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沈萬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沈萬三
Timg (1)峰.jpg
萬三
仲榮
族裔 漢族
籍貫 吳興(今浙江湖州)南潯鎮沈家漾
出生 1306年(丙午年)
元末明初湖州路烏程縣南潯鎮
逝世 1394年(甲戌年)
平越
墳墓 貴州省福泉市福泉山下

沈萬三(有說生於1286年,另有兩說1330年和1328年;卒於1394年),本名沈富,字仲榮,俗稱萬三,萬三者,萬戶之中(第)三秀,所以又稱萬三秀,作為巨富的別號。

元末明初商人、巨富。吳興南潯(今屬浙江湖州)人, 元至順間隨父沈佑遷居平江路長洲縣東蔡村(今江蘇崑山周莊東垞)。

沈萬三嘗身帥其子弟力穡事,廣闢田宅,富累金玉,又能推恩以周急難,鄉人以長者呼之。

他依周莊,憑三江之利,廣集貨資。後通過開展海外貿易積累巨大財富,從而迅速成為「資巨萬萬,田產遍於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

周莊「以村落而闢為鎮」,也實為沈萬三之功。關於沈萬三富豪事,民間甚至傳說他有一隻聚寶盆,不管將什麼東西放在盆內,都能變成珍寶等等,由此反映出他財富多到不可勝數,生財聚財技巧高超。

至今,蘇南、浙北、皖南一帶仍廣泛流傳着關於沈萬三發財、豪奢、田產、經商以及家庭生活諸方面的許多故事和傳說。

歷史上真實的沈萬三富可敵國,卻沒有聚寶盆,也沒有被朱元璋殺死。

迄今為止,在江蘇南方、浙江北方、安徽一帶仍廣泛流傳着一個關於大富豪沈萬三的事跡和傳說,像他的發財之路啊,他的田產啊,他的豪奢程度等等。

人物生平

=定居周莊=

元代末年,吳興(今浙江湖州)南潯鎮沈家漾,有一戶姓沈的殷實人家,誰知突然遭水災,妻子染瘟疫而死。沈祐用一條漁船載起四個兒子,連夜逃到距南潯百里外的周莊鎮。老大老二不幸夭折,只留下沈富和沈貴。有一次,老三沈富竟不辭而別,幾天毫無音訊。當大家找不到他,他卻興沖沖回來了。說是到蘇州城裡去玩了,閶門那裡做生意的人既能賺錢,又能到處玩,太有意思了。

躬耕起家

起初沈家在周莊耕種的是一片低洼地,只出產蘆葦和茅草。但他們勤於耕作,使之成了產量頗高的熟地。

周莊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灌溉方便,歷來是種植糧食和油菜,種桑養蠶的好地方。沈萬三隨父親來到這裡,主要也是依靠發展農業生產,「躬耕起家」,隨即「好廣闢田宅,富累金玉」,以致「資巨萬萬,田產遍於天下」。周莊八景之一「東莊積雪」,描繪的正是沈氏莊園當年的景色。東莊有着許多巨大的糧倉,每年都儲藏着無以計數的糧食。

陸氏贈財

元代蘇州富室陸德源富甲江左,很欣賞沈萬三的聰明才智和經商信用,覺得自己已經老了,也看破了紅塵。手裡的巨額財產假如不傳給別人,一旦時局動盪,反而會釀成禍害。於是全部贈送給沈萬三,自己去澄湖邊的開雲館當了道士,直到壽終。

沈萬三得到了陸德源的這筆巨資,如虎添翼。

出海通番

沈萬三一方面繼續開闢田宅,另一方面把「東走滬瀆,南通浙境」,水路交通發達的周莊,作為商品貿易和流通的基地,把內地的絲綢、瓷器、糧食和手工藝品等運往海外,又將海外的珠寶、象牙、犀角、香料和藥材運到中國,開始了「競以求富為務」的對外貿易活動,很快使自己成為江南第一豪富,創造了令世人難以想象的奇蹟。

神盆聚寶

民間傳說,沈萬三有一隻聚寶盆,放進一支金釵,能取出一大把金釵;放進一隻銀元寶,就能取出一盆銀元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所以才能富甲天下。

