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油麥

來自網絡的圖片

油麥同莜麥(學名:Avena nuda)是燕麥的一種,學名為"裸粒類型燕麥"或"裸燕麥",原產中國的燕麥品種。華北稱之為"油麥",中國西北稱之為"玉麥",中國東北稱之為"鈴鐺麥"。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 莜麥

拉丁學名; Avena nuda

別稱; 油麥,玉麥,鈴鐺麥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單子葉植物綱

目; 禾本目

科; 禾本科

屬; 燕麥屬

種; 莜麥

分布區域; 中國北方地區

形態特徵

莜麥(yóumài)禾穀類作物。學名裸燕麥。根據播種期早晚分為夏征麥和秋蔽麥。

一年生。鬚根外面常具砂套。稈直立,叢生,高60-100厘米,通常具2-4節。葉鞘鬆弛,基生者長於節間,常被微毛,鞘緣透明膜質;葉舌透明膜質,長約3毫米,頂端鈍圓或微齒裂;葉片扁平,質軟,長8-40厘米,寬3-16毫米,微粗糙。圓錐花序疏鬆開展,長12-20厘米,分枝纖細,具稜角,刺狀粗糙;小穗含3-6小花,長2-4厘米;小穗軸細且堅韌,無毛,常彎曲,第一節間長達1厘米;穎草質,邊緣透明膜質,兩穎近相等,長15-25毫米,具7-11脈;外稃無毛,草質而較柔軟,邊緣透明膜質,具9-11脈,頂端常2裂,第一外稃長20-25毫米,基盤無毛,背部無芒或上部1/4以上伸出1芒,其芒長1-2厘米,細弱,直立或反曲;內稃甚短於外稃,長11-15毫米,具2脊,頂端延伸呈芒尖,脊上具密纖毛;雄蕊3,花葯長約2毫米。穎果長約8毫米,與稃體分離。花果期6-8月。

莜麥籽粒瘦長,有腹溝,表面生有茸毛,尤以頂部顯著。形狀為筒形或紡錘形。

是以嫩梢、嫩葉為產品的尖葉型葉用萵苣,葉片呈長披針形,它的長相有點像萵筍的"頭",葉細長平展,筍又細又短。從血緣關係看,油麥菜屬於葉用萵苣的一個變種--長葉萵苣,與人們熟悉的生菜相近,所以又名牛俐生菜。它的色澤淡綠、長勢強健。抗病性、適應性強、質地脆嫩,口感極為鮮嫩、清香、有"鳳尾"之稱。

地理分布

油麥由於是生菜中尖葉的一種,品種不是很多,目前用的最多的純香油麥菜,是國外引進的。中國對油麥菜研究起步較晚,還沒有特別好的品種。我國多地有栽培。

生長習性

莜麥喜寒涼,耐乾旱,抗鹽鹼,生長期短,所以山西莜麥的主要產區在晉西北,全省種植面積約為17萬公頃,總產量14~15萬噸,占到全國的10%。在中國眾多莜麥品種中,以山西"五寨三分三"為最佳莜麥品種。這個品種自成體系,莖稈粗壯,根系發達,分櫱力強,穗形長大,粒大飽滿,且面白、味美、耐飢。

物種分布

我國西北、西南、華北和湖北等省區有栽培,也有野生于山坡路旁、高山草甸及潮濕處。果實可磨麵制粉作各種麵食,或栽培作牲畜精飼料。模式標本是當時采自栽種於瑞典烏普薩拉(Uppsala)植物園中的栽培植物,我國很多地區該植物是野生的,估計模式標本的種子是由我國傳入瑞典的。[1]

參考文獻

  1. 營養價值, 醫聯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