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集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沈集鎮位於湖北省沙洋縣西北部,距沙洋城區28公里,距荊門城區26公里,北抵鍾祥石牌鎮,東與高陽鎮、馬良鎮毗鄰,南同曾集鎮接壤,西與東寶區麻城鎮相連。
2020年7月,獲得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榮譽稱號。[1]
中文名: 沈集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湖北省
面 積: 195.93平方千米(2017年)
下轄地區: 23個村、1個居委會
電話區號: 0724
郵政區碼: 448200
人口數量: 40538人(2017年)
車牌代碼: 鄂H
目錄
鄉鎮概況
基本介紹
沈集鎮下轄23個村、1個居委會(沈集社區、公坪、樂山、彭堰、雙廟、帥店、鄭崗、柴崗、林院、黃堰、公場、羅集、萬店、向崗、黃坪、劉集、王田、丁坪、鄢崗、唐店、姚坪、港灣、鳳橋、雨林)。
經濟發展
沈集鎮國土面積195.93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5652.3公頃,山林面積3333.3公頃,水面1496.7公頃。總人口40538人(2017年),農民年人均純收入13482元。2000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7.1億元。
農業:2000年完成農業總產值5.1億元,糧食總產55798噸,油料7540噸,棉花360噸。沈集鎮已建成湖北省最大的金水梨基地,其面積466.7公頃,已進入掛果期。沈集鎮多經產值1.2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3%。
工業:2000年底沈集鎮有大小工業企業477家,工業總產值2億元,其中建築業總產值0.6億元。
集鎮建設:沈集鎮建城區面積1.5平方公里,居住人口5100人,改建和新修街道有鎮中路、商貿街、文衛路、中心大道、向陽路,荊潛公路過境段兩側街道共長2公里。房屋建築總面積85萬平方米,居民住宅約50萬平方米,自來水日供水能力3000立方米。
郵電、電力:程控電話交換機、傳真機總容量2000門,用戶1800戶,公用電話亭10個,沈集鎮29個村、1個居委會、238個村民小組程控電話全部開通。投資280萬元建成的移動電話信號傳輸站已投入使用。沈集鎮有35千伏變電站1座,配電室40個,用電普及率100%。國家電網公司1000千伏交流特高壓變電站已在沈集動工,項目建成後,沈集將成為國內少有的電力重鎮。
計劃生育:2000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41‰,計劃生育率100%。
財稅、金融、商貿:財政收入368.7萬元,銀行存款總額3926萬元,信貸款869萬元。財保、壽保公司完成保費收入40萬元和45萬元。商品零售總額2524萬元,城鄉集貿市場成交額4500萬元。沈集鎮個體工商戶增加到1200戶。
文教衛生:有文化站、廣播站、有線電視站、影劇院、舞廳各1個,電影放映隊3支;沈集鎮有初級中學2所,成人學校1所,小學4所,在職教師345人,在校學生6500人。衛生院及所屬衛生站、所共34個,醫務人員177人,病床50張,各種醫療設備30多台(套),村級衛生普及率100%。
各種特產:萬畝優質金水梨、萬畝苗木花卉、各種名特水產品。
文物古蹟有:丁坪遺址、風景寺、1927年鄧家院子中共黨支部舊址、1928年中共荊門縣代表大會舊址。
「九五」時期以來,沈集鎮農業生產穩步增長,多種經濟盡顯特色,引進的金水梨已經成為沈集鎮新的經濟增長點。民營經濟迅速發展,招商引資勢頭良好,磷礦製品、家具已成為當地的拳頭產品,行銷市內外,被荊門市評為「個體私營經濟十強鄉鎮」、「畜牧生產十佳鄉鎮」、「科技興農先進鄉鎮」、「文化先進鄉鎮」。
地方特產
棉花
棉花的原產地是印度和阿拉伯。在棉花傳入中國之前,中國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沒有可以織布的棉花。棉」字是從《宋書》起才開始出現的。可見棉花的傳入,至遲在南北朝時期,但是多在邊疆種植。棉花是離瓣雙子葉植物,喜熱、好光、耐旱、忌漬,適宜於在疏鬆深厚土壤中種植。棉鈴成熟時裂開,露出柔軟的纖維,含纖維素約87-90%。棉花產量最高的國家有中國、美國、印度等。
油菜籽
油菜籽是草本十字花科作物,是中國主要油料作物和蜜源作物之一,其籽粒是制浸油脂原料主要品種之一。栽培遍及中國,分為冬油菜和春油菜兩種。其種植面積占全國油料作物總面積的40%以上,產量占全國油料總產量的30%以上,居世界首位。
金水梨是從韓國引進砂梨系統的新品種,其與眾不同的突出優點是結果極早,產量極高,果實極大,品質極優。金水梨果實圓形或長圓形,外觀極象蘋果,十分召人喜歡。尤其是果實很大,但核很小,果肉雪白而口味甘甜。有香氣,細嫩多汁,甜脆無渣,品質上等。平均單果重400克,最大單果重800克,果皮金黃色,果面光滑。套袋果為淡黃色,果點不明顯,可溶性固形物14%以上。果實極耐貯藏,可貯藏到來年5月,依然新鮮如初。
