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沒有我們的世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豆瓣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時代》《娛樂周刊》非虛構類第一名!

「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文津圖書獎」獲獎作品!

美國亞馬遜4.5分高分之作!尹燁、河森堡、邢立達 誠摯推薦!

作者以驚人的想象力挖掘出潛藏在人類內心的恐懼,巧妙地督促讀者重新思考如何與我們居住的星球相處。

——《華盛頓郵報

★一部呈現地球未來滄桑巨變的史詩,每一個關心人類命運的人的必讀之書。

人類正在經歷不斷升溫的夏天,「熱射病」衝上熱搜,老鷹中暑墜江,澳洲大火燃燒五個月,五億動物死亡,長江白鱘滅絕……高溫不斷,災難頻仍,病毒肆虐,我們的家園地球在不斷發出預警,我們究竟該如何與地球共生共存? 這本書會讓你重新審視人類的存在和地球的關係。

★作者走遍各大洲,探尋人跡罕見的邊緣地帶,紮實的田野調查、各領域學者驚人的講述,揭示工業文明背後的代價。

作者前往世界各地訪查,足跡遍及各大洲,採訪林業、地鐵、建築、博物學、海洋、核能、航天等領域的研究者,在科學的基礎上展開想象,描繪未來世界的圖景。沒有人類的世界裡,人類為之驕傲的文明,成了留給地球的燙手遺產……這是一個失去了某種可能的世界,又是一個充滿新的可能的世界。一個人類缺席的世界,或許恰能揭示人類存在的意義。

★一部貫穿當下與未來的啟示錄。推想未來圖景,是為了確定當下如何抉擇。《人類簡史》告訴我們人類從何處來,《沒有我們的世界》讓我們思考人類將向何處去。

人類在50年間製造的塑料將耗費大自然幾十萬年的時間消化,被改造過的大氣層可能是地球上留存最久的人工製品。一切文明都將重歸塵土,只有旅行者號上攜帶的鍍金銅唱片能夠成為標記人類存在過的萬古留存的遺物。相比於地球46億年的歷史,幾千年的人類文明只是滄海一粟,當人類消失,我們才愕然發現——地球其實並不屬於人類。 而我們又該如何與地球相愛相生?

★另類視角書寫人類傳記,一場偉大的思維冒險,人文關懷與科學寫作的結合。

災難片般的恢弘設定,BBC紀錄片式的長鏡頭推進,勾勒出自然全面接管人類遺產的壯觀圖景。抒情的筆調,悲憫的情懷,從人文主義精神出發,探尋茫茫天地間,你的、我的、我們的存在意義。

異常高溫、氣候危機、病毒肆虐……地球在不斷預警,如果我們沒有明天,世界會變得怎樣?

這是一部呈現地球未來巨變的史詩,艾倫·韋斯曼以驚人的想象力、遍及各大洲的考察、充滿人文關懷的筆調描繪了人類消失後的未來圖景。環顧四周,想象一切都原封不動,唯獨去掉人類……自然將會刻不容緩地收回它的失地——動物重返城市、歐洲變為森林、猩猩占領地球。

你會驚覺,幾千年的人類文明相較於50億年的地球歷史而言並非不可或缺,那麼我們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有什麼東西會比物質更久遠?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冷峻而又充滿憂思的答案——我們留下永恆的遺產可能是被改造的大氣層、塑料堆成的第六大陸、核污染和轉基因生物,而我們驕傲的文明將緩慢地崩塌於熱脹冷縮、板塊移動、水位上升、地質循環等一系列自然力量……另類視角書寫人類傳記,探尋茫茫天地間,你我的存在意義。

名人推薦

生命是存在了近50億年的藍色星球的偶然,而人類則是在這個偶然中的奇蹟。作為已知的最高智能物種,我們常常忘記謙卑,但來到沒有人類的世界,我們會赫然發現,地球可以沒有人類,而人類不能沒有地球。

——尹燁

一個人的評價不單純取決於其達到過怎樣的高峰,更在於他留下一個怎樣的世界,對於整個物種來說,這個邏輯同樣適用。

——河森堡

末日是科幻作品常涉及的主題,這本書同樣寫末日,但其獨到之處則在於用科學的想象和非虛構的方式挑戰了這一經典題材,並給出了一個與前人完全不同的、動人心魄的答案。作為一個研究古生物的學者,我推測過無數物種滅絕的原因和它們曾經的模樣,但我並沒有能力去設想人類滅絕後的世界,而這本書卻做到了。

——邢立達

韋斯曼將文明的毀滅和隨之而來的自然復甦變成了一種好萊塢式的、慢鏡頭的大型災難片。它是如此引人入勝,令大多數讀者不禁祈禱至少有一部分人能活着見證這一切。

——《紐約時報書評》

韋斯曼非常擅長描寫一切人工製品——從你家到地鐵系統的衰敗。很少有人能這樣如實地刻畫人類的處境。更神奇的是,我們竟會為此感到寬慰。看到人類的消失我們竟然感覺良好——其實很好理解,因為我們對地球實在是太壞了。