在南京,他為朱元璋修築城牆以及有關設施,還修築了廊廡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樓四座,所耗費的錢財不計其數。今天南京的玄武湖公園,便是他當年的後花園舊址。奢侈的宴飲和富麗的服飾,更是超出了人們的想象。他的一把瑪瑙酒壺質地通明,類似水晶。中間有葡萄一株如墨點,稱為月下葡萄,據說可以換取「嘉興一郡鹽鈔」。

女樂宴飲

沈萬三發跡後,也很懂得風雅。他常常在自己豪華的家裡宴請達官貴人,除了山珍海味和醇酒美人外,還擁有三班女樂。杯觥交錯之餘,女樂們盡情表演音樂歌舞以歡娛嘉賓。她們既是歌妓,也是樂師,演奏的大都是沈萬三與他的朋友們最愛聽的崑曲音樂。觀看的人們濟濟一堂。僅為華屋擔任守衛、打更巡邏的更夫等,就多達六十幾人,每晚還供應點心酒肴,一個晚上要吃掉十瓮酒和三十盤紅燒蹄膀。

設館尊師

沈萬三專門延請王行為塾師,來到周莊,設館於銀子浜。王行教書教得好,文章也寫得好,沈萬三給他的報酬是黃金一鎰(在當時為二十兩或二十四兩),這樣的酬勞很可觀。沈萬三十分懂得知識的作用,更希望子女們肚子裡都有很高的學問,能夠與外國商人周旋,以繼承自己開拓的家業,使沈家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觀前修街

沈萬三在海外賺夠了錢,一度居住在蘇州,發覺城中心的玄妙觀四周,每天香客和遊客絡繹不絕,雜耍藝伶和小攤小販四處雲集,但由於道路狹窄,行人車馬經常阻塞。他想,如果在觀前營建街市,將道路拓寬,一定是一件好事,既能方便行人車馬,又能把建成的店鋪租賃給客商,招徠交易。廟宇旁的樂坊,還可以供四面八方的客人前來娛樂。於是他採用了茅山石鋪平觀前街,與古城小橋流水的風貌十分吻合,相得益彰。建成後,深得百姓們的讚譽。

南京築城

朱元璋準備在南京建都,並決定擴建應天城,把它建得非常有氣派。但由於戰事頻繁,開支浩大,根本沒錢修城牆。豪富沈萬三答應負責修築聚寶門至水西門一段,還有廓房、街道、橋樑、水關和署邸等相關工程。他不僅延請一流的營造匠師,還整天在工地上督促進度,檢查質量。儘管一些「檢校」常去工地製造事端,撈取油水,沈萬三卻依然比皇家修築的城牆提前三天完成。可這樣做,恰恰大駁了皇帝的面子。

隨之,他竟又向朱元璋提出,打算以自己的百萬兩黃金,代替皇帝犒賞三軍。這終於讓明太祖龍顏大怒。於是他被籍沒家產,發配充軍雲南邊陲。

雲南充軍

沈家在周莊已沒有了後裔。據南京中華門沈萬三展覽館的《展稿》說,沈萬三當年發配到麗江,帶去了崑曲。如今的納西古樂,細膩綿長,雍容華貴,《一江風》、《山坡羊》、《一封書》簡直非崑曲莫屬。那個時候,玉龍雪山下,恐怕只有崑曲才是江南的小橋流水。

當年沈萬三被充軍時,據說身邊帶着金、銀、銅、鐵、錫五個兒子。人們遠遠看去,總覺得一路上他們的身邊金光閃閃。於是有人奏報皇帝,說沈萬三去雲南時,把江南的財氣也帶走了。皇帝連忙下了一道聖旨,不准他們繼續前行,要將沈萬三的五個兒子就地賜死。小兒子阿錫正好在個舊那兒,接到聖旨後在高山上跳崖自殺,很快化成錫礦。其他四個兄弟的鮮血流進雲南的土地,都化為銅礦。

捨生告狀

沈萬三充軍後,朱元璋不放過周莊的百姓,要把全鎮人都殺掉。有一個名叫徐民望的讀書人挺身而出,勇敢地來到南京告御狀,要求皇帝赦免百姓。看到徐民望捨生忘死,敢於直言,朱元璋再也不說殺他,御書了「爾是好百姓」五個大字,客客氣氣將他送回周莊。

