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池中之物(石澤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池中之物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池中之物》中國當代作家石澤豐的散文。

作品欣賞

池中之物

去年陪女兒游公園,小丫頭一時興起,愛上了小烏龜,硬是逼着我買了一對。拎回家中,放在朝陽的窗台上,女兒惜之若寶、寵之有加。每天按時換水、悉心餵食,就像媽媽無微不至地伺候她那樣。她甚至干出了「用牙刷蘸牙膏給小烏龜洗澡」的荒唐事,雖讓我覺得好笑,倒也平添一段情趣。可惜好景不長,去年寒冬至春節期間,小烏龜先是冬眠,然後由於照顧不周,終於長眠不醒。女兒好生內疚。為了安撫她幼小的心靈,開春之際,我又特地買了一對更大一點的小烏龜,並配以更大一點的玻璃缸,放置在窗台上。

窗外風和日麗、草木蔥翠,缸內水清池淨、飽暖無憂。小烏龜也算是過着「神仙般的日子」了。但奇怪的是,小傢伙們卻總是不安心,沿着透明的玻璃壁,永無止境地攀爬,總想逃走,總想爬到玻璃外的「精彩世界」。一次次地爬上去一點,又一次次地無情地跌落,那麼笨拙卻又那麼執着!

就這樣日復一日,一對小傢伙始終「重複着昨天的故事」,卻始終翻不過那道「宿命的玻璃牆」!我喟嘆之餘,覺得如此於小烏龜也頗有裨益,小烏龜因此身強體建,活力無限,我們一家人倒也不用為它們的生存擔心了。妻子有時候打趣女兒:你要是像小烏龜這樣發奮,成績絕對全班第一,以後考上名牌大學不是問題!

人到中年,便多有所思。看着小女每天早上背着沉重的書包出去,晚上又在燈光下使勁趕作業,我常常心有不忍。

我問燈光下伏案疾書的女兒:這隻小鳥和這對小烏龜,你覺得誰更幸福一些、快樂一些呢?幼小的心靈很糾結,她一時回答說:小烏龜很幸福,有吃有喝的,有人天天照顧着,多舒服啊。一時又回答說:還是小鳥幸福一些吧,在外面自由飛翔,多快樂啊。最後幽怨地來了一句:它們都很快樂,只有我不開心!

我逗她說:那我們不再給小鳥投食了?女兒回答:不行!我又說:那我們把小烏龜放了吧?她更堅決地回答:那更不行!

我一時無語。其實我很想對女兒說:自由,是生命的最大幸福和快樂。但真正自由的生命卻是不多的。有些生命是因為外在的原因,被剝奪了自由;而另外一些生命,卻是因為受到「欲望的羈絆」、「利益的誘惑」而失去了自由。

女兒睡去,瞬間鼾聲貫耳。而我卻怎麼也睡不着了。信手卻翻到了一首古詩: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

作者簡介

石澤豐,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