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汪昱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汪昱庭(1872年-1951年)名敏,號子夷。安徽休寧人。

13歲隨先人來滬,在南市花衣街一布莊習業,後在紗布行從業。1911年,汪氏受民主革命影響,在譚延愷部任職。袁世凱復辟後,他棄官經商,任恆豐紗廠業務部經理、華商紗布交易所新亨花號經理等職,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棄業。汪氏秉性恬淡,為人謙遜,不求聞達,不逐名利。汪昱庭在教學時不守門派,不以師尊自居,真誠以琴會友,輕利重義,其人品、藝品成為學生和後人的楷模,亦為國樂界同仁所稱頌上海琵琶派的創始人。

汪派琵琶藝術

汪昱庭初習笛、簫、三弦。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從鄰居王惠生學琵琶。滬上張園、愚園兩地盛行琵琶會,名家相聚,好手雲集,汪昱庭欣逢其盛,得以觀瞻浦東派、平湖派等名家的精彩演奏。後又向浙江派琵琶李芳園殷紀平以及倪清泉陳子敬學琵琶,集浦東、平湖兩派之所長,自成一家。汪昱庭勤奮好學、博採眾長。為了適應近代都市文化生活,汪昱庭對傳統琵琶樂曲進行了刪節與整理,形成了具有「海派」文化特色的「汪派」琵琶,世人亦稱「上海派」。善於彈奏琵琶文武套曲。曾對李芳園傳譜的《潯陽琵琶》一曲加工潤色,改名《潯陽夜月》,又名《潯陽曲》,刪棄了李譜每段結尾的長段捺音和繁音花指,使曲調更為質樸,被人稱為「汪派琵琶」[1]



藝術成就 經典傳世

汪氏對於琵琶的主要貢獻有:在技巧方面,首次運用上出輪,從而奠定了當代琵琶右手手型結構的基礎;在夾彈方面,他提出的「龍眼」、「鳳眼」確定了夾彈的手型框架,可以說,汪氏對於琵琶技藝的發展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樂曲方面,他不拘泥於傳統奏法,對古譜加以精心修改,使之更為精練,如他把《李氏譜》的10段《陽春古曲》改編為7段,全曲煥然一新,結構緊湊,現已成為廣為流傳的琵琶名曲。他對《潯陽琵琶》也進行了刪減潤色,樂曲顯得更為質樸典雅,現在蜚聲國內外樂壇的民族管弦樂曲《春江花月夜》最初就是以他的版本為基礎改編的。在《十面埋伏》中,他創造了「鳳點頭」、「哆羅子」等指法,現以成為流傳最廣的版本。另外,他根據鑼鼓套曲《燈月交輝》改編的琵琶曲《壽亭侯》與《跨海東征》是汪派的特有曲目。 汪氏的傳譜,經中央音樂學院收集整理,1980年編成《汪昱庭琵琶譜》。 汪氏把琵琶古譜根據實際演奏花音編寫出演奏譜(工尺譜),且都是親筆抄寫後送給學生,現已成為珍貴的墨寶,後來的琵琶名家,多數出自汪門,如李廷松、衛仲樂、孫裕德、程午嘉、柳堯章、金祖禮、陳天樂、張萍舟、陳永祿等。

參考資料

  1. 汪派琵琶演奏譜. http://www.stmusic.com.tw. [2019-04-01].  外部鏈接存在於|publisher= (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