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法國興業銀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法國興業銀行(法語:Société Générale,簡稱法興,Euronext:GLE)是法國銀行業三巨頭之一,另兩個為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又名「巴黎國民銀行」)和法國農業信貸銀行(Crédit Agricole),全稱為「法國促進工商業發展總公司」,創建於1864年5月。總部設在巴黎。公司的股票分別在紐約及巴黎的證券市場上市交易。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

歷史

法國興業銀行成立於1864年5月4日由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簽署授權,並以當時新穎的有限公司形式營業。

到了1870年在法國全國有47間分行,當中15間在巴黎,翌年擴展至倫敦,同時按照法蘭克福條約的規定支付戰爭賠款而發行國家債券,並因長逹二十年的經濟低迷時期和緩地擴展網絡,至1889年才擴展到148家分行。1894年經一系列革新,吸引一批企業和個人的存款以外,並向商人提供短期信貸,並在法國和俄羅斯公開發行股票和私人債券。透過收購擴大股本結構。股東人數由1895年的14,000位至1913年的12.2萬位股東。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法國興業銀行失去了俄羅斯的業務,然而,在1920年代,法國興業銀行的營業網絡自1890年代年以來迅速增長,由1910年的260個季節性分理處,至1930年達到了864個,銷售網點的數量從1913年的1,005個增加到1933年的1,457個(包括Sogenal所屬的網點)。當中在1921年到1928年間在吸引儲蓄及貸款方面都超過了同業Crédit Lyonnais銀行。並在1928年建立了一個專門從事中期信貸的分支機構——CALIF來滿足投資銀行的要求。1930年代中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再因經濟低迷而作出刪減網絡規模至1922年時的規模,當時的營運方針改為參與了政府或殖民地公開發行的大量債券,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為止,之後銀行轉戰非洲美洲

戰後法國興業被國有化,同時法國進入經濟快速恢復期至1958年,同時導致國際收支更加失衡、對推出持續控制外匯及信貸措施呼聲日高。直至1959年經濟才真正得到復甦,但因持續的通貨膨脹壓力而加強了對信貸的控制。隨着生產和外貿的迅速發展。當中因紐約的網點還可透過馬歇爾計劃[1],銀行的業務亦不斷擴大。並在意大利和墨西哥及非洲去殖化而衍生的新獨立國家成立據點。1966年由於開設分行不再需要獲得預先的批准,法國業務得到長足發展,如在新興的住房抵押市場及成立新的信貸分公司,從事融資租賃等業務,並在比利時西班牙及前殖民地國家成立據點。1971年自動櫃員機的及信用卡及1980年代新的金融工具的出現,銀行透過網絡和收購公司而更加專注於私人用戶。1986年時,在國內外共設分支機構2873個,在國外的分支機構主要設在英國、比利時、瑞士、奧地利、西班牙、突尼斯、摩洛哥、剛果、日本、伊朗、美國與加拿大等30個國家和地區。1987年7月29日,興業銀行私有化。在1993年,其資產總額為2578.38億美元,為法國第4位,在世界1000家大銀行中排列第27位。

2008年1月24日,該行宣布由媒體稱為「魔鬼交易員」的交易員熱羅姆·凱維埃爾(Jérôme Kerviel)在期貨市場違規交易歐洲股價指數期貨,給銀行帶來48.2億歐元的損失[2]。連同次貸的20億歐元虧損,法興需要向外界尋求注資約55億歐元。法興的股份當日一度暫停交易。

視頻

法國興業銀行 相關視頻

法國興業銀行與惠普合作,尋求贏在雲端
法國興業銀行 Playteam篇—風言尚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