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嗣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沈嗣良(1896年-1967年),中國教育家、體育活動家。抗日戰爭時期曾擔任聖約翰大學校長,基督教上海聖約翰大學校友。
在君士坦丁時代[1]之前,羅馬還不是基督教中心。更古老、更廣大的基督教地區在北非和近東的大城市,如亞歷山大港[2]和安條克。
簡介
生於浙江省寧波市。1919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赴美國留學,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管理學的碩士學位。
1923年,學成歸國,旋即出任上海聖約翰大學教務長,併兼任聖約翰大學體育部主任。1924年,出任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名譽主任幹事。後來擔任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總幹事。
1925年,率領中國體育代表團赴菲律賓參加第7屆遠東運動會。協同王正廷、張伯苓等人士,一同籌辦第8屆遠東運動會,促成在中國上海舉行。
曾率當時的中國短跑名將劉長春參加第10屆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1936年,與王正廷一同率領中國體育代表團參加了在當時德國首都柏林舉行的第11屆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
抗日戰爭期間,沈嗣良臨危受命,出任聖約翰大學校長。抗日戰爭勝利以後,一度因漢奸罪被關押在提籃橋監獄「忠」字監舍。他在獄中組織讀經會,發展了一批信徒。他們獲釋後,成立了「忠主集」,即後來乍浦路忠主堂的前身。1947年被聖公會送到美國學習神學,此後移居美國,並於1967年逝世於美國。
視頻
沈嗣良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世界歷史偉人第十七位~君士坦丁大帝,搜狐,2017-03-30
- ↑ 【古希臘列國志】亞歷山大帝國(二十一):繼業者5,搜狐,2021-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