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行動理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溝通行動理論》,社會學理論著作。朱·哈伯馬斯(見「理論與實踐」)著。1981年以德文2卷本出版,1984年第1卷譯成英文,副題《理性與社會的合理化》,托·麥卡錫譯。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英文版第1卷約40萬字,包括「譯者導言」、「作者序言」和正文4章:第1章「導論:合理性問題的各種觀點」、第2章「馬克斯·韋伯的合理化理論」、第3章「社會行動,目的性活動與溝通」、第4章「從盧克斯到阿多諾」。通過一種較為獨特的將理論建設與對經典社會思想家的思想進行歷史重建相結合的方式發展了作者自己的思想。第1卷側重於分析行動與合理性,以一種將重點從個人的意識及主觀性轉到符號互動過程的方式,致力於將行動與合理化過程概念化。因此屬於微觀社會學的內容。而第2卷屬於宏觀社會學的內容,通過引入系統概念,並試圖通過對現象學的「生活世界」的重新概念化,把系統跟行動和互動的微觀過程連結起來。提出目的論的;規範性的;戲劇式的;溝通的4種行動類型。其中只有溝通行動中包含了行為者用來達到相互主觀性理解的要素。這種溝通行動——即互動的先決條件是一系列背景假設與知識儲備,亦即生活世界。另則,在任何社會中同樣存在着「系統」過程的作用,這一系統過程主要圍繞着人類的物質維繫及人類的生存。系統過程與生活世界過程的進化趨勢是日益在其內部及兩者之間進行分化。社會的整合取決於系統與生活世界過程之間的平衡。本書以一種批判眼光將各種思想綜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個具有內在思想邏輯的框架,建立了作者的富有創造性綜合性的理論。是作者理論思想的一個集成,也是社會行動研究的新成果。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凡例
1.本辭典為書籍文獻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
2.一部著作,或一篇論文、作品,立為一條詞目。古籍[1]中個別篇章,習慣上認為有特殊意義的,也獨立設目。
3.一部著作[2]一般只在一卷出現。少數著作是幾個學科不可缺少的,在有關各卷互見。互見條目用(參見第 頁)註明。
視頻
溝通行動理論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中國古籍和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的定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2016-07-26
- ↑ 專著和論文哪個含金量高,搜狐,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