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河床比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河床比降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語言一發即逝,不留痕跡。當人類意識到需要把說出的話記下來時,就發明了文字[1]。在世界範圍內,曾經獨立形成的古老文字除我們的漢字外,還有埃及的聖書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以及中美洲的瑪雅文[2]。後來,這些古老文字的命運各不相同,或因某種歷史原因而消亡,如瑪雅文;或因文字的根本變革而遭廢棄,如楔形文、聖書字,只漢字沿用至今,而且古今傳承的脈絡清晰可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良好載體。

名詞解釋

河床比降指河床上、下游兩面的落差與其長度之比,稱為河床的比降。山區河床比降較大,常用千分率表示;平原河床比降較小,常用萬分率表示。

基本信息

定義:河床比降是指在任意河段上,河床落差與其長度之比;

公式:I=(H2-H1)/L=(dH/L)*100%

式中:I——河床比降以千分率表示;

H1,H2——河段起點和終點的河床標高(m);

dH——河床落差(m);

L——河段長度(m) 。

庫區原河床

庫區原河床為峽谷型河道,河底寬30~80m,河床為砂礫卵石組成,最大粒徑100mm,中值粒徑為1.5mm,粒徑小於0.5mm的泥沙僅占36%,河床坡降陡約為9.7‰,有較大的泄流排沙能力。建庫後由於水位不斷抬升和泥沙淤積作用,比降普遍變小,河床的平均坡降減小為4.5‰,為原河床的46%,輸沙能力減弱,淤積強度增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