農業科技教育
農業基礎培訓
湖北省沙洋縣沈集鎮邀請市農科所和荊州電視台「壟上行」欄目組以及荊州市農業推廣中心的專家在沈集鎮文化中心禮堂為農民上了生動的一課。沈集鎮新一輪「農業技術培訓班」開班了。
「主要是圍繞發展節水農業的主題,向群眾講授棉花『兩無兩化』栽培技術和水稻無盤旱育秧技術,為2005年在沈集鎮的推廣應用打基礎。農民的積極性很高,來聽課的有500多人。」沈集鎮黨委副書記董倫洲說。
沈集鎮鼓勵農民試用了Ⅱ優084、Ⅱ優838、鑒真2號等水稻新品種;棉花上試用了中棉29、南雜3號、鄂雜棉2號;在小麥種植上鼓勵農民試種鄭麥9023等品種。一系列新品種的使用,提高了農作物抗倒伏和抗病蟲害的能力。
農業新技術
沈集鎮還積極引導農民使用各種農業新技術。在沈集鎮推廣軟盤旱育秧、無盤旱育秧和免耕栽培技術。2006年,沈集鎮旱育拋秧面積達到60000餘畝,占沈集鎮水稻種植總面積的80%。
一系列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不僅大大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也達到了讓農民增產增收的目的。使用新的農業栽培種植技術,至少可讓農民每畝增收20餘元,沈集鎮可增收近200萬元。沈集鎮還以丁坪、鄢崗等村為基地,推行了「稻鴨共育」、「稻鴨共生」的新模式。以大戶和科技示範戶為龍頭,輻射帶動農民,集中連片。沈集鎮使用這種新模式的農戶達200餘戶,試用水稻面積達2000餘畝,普遍收益可觀。
農業增產增收的同時,農民生產生活環境也有了大幅改觀。12月上旬,沈集鎮第一批國家扶持建設的347口沼氣池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一大批全額自費的沼氣池正在熱建之中,農民正在告別煙熏火燎的日子。
為配合各種農業新產品、新技術和新模式的推廣應用,沈集鎮不僅以《農技小報》為主陣地進行廣泛宣傳,向農民免費贈送各類專業技術的指導光碟,還常年有針對性地組織科技示範戶和種植大戶進行集中培訓,季節性地開展技術指導進村活動。
2005年以來,沈集鎮共組織各類農業技術培訓60餘場次,直接參與培訓學習的農民達2萬餘人。
鄉鎮工程建設
高壓示範工程
沙洋縣沈集鎮的國內第一個特高壓示範工程「終點站」--荊門特高壓變電站施工進入衝刺階段。投產後的變電站如果滿負荷運行,可為湖北省新增北方火電300萬千瓦,對於電煤97%靠外購的湖北省來說,相當於多了一個葛洲壩電站。
線路介紹
2006年8月,國家電網公司第一個特高壓示範工程(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範工程)山西晉東南變電站、河南南陽開關站、湖北荊門變電站分別奠基。線路起於山西長治,經河南南陽,南至荊門市,全長約654千米,工程靜態總投資約56.88億元。線路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第一條投入商業化運行的1000千伏輸電線路,可實現華北電網和華中電網的水火調劑、優勢互補,有效推動晉東南大型煤電基地集約化開發,緩解煤電運輸緊張局面。資料顯示,湖北省每年電煤消耗量達4000餘萬噸,工程投產後,每年可為湖北省節約電煤700餘萬噸。
荊門特高壓變電站內「三大件」--3台1000千伏高壓電抗、3台1000千伏主變壓器和3組1000千伏HGIS組合電氣吊裝工作已全部完工,小部件安裝以及所有設備的調試工作將全部完成,預計12月底竣工投產。
植樹造林
植樹場景
沈集鎮帥店、鄭崗、林院、黃坪等村的造林基地,到處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植樹場景。沈集鎮早準備、早安排、早行動,迅速掀起春季植樹造林高潮。
造林任務
沈集植樹造林任務是基地造林1000畝;通村公路植樹5條,全長12.9公里;「百千萬」工程四旁植樹25萬株;花卉苗圃建設400畝。沈集鎮組織召開了沈集鎮植樹造林動員大會,並採取措施:第一迅速組織全體機關幹部下村包點,督辦植樹造林;第二積極組織苗木購進,分發造林戶手中;第三將林管站全體技術人員派到基地造林面積較大的造林戶進行現場栽植技術指導;第四加強管護措施,做到邊栽邊管,確保成活。沈集鎮已完成基地造林685畝;通村公路植樹3條,全長6.7公里;完成「百千萬」工程四旁植樹13萬株,完成花卉苗圃建設200畝;沈集鎮已整體完成造林任務的70%,計劃在3月中旬全面完成植樹造林任務。
文化教育
全鎮有影劇院1個,集鎮有線電視入戶率100%。成立腰鼓隊、健身隊、民間藝術團等文藝團隊。在雨林、彭堰、王田等村建立農家書屋。有初級中學1所,成人學校1所,小學4所,在校學生2800餘人。中心衛生院1所,醫護人員80人,病床50餘張,各種醫療設備40餘台。全鎮農業人口中有31777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2%。
榮譽記錄
2020年7月,獲得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榮譽稱號。
視頻
沙洋縣青少年活動中心在沈集鎮中心小學舉辦少年宮航模表演2017.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