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泛美航空845號班機事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泛美航空845號班機事故
圖片來自easyatm

泛美航空845號班機(以下稱PA845)是一班由編號為N747PA的波音747-121執行的洛杉磯東京定期班機,中途經停舊金山。1971年7月30日下午,該班機在從舊金山機場起飛時撞擊跑道末端進近燈光系統[1] 的燈桿,導致2名乘客重傷,飛機受損。機組人員繼續起飛,在海上盤旋釋放燃油,最後返航舊金山,機上人員撤離,27名乘客在撤離時受傷,其中8人背部重傷。

事發經過

太平洋夏令時間|-7:00 PA845班機於13時11分從洛杉磯機場起飛,13時58分到達舊金山並更換機組人員。該班機在舊金山至東京航段的機長為開爾文·Y·戴爾,副機長為保羅·E·奧克斯,二副機師為韋恩·E·薩格,飛航工程師為溫弗雷·A·霍恩及羅德里克·E·普羅克特,並有空中乘務員14人。

PA845機組人員計劃從舊金山機場28L跑道起飛,但在飛機後推後發現28L跑道已於當天早間關閉並接受維修,且他們其次考慮的01R跑道也因降噪而將其前1000|ft|m關閉。在和泛美航空飛行簽派員及塔台聯絡後,機組最終決定從比28L跑道短且風向並不理想的01R跑道起飛。

01R跑道從移位的起點至終點長約8500|ft|m,即PA845班機起飛時的可用長度。由於一些誤解,機組人員得知起飛距離為9500|ft|m的錯誤信息,這一長度比實際數據長1000英尺。後續調查發現,PA845班機在正確程序下是可以安全起飛的,儘管跑道長度有所縮短。

機組在選擇從短跑道起飛後,將襟翼的角度由原計劃的10°升至20°,但沒有重新計算起飛參考速率V1VrV2),原有的V速率是在襟翼角度較小的情況下計算的,在實際起飛時過高。

飛機的起飛因此受到拖延。副機長在飛機速度達到160|kn|km/h時報告Vr,而不是原計劃的164|kn|km/h,因為跑道末端「快速出現在眼前」

飛機受損情況

PA845班機在跑道盡頭無法達到足夠的超障高度,機身後部、起落架及其他結構以高於160|kn|km/h的速度撞擊進近燈光系統(ALS)後受損。客艙被三根最長達17英尺(5.2米)的角鋼刺穿,導致2名乘客受傷。右側的主起落架收回,而左側起落架被扯松,仍在機身下方懸掛。受損的還有1、3、4號液壓系統,機翼和尾翼的控製面,機械、電子系統(包括防滑裝置)及三個逃生滑梯。

飛機在太平洋上空飛行1小時42分鐘釋放燃油,準備緊急降落。在這段時間內,機組人員評估了飛機的受損情況,機上醫生亦對受傷的乘客進行了治療。隨後,飛機返航舊金山機場,降落在28R跑道,但僅4號發動機的推力反向器運作,且機翼下起落架的六個輪胎爆裂。飛機偏出跑道右側後停住,沒有起火,但有影像顯示左側機翼下方的起落架有較小火焰產生。飛機停下後,又因左側起落架脫落而傾側,最後機尾觸地。在此事故之前,波音747在主起落架失效時後傾的情況並不為人所知。

傷情

機上218人無一在事故中死亡,但有2人在撞擊時重傷,且在飛機返航之後又有27人在緊急撤離時受傷,其中8人重傷。

進近燈光系統的部分角鐵燈桿刺穿了客艙,使得坐在47G和48G座位的乘客受傷。其中坐在47G座位的乘客左腿膝蓋以下幾乎截肢,48G座位的乘客左小臂受到撕裂傷並骨折。

飛機降落之後拖著受損的起落架偏出跑道,其後停下。疏散從飛機前部開始,而機組人員錯誤地通過無線電(而不是客艙廣播)宣佈疏散,發令的機組人員離開駕駛艙後發現疏散未開始。同時,飛機後傾,機尾觸地。前部的四個滑梯因機鼻上升及當時的高風速而變得危險,多數乘客通過飛機後部的六個滑梯疏散。8名通過前滑梯疏散的乘客背部重傷後住進醫院,其餘乘客擦傷或扭傷。

調查

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對此事故進行了調查,並於1972年5月24日公佈了最終報告。根據此報告,該事故的可能原因如下: ……機長在起飛時使用了錯誤的參考速率。這源於以下不規則因素:(1)機場信息的收集及傳播;(2)飛機調度;(3)對機組人員的管理及訓練;以下因素共同造成了承運人操作控制系統的低效。

事後

N747PA在修復後重投運營,1973年更改編號為N747QC並且租予扎伊爾航空,一度被扎伊爾總統蒙博托用作專機,直至1975年3月重返泛美機隊,更名為「海洋雲雀快船號」(Clipper Sea Lark),後為紀念泛美航空創始人胡安·特里普而改為「胡安·特里普快船號」(Clipper Juan T. Trippe)。該機在泛美航空服役至1991年泛美結業,其後轉予空郵航空(Aeroposta)亦在尼日利亞卡博航空|Kabo Air短暫服役,後回歸空郵航空,1999年在加利福尼亞州聖貝納迪諾被切割成數段,隨即被運往韓國南楊州市好坪洞,在當地重新組裝並改為一間餐廳,該餐廳經營數年後倒閉,飛機亦於2010年解體報廢。

涉事客機情況

發生事故的波音747-121註冊編號為N747PA,生產序列號為19639,裝配四台普惠JT9D-3A發動機,於1969年4月11日首飛,1970年10月3日交付泛美航空。此機雖然是第三架下線的波音747,但在泛美航空波音747首航近十個月後才交付,當時名為「美國快船號」(Clipper America)。事發前,該機累計飛行2,900小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