得到赦免的老百姓們敲鑼打鼓,歡天喜地,把徐民望高高地抬起來在街上遊行。

茶馬古道

沈萬三遭受不測以後,不少朋友紛紛從江浙一帶到雲南大理來看望他。他們發現走茶馬古道將江浙的絲綢、陶瓷和手工業品運往滇西北,乃至進藏,不失為一條求富的新路。雖然那兒天氣高寒,路途坎坷,充滿艱難困苦,卻很有開發的餘地。具有豐富經驗的沈萬三,發揮自己的特長,利用茶馬古道,將江南一帶的絲綢等特產運到雲南,甚至進入西藏緬甸印度……

在茶馬古道重操舊業,繼續經商,是沈萬三無可選擇的選擇。誰也沒有想到,這使他重又獲得生機。

歸葬故里

福泉山下沈萬三墓

在雲南邊陲度過了一生中最後的歲月,沈萬三於1392年追隨張三丰到福泉山修道,後逝於平越,1393年,沈萬三仙逝後安葬於福泉山(貴州省福泉市福泉山下,現如今福泉山下仍有沈萬三墓)。明弘治11年(1498年)由其五世孫沈延禮(又名沈安)率子沈博及女沈瓊蓮將沈萬三遺骨從福泉山遷葬江蘇周莊銀子浜,名水底墓。民間傳說,銀子浜的盡頭有水一泓,下通泉源,旱歲不枯。水下有一個古墓,非常堅固,裡面埋葬着沈萬三的靈柩。它使今天的人們引發很多思索和啟迪。沈萬三出生前父輩已經擁有千畝良田,並經營有米店,酒莊等作坊,在當時當地也算得上是一個大富人家。沈萬三出生後取名號為沈仲榮,小名(乳名)沈富,在為其擺滿月酒時,其父命人取來文房四寶和金銀珠寶讓其抓取,沈萬三抓起一把翡翠雕刻的小算盤。沈氏的管家即斷定此子將來經濟成就遠遠超出父輩。但沈父並不高興,沈父作為外鄉人在與人交往中的人情際遇使其更希望其子將來勤讀詩書,求取功名以光宗耀祖。

沈萬三在學堂調皮搗蛋無心向學,先生也常常被其作弄,小萬三特別親近其乳娘和管家。管家特別喜歡逗他玩,也在玩的時候教他算術知識,管家並從酒莊取來一空酒罈(陶瓷質),讓小萬三將零錢放入其中,並建立賬本凡存取均需記賬,此事小萬三做的特別認真,沈萬三的理財意識由此形成。管家笑將酒罈取名為聚寶盆,此後沈家人都叫它為聚寶盆。誰也想不到「聚寶盆」這三個字竟影響了沈萬三的一生。無論日後沈萬三發跡遷居蘇州城還是應朱元璋詔令搬遷南京城,此聚寶盆都一直跟隨沈萬三,雖不像民間傳說那樣神奇,但據傳沈萬三對着聚寶盆就有用不完的生意點子,或叫靈感。後來朱元璋要徵用聚寶盆來建南京城,沈萬三隻好以需要擇吉日並齋戒七七四十九天後呈獻皇上此盆才靈為由,暗裡召集能工巧匠用黃金鑽石打造一個聚寶盆,上面採用各種吉祥的圖案,總算過了這一關。事後沈萬三感言,世間原本就沒有聚寶盆,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啊!

財神沈萬三屍骨埋在廣東省德慶縣永豐鎮古蓬村委會境內的百冊山頂上。埋葬沈萬三之前,風水大師賴布衣將該寶地命名為「七星伴月」。埋葬沈萬三後,風水大師曾福揚命名該寶地為「百足護珠」。山腳下的村民流傳叫「百足含珠」。沈萬三的後人稱先人墳山為「百足吐珠」。沈萬三後人居住德慶縣武壟鎮,因避朱洪武追殺而大部分改姓為潘,改其他姓的則不詳。註:(百足即蜈蚣之蟲)

