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蘇省高淳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蘇省高淳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園區概況)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江蘇省高淳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自2016年5月籌建以來,按照區委、區政府統一部署,圍繞「布局集中、產業集聚、用地集約、特色鮮明、規模適度、配套相對完善」要求,加快推進科技成果項目轉化、新型研發機構落地,各項工作高效有序開展,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高新人在高淳這片熱土上譜寫出一曲曲創新創業的恢宏樂章。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更多的是着眼於產業發展規律。高新技術產業在發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對於「高新區」的介入甚至都細化到了產業的指導目錄,也就是說,哪個地方的高新區應重點發展何種產業,都有着明確的規定。

科學規劃

高淳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籌建後,先是精心編制了《江蘇省高淳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體發展規劃》和《江蘇省高淳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產業發展規劃》,確定了核心區規劃面積5.57平方公里,並明確輻射管理範圍總面積約51.89平方公里。

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高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李曉斌告訴淳小妹,高新區的規劃空間布局分為「兩心兩軸三片多點」,「兩心」即創新核心、綜合服務核心,「兩軸」沿雙湖路的科創研發軸、沿蕪太高速的綠化景觀軸,「三片」即依託園區主導產業設置的三片產業聚集區,分別為高端裝備製造片區、醫療健康產業片區以及節能環保(新材料)產業片區。

高新區管委會於2017年12月10日正式掛牌運行。由開發區主要領導分別兼任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常務副主任,並抽調1名區管幹部任專職副主任從事高新區工作。當前,高新區「三定」方案政府已基本確定,擬設立高新區管委會(黨工委),並設立內設機構 「一辦五局」,即黨政辦公室和規劃建設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服務局、科技招商局、財政局、綜合行政執法局。其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服務局和科技招商局單獨運行,與經開區職能相近的暫實行合署辦公。

高新區圍繞產業鏈設計創新鏈,形成招商鏈,沿鏈引進,形成『產業集聚』效應,避免了盲目招商,切實提高招商引資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兩方面工作

一方面採取園區與園區合作模式,重點抓好源頭招商,先後與中關村海創園、廣州達安孵化器、杭州華立科技園開展深度合作,推動科技型企業招引落地,今年以來已簽約科技項目10個,「首屆南京(高淳)科技創新·產業升級高峰論壇」暨華立科創園南京分園開園儀式擬於8月下旬舉辦,屆時11個項目將簽約落地。

另一方面,加強與重點企業合作,全力服務中電建項目,積極引進供應鏈高端項目。目前,已落戶全自動三維拓展拖掛旅居車等項目3家;2018中國南京金洽會——全球服務貿易大會期間,將舉辦供應鏈小鎮發布活動及中電建供應鏈企業簽約儀式。

高新區發展歷程

高新區發端於1988年國務院啟動的「火炬計劃」,所以有的高新區起名為「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注意去掉了「新」字),比如「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間,中國實行對外開放和對內改革的基本國策,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這一階段的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資源、資金和廉價勞動力推動的粗放式增長模式。要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於是1988年6月,總設計師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

「中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計劃-火炬計劃」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該計劃的兩項核心內容就是「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創辦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在火炬計劃的推動下,各地紛紛結合當地特點和條件,積極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988年第一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北京誕生[2],當時名稱為「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實驗區」,簡稱北京試驗區。這就是大名鼎鼎「北京中關村」的前身。截止到目前,全國已有156家高新區。

視頻

江蘇省高淳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相關視頻

南京高淳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京高新區(高淳園))宣傳片
棲鳳湖——高淳開發區航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