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油簍溝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油簍溝鄉

圖片來自網絡

中文名 :油簍溝鄉

所屬地區: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南部壩頭山區

油簍溝鄉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南部壩頭山區,鄉政府駐油簍溝村。張化公路縱穿其境。有「蘇蒙軍烈士紀念塔」。 該鄉地處內蒙古高原南緣,俗稱壩頭.平均海拔1300—1600米,地勢南高北低,地域寬廣,起伏較小。山谷丘陵、崗粱漳地、水淖草灘相間分布,為典型的波狀高原景觀.這裡是典型的遇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降水量約400毫米,無霜期一年約為100天,日照充足,晝夜溫大,獨特的壩頭氣候對發展農、林、牧業和產業化經營有着良好的資源條件,加之無公害,無污染,是典型的「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畜牧業、蔬菜.甜菜、馬鈴薯已成為該鄉的四大特色產業。 [1]

自然資源

油簍溝鄉地處城郊壩頭,依城傍路,國道 207線,縣道張三線、張五線、長城旅遊線穿越鄉境,具有明顯的交通區位優勢。花蘭井、二道窪、西水一帶有貧鐵礦資源;曹碾溝、史馬溝及沿壩頭多數村有儲量豐富的優質玄武岩;沿壩頭一線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風能資源;大水泉的褐煤,大水泉、喜順溝等村有優質泉水資源,這些資源都具開發潛力。鄉境內有蘇蒙聯軍紀念塔,從狼窩溝、黃花坪、東坊子、沿207線到1469高地,地上地下有許多國防工程和軍事工事,具有紅色旅遊開發價值。地下水資源比較豐富,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污染少,土地有機質含量高,適宜發展無公害綠色農作物。主要農作物有蔬菜、甜菜、馬鈴薯、裸燕麥、小雜豆等。草原野生植物種類繁多,有黃芪、柴胡、甘草枸杞、黨參等中藥材,苦菜、口蘑等野生菜餚。 近年來,這裡生產的錯季無公害蔬菜彌補了京津市場和東部發達地區淡季蔬菜供應,深受城鄉人民的喜愛.境內野生植物種類繁多,所產黃芪、柴胡甘草、枸杞、黨參是上等中藥材,金針、苦菜、口蘑等為菜餚佳品,壩上口磨更是因其獨特的風味久負盛名,被譽為「高原明珠」。境內玄武岩礦資源豐富,埋藏淺,礦質好,分布廣泛,便於開採,是機場跑道。鐵路公路及其他建築的理想用料。壩頭一帶的橄欖綠寶石礦較著名。 境內旅遊資源奉富,極具開發潛力.壩頭草原蒼茫遼闊,夏秋季節涼爽宜人.是炎熱盛夏避暑觀光的理想去處,已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入全省「北京—張家口」生態旅遊專線。壩頭的古長城遺址秦朝始建,明代修補,是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蘇蒙聯軍烈士紀念塔巍然屹立於野孤嶺的蒼松翠柏之中,登極而望,壩上千里草原風光盡收眼底.該鄉2001年開發建成的野孤嶺風電山莊,集避暑消夏,探幽尋古,生態觀光,餐飲休閒於一體,成為壩上生態旅遊的第一道風景線。

地理環境

油簍溝鄉地處張北縣南部壩頭山區,南面以著名的黑風口、古長城為界,與萬全縣、張家口市接壤,北接縣城,國道207線及張石高速公路縱貫全鄉境內,有縣道三條(張三線、張五線、長城旅遊線)。平均海拔1500米。總面積36萬畝,其中耕地11.5萬畝,林地11.1萬(含退耕還林3.8萬畝),草地7.2萬畝。全鄉轄30個行政村,共有109個自然村。

地理地貌

全鄉呈丘陵地形,南高北低,由南向北傾斜,南部山巒起伏,溝嶺相連,南與萬全交界處,有長城和烽火台遺址;中部玻璃彩河兩岸較為平坦;東北部五個村屬平原,北部、東部和縣城相連。

氣候水文

屬於中溫帶大陸氣候,年均降雨量475毫米左右,無霜期90—100天,大風日數80多天,年平均氣溫2.1℃,年最低氣溫—36℃,年平均日照時數2841.8小時,全年活動積溫2448℃。境內土壤為粘土質,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植被群落以耐寒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為主,林木覆蓋率為22.6%,是京津地區天然綠色屏障。

歷史沿革

原為東營盤(轄14個行政村)和油簍溝(轄16個行政村)兩個鄉,於1996年合併成一個鄉,統稱為油簍溝鄉。鄉政府駐地油簍溝,於清宣統未年建村,因村內有一條趕牛大道,稱為牛路溝,後按相近發音,稱為油簍溝,相沿成習。

人口民族

總戶數9239戶,總人口23581人,其中農業人口23183人。民族構成均系漢族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