——《衛報

作者簡介

艾倫·韋斯曼(Alan Weisman),屢獲殊榮的新聞記者、作家,畢業於美國西北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

他曾在《哈珀斯》《紐約時報雜誌》《大西洋月刊》《發現》、美國國家公共電台等多家媒體上發表文章,擔任過《洛杉磯時報雜誌》的特約編輯。

2004-2013年,他在亞利桑那大學擔任桂冠學者,並教授新聞學和拉美文學。

代表作品有《加維奧塔斯:一座重新發明世界的村莊》《美墨邊境》等。

王璞,中山大學生物物理學碩士。曾任科普撰稿人、媒體編輯。現居英國。

原文摘錄

其他的入侵者,比如鉛、汞和鎘之類的金屬,不會那麼快就被從土壤中沖走,因為它們屬於重金屬。有一點是肯定的:當汽車不再奔馳,工廠不再運作的時候,排放物也就沒有了。未來第一個百年中,腐蝕作用將定期引爆殘留在油罐、化工廠和發電廠中的定時炸彈,當然還有數百個乾洗店。逐漸地,細菌將分解燃料的殘渣、乾洗溶劑和潤滑劑,將它們轉變為無害的遊記碳氫化合物==不過,從殺蟲劑到增塑劑,再到絕緣裝置,這一系列的人工製品得存在好幾千年,直到微生物進化之後才能將它們降解。 沒有了酸雨,存活下來的樹木需要抵抗的污染物將越來越少,因為化學物質正逐漸從系統中消失。幾個世紀後,樹木開始吸收降解了的重金屬,經過再循環、再沉積的作用,它們的濃度進一步得到稀釋。等植物死亡、腐爛後成為土被,這些工業有毒物質將被埋得更深,後繼的植物也將持續和深化這個過程。

書評

今日在《紐約》雜誌上看到一文,說哥倫比亞大學環境科學和微生物教授Dickson Despommier博士建議,解決氣候變暖,一個治本的辦法是開展skyfarming(摩天大樓農業)。他設想建立30層高的摩天大樓,裡頭種菜種水果。北京辦奧運不是有一口號嗎,辦綠色奧運。我在想,假如北京的三環內搞這麼一批三四十層的綠色摩天大樓來,裡頭蔬菜水果一應俱全,一層樓辦公一層樓種菜,那麼多好。甚至直接來個生物圈3號,4號,可以在北京市區直接養奧運特供豬,解決豬肉緊張問題。很多客人來是要吃北京烤鴨的,所以每戶居民都在自家陽台上養鴨。大家要把奧運會辦得呱呱叫。

我們接着去想,假如這個世界上人都死光了,就只剩下動物和植物,那麼該會是什麼樣的世界?現在美國有本很暢銷的書,叫《沒有人的世界》(The World without Us)。這本書是一個假設開始,就是這樣,假如人都死光了,大自然如何逐漸適應一個沒有人的世界?要用多久,才能出現一種新的微生物,卻消耗那無數的塑料袋,汽車輪胎,化學污染?在西弗吉尼亞,這不是一個想象,而是一個現實,大概在二三十年前,我們這個鎮上有八萬人,現在只有五萬,一些房子被廢棄,長滿了荒草,野貓控制了亨廷頓,導致我每天在野貓的叫春聲中寫博,翻譯,思考人生、前途和愛情,並詩意地棲居。 拋開那啟示錄般的終結我們不願意去想象外,沒有人的世界一定是個十分美好的想象。想象2008年,趁我們舉辦奧運會的時候,陳水扁突然生事,台海大戰,由於美國暗中出售武器,中國向美國宣戰,上海合作組織迅速強化盟約,與此同時,英美日也再次合作,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最後衛星被我軍打瞎的美軍,喪心病狂地動用了一種生物武器,熟料結果失控,導致人類全部死光,只剩下一些據說是因回復按摩乳博客而基因突變,成為大猩猩的一些人,此後的世界會是什麼光景?

幾十年後,北京終於恢復了平靜,荒草長滿紫禁城,成群的長頸鹿在三環高速上悠閒地散步。由於外面野獸兇猛,鴨子全躲到了高級賓館的游泳池。最後一批奧運特供豬的後裔占據了嘉里中心20樓。夕陽西下,當年的奧運主場館鳥巢一群鳥鋪天蓋地地飛來,那厚厚的鳥糞中長出了高大的植物,襯托在暗黃的天幕之下。冬日的自來水管全部爆裂了,成群的魚兒在地鐵里來回遊泳,從積水潭游到建國門,然後再游向木樨地和公主墳。天安門成了一個小小的草原,羚羊和獅子在上飛奔,追逐。西單的商場已經全部淪為虎穴。

由於生存能力低下,大猩猩們也都快滅絕了,只剩下一隻老得不成樣子的猩猩,在荒草叢生的中關村外,盯着一個幾乎被鳥糞蓋滿,卻依然佇立的電腦廣告牌,仿佛記起了什麼,這時候突然有人從後面拍了拍他的肩膀…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