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波特蘭級巡洋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波特蘭級巡洋艦(Portland class cruiser)是美國海軍條約型重巡洋艦,與前級北安普頓級重巡洋艦(9,000t)相比,波特蘭級巡洋艦要大上許多,它排水量超過10,000t,同時加厚了裝甲以改善前級防禦力不足問題。裝備武器與前級相同,擁有9門8吋55倍徑主炮、8門5吋25倍徑高炮與8座.50機槍。該型艦共建造兩艘。太平洋戰爭末期印第安那波里斯號(CA-35)被擊沉,波特蘭號(CA-33)戰後除役解體。

波特蘭號參加了大量的戰役,包括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戰役瓜達爾卡納爾戰役,在這些戰役中它曾遭到嚴重破壞,但仍然能夠重回現役。後來它參加了萊特灣海戰和沖繩戰役。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在戰時曾擔任過艦隊旗艦,在菲律賓海海戰硫磺島戰役中作戰。1945年7月30日,在運送美國核武器小男孩和胖子的部件之後,它被日本潛艇I-58襲擊。由於一系列的錯誤與溝通的不順暢,受損的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在受襲擊後幾天都沒被海軍救援,它的1116名船員中只有317名倖存下來,這也是美國海軍史上最大的一次單一艦艇人員損失。

背景

波特蘭級是繼《華盛頓海軍條約》之後由美國海軍建造的第三型重巡洋艦[1]。第一批「條約巡洋艦」是於1926年下訂的兩艘彭薩科拉級,其強調武器和速度,而犧牲了防護。緊隨其後的是下訂於1927年的六艘北安普頓級,其裝甲較前型更厚實,並首先使用了三座三聯裝炮塔的配置,這成為了之後美國海軍重巡洋艦的標準配置。波特蘭級是對彭薩科拉級和北安普敦級設計的修改。

在1930財年美國海軍訂購時,波特蘭級最初被指定為輕巡洋艦,並給予船體分類編號CL。後由於其武器裝備,根據倫敦海軍條約,於1931年7月1日被重新命名為重型巡洋艦並重新賦予編號CA。最初,波特蘭級預計建造八艘。但最終只有兩艘被劃為波特蘭級,剩下的六艘最終被改造為下一級重巡洋艦新奧爾良級[2]

設計

在建造時,波特蘭級重巡洋艦總體長度為186米,水線處長180.44米,艦寬19.66米。其設計的標準排水量為10258噸,滿載排水量為12755噸。然而建成的兩艘戰艦並未達到這個排水量,實際上分別是9800噸和9950。該型艦有兩個與眾不同的傾斜煙囪、一個三腳前桅、一個小塔和柱頂桅杆。在1943年,每艘的第二個煙囪前增加了輕型三角桅杆,而一個突出的指揮塔被安裝在了船尾。

視頻

波特蘭級巡洋艦 相關視頻

波特蘭號重巡洋艦,防禦升級版的北安普敦
全球最強的基洛夫級巡洋艦現狀如何?一艘廢掉兩艘半死不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