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河頭鎮往事(連載一)(寇玉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河頭鎮往事(連載一)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河頭鎮往事(連載一)》中國當代作家寇玉苹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河頭鎮往事(連載一)

那年秋天,村子裡來了位客人,是早些年來村里插隊的知青李阿姨。李阿姨的丈夫跟人合夥在江蘇開了一家電子廠,生產機器配件——蜂鳴器。廠里需要大量的工人,李阿姨這次回四川就是來招工人的,已經在瀘州招了四十多人。李阿姨說,多年沒見,想念鄉親們了,就順道回來看看。

李阿姨來村里插隊的時候,青棗還是四五歲的小屁孩。因為父親是公社書記,就常有知青來家裡走動。那個時候青棗就特別喜歡李阿姨,那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都是青棗喜歡的模樣。這個時候,李阿姨就翻動着那好看的小嘴巴,說廠里工作很簡單的,一看就會,活兒也輕鬆。工資計件,想做就多做些,累了呢,可以休息,玩兒。工資嘛,不怕累的話,一個月可以掙上千元!那時候大隊幹部一個月的工資也不過百來塊。上千元?青棗的嘴張得圓圓的,可以擱得下一個小小的雞蛋。

那時候的青棗是個心比天高的女孩,從小就夢想着去遠方。於是青棗做起了說客,幫李阿姨說動了小姐妹李蘭、表弟羅東、表妹羅萍、羅燕,幾個年輕人歡歡喜喜的一起登上了南下的火車。

經過兩天兩夜的舟車勞頓,終於來到了江蘇省金壇縣河頭鎮源區蜂鳴器廠。

到廠的第一天,老闆就給大家發了工作服,預付了一個月的伙食費。大家既興奮又感動,覺得老闆真好,心裡暗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工作,多掙點錢回家。

來到生產車間,幾位師傅在青棗她們每個人面前擺了一個托盤。托盤裡是100個蜂鳴器的原材料,做好一個是7分錢,做壞一個扣一毛錢。驗收標準是70分貝以上是正品,70分貝以下是次品。

操作流程還真的很簡單,一學就會了。大家七忙八亂的一陣瞎搗弄,小小的車間裡便響起此起彼伏的蜂鳴器聲,嘟嘟嘟……嘟嘟嘟……一隻只小巧可愛的蜂鳴器,像是這群青年男女一顆顆火熱跳動的心,按捺不住的歡喜、雀躍,嘟嘟嘟……嘟嘟嘟……

不到中午十二點,托盤裡的原材料就組裝完了。各人組裝的整齊裝盒,然後寫上自已的名字,交給檢驗室。

午飯時候,食堂里異常熱鬧,大家分享着初戰告捷的興奮與喜悅。大個子李蘭兩眼放光地說:「太簡單啦,我一天可以做它500個!」來自瀘州的劉大哥劉大姐連聲附和:「是啊,是啊,這樣一個月我們都可以掙上一千多,一年以後我們就都成萬元戶啦!」哇,想想就令人激動!生性靦腆的羅燕略帶嬌羞地說:「這飯好香啊!家裡咋就從來沒吃到過這麼香的飯呢?我還要吃一碗!」羅萍小聲對羅東說:「哥,這紅燒肉太好吃了,我們再買一份吧!」「好,好,再買一份。」羅東看樣子很是開心,拿起飯盒又到窗口去排隊了……

不知為啥,一向沒心沒肺的青棗,卻在大家的嘻鬧中感到了一絲絲的不安。

下午,大家就差不多輕車熟路了,組裝蜂鳴器的速度越來越快,100個原材料裝完,又到倉庫去領了100個。大家累得腰酸背痛,還是加緊着手裡的動作,仿佛是看到一張張嶄新的鈔票在眼前嘩嘩地流淌……

快到下班的時候,意外發生了。檢驗科退回來一箱又一箱的次品!

退回的蜂鳴器次品按名字一盒盒擺在各自的工作檯上。上午還那麼鮮活可愛的一隻只蜂鳴器,轉瞬就都成了面目難看的殭屍。大傢伙兒傻眼了,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尤其是李蘭,200個成品竟然被退回來196個!

