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治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治圃》選自元末明初劉基創作的筆記--《郁離子》第六卷。

《郁離子》是寓言體散文故事集,在中國思想史上和文學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元末亂世,劉伯溫隱居青田,總結自己的思想和對社會、人生的見解,創作了《郁離子》。「郁離子」是劉伯溫的托稱[1]。《郁離子》包羅萬象,囊括古今,闡明了劉伯溫的政治理想、哲學觀點、處世態度和治世的謀略等。劉伯溫認為,如果按照書中的正確主張去做,就一定能達到文明之治的目標。

原文

公儀子謂魯穆公曰:「君知圃①人之為輔乎?沃②其壤,平其哇,通其風日,疏其水潦③,而施藝植焉。窊隆④乾濕各隨其物產之宜,時而樹之,無有違也。蔬成而後擷⑤之,相其豐瘠⑥,取其多而培其寡,不傷其根,擷已而溉,蔬忘其⑦擷,於是庖日充,而圃不匱。今君之有司⑧取諸民不度,知取而不知培之,其生幾何,而入於官者倍焉。君之輔匱也已,臣竊為君憂之。」

註解

① 圃(pu):種植蔬菜、花果或苗木的綠地。

② 沃(wo):滋潤;肥厚。

③ 潦(lao):同「澇」,過多,淹沒莊稼。

④ 窊(wa)隆:謂地形窪下和隆起,引申為起伏、高下。

⑤ 擷(xie):採摘。

⑥ 豐瘠:豐,肥大。瘠,瘦小。

⑦ 忘其:即:「亡(wu)其」,還是。

⑧ 有司:官吏。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因此稱官吏為「有司」。

譯文

公儀子對魯穆公說:「你知道種菜的人怎樣管理菜園嗎?要使其土壤肥沃,菜畦平整,使它通風透光,排除水澇,並施展技藝種植它。窪地、高地、干地、濕地,各隨其特點栽種不同作物,按節氣種植,不要有所違背。蔬菜長成以後才能採摘它,要根據它的肥瘦,採摘多的而培育少的,不要損傷它的根,採摘完後就要灌溉。這樣不久,蔬菜又能夠採摘了,於是廚房裡每天蔬菜充足,而菜園裡也采不完。如今你的官吏向百姓索取無度,只知索取而不知道培育他們。供他們維持生活的能有多少,而收入到官府的賦稅卻成倍增加。你的『菜圃』里匱極了,我內心替你擔憂這件事。」

評語

常言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如果對老百姓不知愛護,只知索取,竭澤而漁,索取無度,魚肉百姓必然物盡而民窮,到頭來只能自食其果

作品評價

《郁離子》的寓言體風格可謂「牢籠萬匯,洞釋群疑,辨博奇詭,巧於比喻,而不失乎正。」在這點上頗得莊子精髓[2]。即汪洋恣肆、想象奇幻、文辭富麗、氣勢磅礴、感染力強。更為重要的是,《郁離子》還吸收改編了一些《莊子》的寓言來就事論理。

視頻

治圃 相關視頻

來聽劉伯溫《郁離子》中「道士救虎」的故事!漲知識
陳勝華轉述<郁離子>新書發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