你扔下去算哪塊?有了異議眾仙家肯定又不承認。」姜子牙提醒道。碧霞元君也覺得很有道理,忙問那可怎麼辦。姜子牙建議用獨一無二的東西。可什麼是獨一無二的東西呢?姜子牙轉了轉眼珠,提醒道:「元君啊,我覺得你這繡花鞋就是獨一無二的東西,不如扔鞋吧。」 碧霞元君一聽覺得大妙啊!這是本君的鞋子,我扔一隻下去,另一隻還在我這裡,誰敢賴賬?!

於是碧霞元君脫下一隻鞋子攥手裡,攢足了力氣朝山下狠狠地扔了下去!!!片刻後元君和姜子牙還有眾仙家一起下山尋找繡花鞋。結果就在現在的岱宗坊那裡找到了那隻繡花鞋。鞋子跟朝上,頭超下,直直的插在地上,像一個小小的牌坊立在那裡。而從繡花鞋那裡到山頂,不過二十里的樣子。碧霞元君恍然大悟,自己上當了!原來姜子牙就是算準了鞋子輕,不會扔太遠,所以給下了個套。

這個糟老頭子真是壞的很!!!可惜之前當着大家的面都立誓了,也沒發反悔了,碧霞元君只好默默的咽下了這口氣。從此,從這個繡花鞋開始往上,才算是真正進去泰山。後人從這裡建了個石牌坊,叫「岱宗坊」。[2]

簡介

作為登山第一坊的岱宗坊,其審美價值還不能孤立的從這一單體建築來審視。岱廟這一祭拜神靈的場所,旨在體現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關的芸芸眾生所在的凡人塵世;出厚載門沿登山路線攀登,即可到達充滿神秘色彩的天上極樂世界。而在從人間到天上的 這一艱難攀登的過程中,構築一座座功,石坊既增加了登山的節奏,縮短了人間天上的距離,避免了「登天」這一過程的曠遠和單調,又使人們在艱難的攀登中不斷受到鼓舞.體會到山的神聖、崇高與偉大。就岱宗坊這一單體建築來講,建築藝術也是比較高的。圓形的脊獸和微微翹起的檐角,增加了坊的流動與飄逸,面四柱前後均輔以石柱,又藉助了泰山這一大背景,增加了坊的穩重。

坊東原有豐都廟,明弘治年間建,祀豐都大帝,配以冥府十王,是明代弘治十四年即公元1501年太監李瑾創建的。

坊北原有三皇廟,祀伏羲、神農、黃帝,配以八蜡神。兩廟均於建國前後拆毀,到了民國初年,把廟改成了慈善院,後來又建立了泰安縣立師範學校;建國後拆除,現在是泰安市外事辦公室。1979年在其址建中國國際旅行社泰安支社和泰山賓館。

坊西原有建封院,宋政和年間改為升元觀,祀東嶽福神東華帝君。清乾隆年間拆除後建行宮。原宮規模宏大,松柏鬱郁,奇石林立,溪泉爭流,後荒廢。民國年間屢駐軍隊,宮宇拆毀,古樹盡伐。

北為玉皇閣及白鶴泉故址。閣建於明萬曆年間,祀玉皇大帝。建國前後乾隆行宮及玉皇閣均毀。石坊的西北邊原來有乾隆行宮,是乾隆三十五年即公元1770年創建的;規模宏大,氣勢非凡。殿堂樓閣棋布,松柏奇石林立。可惜後來全部都荒廢了;民國年間又屢遭駐軍破壞,拆毀了宮殿,砍伐了古樹名木,現在是泰安軍分區干休所。    石坊的西南方,舊時有鳳凰台,傳說漢宣帝元康元年即公元前65年,有很多的神鳥、鳳凰飛到泰山,雲集在這裡,後人就修築高台紀念這件事。清代乾隆年間把它夷為平地,現在是山東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體育場。[3] 

建築文化

岱廟這一祭拜神靈的場所,旨在體現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關的芸芸眾生所在的凡人塵世;出厚載門沿登山路線攀登,即可到達充滿神秘色彩的天上極樂世界。而在從人間到天上的這一艱難攀登的過程中,構築一座座功,石坊既增加了登山的節奏 縮短了人間天上的距離,避免了"登天"這一過程的曠遠和單調,又使人們在艱難的攀登中不斷受到鼓舞.體會到山的神聖、崇高與偉大。就岱宗坊這一單體建築來講,建築藝術也是比較高的。圓形的脊獸和微微翹起的檐角,增加了坊的流動與飄逸,面四柱前後均輔以石柱,又藉助了泰山這一大背景,增加了坊的穩重。作為登山第一坊的岱宗坊,其審美價值還不能孤立的從這一單體建築來審視。

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