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沂源猿人遺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沂源猿人遺址

中文名稱 : 沂源猿人遺址

所在地區  : 山東省沂源縣

地理位置  : 土門鎮九會村騎子鞍山

時       代  : 舊石器時代

級別批次  :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 國務院

批准文號  : 國發〔2006〕19號

編       號  :104Ⅰ-104

沂源猿人遺址:位於山東省沂源縣土門鎮騎子鞍山東山根、下崖洞南60米處,為舊石器時代古遺址。1981年9月18日,猿人頭蓋骨化石首先被發現,被命名為「沂源猿人」。「沂源猿人」是最早的山東人,也是黃河中下游地區最早的古人類。

「沂源猿人」化石的發現,是我國考古工作取得的一大成就,填補了我國古人類生活遺蹟地理分布的空白,並為研究古地理氣候人類進化和史前文化,提供了彌足珍貴的資料。它有力證明了在沂源這片層巒疊嶂、河流縱橫的古老土地上,幾十萬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創造了山東地區遠古的文明。

2006年沂源猿人遺址作為舊石器時代的古遺址,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1]

簡介

1981年發現的沂源猿人遺址屬於舊石器時代,具體位置是在沂河的上游,在以土門鎮為中心的方圓5平方公里範圍內,現已發現大小洞穴40多個,是江北最大的喀斯特地貌溶洞群,這裡山清水秀,植被好,氣候較濕潤,適合微生物生長,專家分析認為,此範圍內還至少有洞穴上百個,其數量之多,分布之密集,國內罕見,被命名為「北方溶洞之鄉」[2]。而扁扁洞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早期,位置在沂河的下游支流上,這兩種文明說明這裡就是古人類生存和繁衍的搖籃。

文物價值

沂源猿人遺址首次出土了一塊頭蓋骨,後又出土了六顆牙齒、一塊肱骨、一塊肋骨、一塊股骨和兩塊眉骨。伴隨出土的有腫骨鹿李氏野豬巨河狸鬣狗等更新世中期常見動物骨骼化石。經鑑定頭骨包括有大部分頂骨、部分枕骨和額骨。專家鑑定,為兩個猿人個體。後又經發掘,發現兩顆猿人牙齒化石,與首次發現的猿人牙齒一致。經中國科學院古人類和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及北京大學山東省博物館等權威機構鑑定,為舊石器時代的猿人化石,與舉世聞名的「北京猿人」同時期,距今約四、五十萬年,地質年代屬更新世中期,並命名為「沂源猿人」。

沂源猿人」化石的發現,是我國古人類考古工作的又一重大成果,在山東省是首次,是迄今發現最早的山東人[3]。「沂源猿人」頭蓋骨化石現珍藏於山東省博物館。

文物保護

沂源文化底蘊豐厚,商周故城西漢東安古城遺址隋唐摩崖石刻唐代織女洞牛郎廟明清神清宮等眾多古文化遺存,以及出土的大量紋飾優美、製造精良的石器骨器陶器銅器等珍貴文物,向人們展示了沂源的悠久歷史和不同歷史時期的燦爛文明。

為使「沂源猿人」這一古老的文化資源聞名全國、享譽世界,沂源縣以挖掘和保護古文化為己任,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加強管理、合理利用」的方針,科學編制規劃,分步組織實施,把「沂源猿人」和「牛郎織女傳說」這兩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資源作為挖掘和保護的重中之重,以保護和利用這一古老的生命文化遺產,提升沂源的文化底蘊,增強沂源的吸引力。他們下大氣力挖掘「沂源猿人」這一古老的生命文化資源,制定了近遠期保護規劃,建立了「四有」檔案(有保護標誌、有保護範圍、有保護組織、有科學檔案),對「沂源猿人」遺址進行了修整和維護,並廣泛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翔實的資料[4]

沂源適宜保存文化遺蹟

沂源保存多處山東省境內最早的人類活動遺蹟,不是偶然的,與沂源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

這裡的自然氣候環境與人文環境,適宜保存各種文化遺蹟。沂源地處魯中腹地,是泱泱八百里沂河的發源地,是山東省平均海拔最高的縣,素有「山東屋脊」之稱。境內山巒起伏,河流縱橫,環境優美,氣候宜人。這裡完整地保存着自然與文化的原生態,如以「北方溶洞之鄉」之稱的魯山溶洞群為代表的自然景觀,以「牛郎織女傳說」為代表的文化景觀,以70萬畝林果為代表的生態農業景觀。去年,沂源縣城被文化部、建設部等評為「最適宜人居的名城」,彰顯出沂源的獨特魅力和後發優勢。中科院院士、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吳新智告訴記者,是優異的自然環境保證了「沂源猿人」這一古人類在這塊土地上的生命傳承,造就了「沂源猿人」生命文化的奇葩[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