歷史評價

在中國史書記載的汗牛充棟的歷史事件中,朱元璋與沈萬三的較勁故事可是惟一的一次大政治家與大商人的角斗。至高無上的皇權,必然地取得了勝利。選擇這一多少帶有悲涼意味的題材,只是意在以一個開國皇帝和一個富可敵國的富商之間的善緣、惡緣為切入點,在更深的層次上探討中國近百年積弱的濫觴。

軼事典故

「聚寶盆」的傳說

羊莊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有許多神奇之傳說,其中沈井村「聚寶盆」之說傳遍大江南北。

據傳,明朝洪武年間,沈家村有個財主沈萬山,家有土地九頃,雇用長短工10多人。有一年逢大旱,草木將要旱死,這時沈萬山家中的割草傭人,每天都割一捆油綠鮮嫩的草,日子長了,沈萬山感到很奇怪,就問割草人:「天這麼旱,怎麼割來這麼多好青草」。當時,他沒把割草的地方如實告訴東家。沈萬山一連幾天,跟隨割草人後邊,偷看着,見他每天都在沈家村北一華里處的沈家橋底睡覺,睡到中午無人時,才去村北牛蛋山上去割草。一天,沈萬山強令割草人領他去割草的地方,一看嶺上有一片圓形的草地上長着綠油油的草,於是就讓割草人割,割後隨即又出來了,割得快,長得快,沈萬山感到很奇怪,左思右想明白了,此山西南靠鳳凰山,鳳凰不落無寶之地,第二天帶着兩人到那裡挖出了一個鐵盆。後來沈萬山買了一頭豬用它餵豬,豬長的很快,把豬殺了以後,就用此盆洗手洗臉,一次沈萬山的兒媳婦洗臉時,不慎把一戒指丟進盆中,越撈越多,沈萬山知道後,認為此盆是件好東西,當時傳說山上有個看寶洞,洞內有看寶的毛人住在裡面,自從沈萬山得寶後毛人就走了。洞內三間屋大的空隙,至今尚存。沈萬山得寶後,藉助寶盆的財力。為村民打了72眼井,鋪路架橋造福村民。數年後,長江決口,朝內推測某地方一定出現寶貝(據說一出現寶貝長江就要決口),皇帝下告示「誰若能堵住長江決口,就賜給誰高官厚祿」,沈萬山知道後,揭回告示,帶着聚寶來到南京與皇帝講好條件,皇帝隨口答應「四更借、五更還」。沈萬山來到決口處,拿出「聚寶盆」往盆內放一把土,放到決口後,立即堵住決口。然後,沈萬山去朝內討取高官厚祿,併到五更去取「聚寶盆」,誰知道等到天明,才打四更鼓,據說這是皇上為了騙取寶物將五更改到四更,南四北五的說法以此說起。沈萬山到朝內就被扣住,問他得寶的情況。並說他得寶不獻,罪該萬死,前輩該斬,後滅九族。把沈萬山家的墳墓掘成了坑(今沈井村內的大水坑,就是原沈家的林地),沈井村的百姓聽說沈萬山得寶不獻,犯了滅門之罪。有的外逃,有的改名換姓,沈家從此絕後,沈家村的水井也被填平。

後來,遷此定居的人們,為了不忘沈萬山的恩義,流傳後世,永不泯滅,又把該村易名為沈井村,但至今沈井村沒有一家姓沈的。沈萬山當時的住宅在沈井村東南角,在大躍進時期,沈井村的魏某在平整土地時,一钁揭開一眼神秘的井。井深12米,直徑1.5米,水位2.1米,石砌結構完整,表層風化變黃,這眼古井就是當年沈萬山用過的水井。

「聚寶盆」堵住長江決口後,成為大土原,後來就在上面搞建設,傳說「聚寶盆」已落在南京中華門底下,民國時期,國民黨當局聽說沈萬山的「聚寶盆」在中華門底下,就下令挖洞取寶,結果挖了能住一個連的大洞也沒找到寶盆,據說寶盆又回了沈井村,後來做防空洞用(1985年人民畫報以做過介紹)。

至今,沈井村北牛蛋山的小丘嶺上還有個小坑,坑內直到現在還不長草。

相關影視

沈萬三:三跪九叩到底有多麼恐怖,看完我就腿軟了!

聚寶盆:沈萬三偶遇世外高人,喜獲聚寶盆,瞬間富可敵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