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泰伯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泰伯廟又名至德祠、讓王廟,在今無錫梅村鎮的伯瀆河畔。為紀念古公父(周太王)長子泰伯而建。東漢桓帝永興二年(154),敕令吳郡太守糜豹在泰伯故宅立廟。經過歷代修建的泰伯廟,是一組群體建築,莊嚴輝煌。 現存的泰伯廟為明清建築,廟前立照池,池上架單孔拱形石橋,名「香花橋」。橋北立花崗岩牌坊,上鐫「至德名邦」四字。石壇北為欞星門,豎有六根石柱,高6米,有雲龍、仙鶴雕飾。欞星門為泰伯廟第一進建築,面闊三間。後有院落廂旁,東西各九間。院內尚存古柏、桂樹各一株。

沿革

為紀念周太王長子泰伯而建。他因讓位,與弟仲雍避居江南,在梅里建勾吳國,並築「泰伯城」,是吳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東漢桓帝永興二年(154年),令吳郡太守糜豹在泰伯故宅立廟。明弘治十一年重建大殿,現存的泰伯廟為明清建築,前有單孔拱形石橋,名為「香花橋」。橋北立花崗岩石牌坊,鐫有「至德名邦」。石壇北為欞星門,刻有雲龍、仙鶴雕飾。1983年,當地政府對泰伯廟進行整修時,塑泰伯像尊,身高4.5米。兩廂塑泰伯、仲雍後裔共二十八尊塑像。1987年,陸定一和趙朴初分別題寫「泰伯廟」和「至德高風」額。

1999年,錫山市籌資1500萬元,修建附近主體工程,至年底完成。2006年5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泰伯廟與泰伯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儀式

泰伯廟也是當地群眾的重要祭祀場所,每年農曆正月初九泰伯誕辰日,四周百姓都會來廟內燒香祈福。泰伯廟會,2007年被無錫市人民政府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被列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世界吳氏宗親會每兩年一次來到梅村,舉行大型祭祖活動。2011年4月,中國(無錫)吳文化節期間,為祭祀吳地人文始祖泰伯,無錫鴻山吳文化廣場舉行泰伯銅像揭幕儀式[2]

視頻

泰伯廟 相關視頻

實探泰伯廟之旅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無錫泰伯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