不相信歸不相信,可自己組裝的產品還得自己負責。晚飯過後,青棗和工友們再次回到車間,一邊埋怨着一邊用刀片把蜂鳴器切開重新組裝。一直忙到深夜十二點,大家揉着惺忪的眼睛,打着連天的呵欠,回到宿舍,倒頭就睡。

第二天上午,青棗她們照例領了原材料,繼續組裝蜂鳴器,只是沒有了昨日的興奮。下午快要下班的時候,昨晚返工的又退回一大半來!於是晚上又是加班,現在的埋怨差不多全變成了詛咒,可埋怨着詛咒着還是得認認真真地一個一個返工。倒霉蛋李蘭那196個蜂鳴器切開又粘好,粘好又切開,反反覆覆幾遍最後全都報廢了。

簡單的工作最怕的是重複。日復一日的組裝、返工,返工、組裝,不到半個月大家就感到了疲憊不堪叫苦不迭。劉大姐她們幾十個工人終於忍不住了,紛紛跑到廠長辦公室嚷嚷:「這算怎麼回事?每天除了睡覺8個小時,其餘時間都在車間幹活。每天都是十四五個小時,太累了!再說了,做100返50,報廢的還要扣錢。這一月下來,能領到多少工資啊?我們不做了,我們要回家!」

看到工人們情緒激動,平時笑容可掬的廠長變了臉:「你們說不做就不做了?可以啊,先把錢還上!你們從四川到這兒來,乘汽車要錢吧?吃飯要錢吧?坐火車要錢吧?廠里給你們買床買被子需要錢吧?給你們發工作服發飯菜票需要錢吧?給你們請師傅教你們需要錢吧?廠里前前後後在你們身上花了好幾萬,這損失誰來付?想回家的,先把錢掏出來,一人兩千,還錢走人!」

劉大姐她們來自瀘州偏僻的山區,從不曾離開過生養自己的那片土地,當初就是奔着能掙大錢的希望才不遠千里來到異地。雖然工作辛苦,倒也能忍受,只是這不停地返工,不停地報廢,讓單純善良的她們猝不及防頭疼不已。想着自己不過是喝粥吃鹹菜啃紅薯的命,還是回老家種田種地算了。不曾想這一腳踏出家門,竟然就欠了廠里那麼多的錢?兩千元到底是多少啊?大伙兒誰都沒有見識過,心裡也沒個底,只是無形地感覺到山一樣大的壓力。這欠債還錢的理兒,是這些善良樸實的山裡人從來就遵遁的人生準則。怒氣沖沖的廠長一席話,讓大家無言以對,反而是羞愧地低下頭,默默轉身回車間繼續工作。

忙碌的日子過飛快,熬熬一個月就過去了。發工資那天,大家特別激動,每一個被廠長點名到會計處領工資的人眼裡都閃着喜悅的光芒,但大多數的人領到工資後眼裡又盈滿委屈、失望的淚水。青棗人機靈,手腳也利索,領到的工資最高——五百多。羅東、羅萍、羅燕都是兩百多。李蘭真是倒霉透了,一分錢沒領到,還倒欠廠里兩百多!她的廢品率太高,竟然高達百分之九十!

來自瀘州的那批工人,工資最高的二百八,大多數都是一百多。有十幾個跟李蘭一樣,因為廢品率太高,沒有工資,還倒欠着廠里的。

廠長貌視和藹的樣子說:「大家不要灰心,才第一個月嘛,以後的工資會更高的。慢慢地熟練了,大家的技術會越來越好,返工率減少,工資自然就會更高。之前廠里為大家墊付的車旅費、生活費,在工資里連續扣除六個月,就基本可以扣清。六個月之後大家的工資會比現在高很多。」

儘管工資比想象的少了一大截,青棗還是十分的知足,畢竟比在老家縣城打工強多了。只要自己夠努力,辛苦幾年還是可以掙上幾萬塊回家,那時就可以給家裡造一幢寬敞亮堂的磚瓦房了。家裡的土屋已經有些破敗了,造一幢寬敞亮堂的磚瓦房是媽媽多年的心愿,青棗一直記在心裡。

羅東、羅萍、羅燕不過十五六歲,剛走出校門,第一次領到工資,都顯得十分的開心。江南的米飯特養人,紅燒肉、紅燒魚味美油足,青棗她們特別愛吃。一個月下來,幾個孩子好像都長高了一截,個個又白又胖,甚是可愛。

小姐妹李蘭呢,初中畢業,高挑清秀的模樣一點兒不傻,可就這手裡的活兒笨拙。師傅們不知花了多少精力,費了多少唇舌,她好像就榆木疙瘩一個,做出的產品老是報廢。青棗也常常放下自已手裡的活兒,一遍遍手把手地教她。唉,不知是她真笨還是心不在此,無論如何都不見長進。這也讓廠長頭疼不已,讓她回去吧,又怕動搖民心,活兒那麼累,好多工人吵着要回老家呢。留下來吧,看她一大把一大把地浪費着原材料,甚是可惜。實在沒有辦法,廠長只好每月照例發放給她定量的飯菜票,然後給她一百個報廢的蜂鳴器原材料,讓她每天就在車間裡自已瞎折騰。[1]

作者簡介

寇玉苹,四川邛崍市貓兒愛斑魚莊合伙人《新蕾》雜誌編委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