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蘇省鹽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蘇省鹽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位於鹽城大市區南部,是鹽城市行政文化、商務商貿、科教金融中心和城市發展的核心區域。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更多的是着眼於產業發展規律。高新技術產業在發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對於「高新區」的介入甚至都細化到了產業的指導目錄,也就是說,哪個地方的高新區應重點發展何種產業,都有着明確的規定。

園區介紹

鹽南高新區集聚西伏河科創走廊、新弄里科創集聚區、大數據產業園、南海未來城、歐風花街、體育創意產業園、花樣年華城市花園、漢花緣攝影基地、金鷹聚龍湖購物中心、中南城購物中心、寶龍城市廣場等。海鹽博物館、鹽鎮水街、圖書館、美術館、科技館、淮劇博物館、千年古鎮伍佑、中華海棠園都分布在此,已成為全市最為靚麗的城市窗口。

鹽南高新區規劃面積102平方公里,下轄5個街道,戶籍人口22.93萬。2014年5月,鹽南高新區與國家住建部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等部門在鹽城正式簽約,共同推進「微城市」試點和「智慧金融城」建設。2017年1月,鹽城大數據產業園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是全國大數據領域唯一一家。2019年9月5日,新華日報鹽南高新區「四力」教育實踐基地正式掛牌。

2020年上半年,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66億元,同比增長4.5%。固定資產投資127億元,同比增長1.8%。註冊外資實際到賬5227萬美元。累計新簽約、新開工、新竣工產業項目35個、17個、10個,迪信通機器人產業園、行深智能無人裝備、威固超算中心、極智嘉科技等一批行業龍頭項目正式簽約。

新申報國家高企82家,達標77家。新獲批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17家,同比增長254%。培育霆善科技、地北網絡等潛在「瞪羚」企業2家。「雲創紛享」獲批國家級眾創空間,新弄里科創服務業集聚區創成全區第三個省級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示範區,勵行科創中心掛牌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廣告創意產業園、人力資源產業園開園。

交通

航空:鹽城南洋國際機場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新的T2航站樓全面啟用,已開通韓國、日本、曼谷、台灣等境外航線和北上廣深、西安、成都等國內航線34條,實現全國省會以上城市全覆蓋,新開通鹽城至韓國首爾和鹽城至日本大阪的全貨機航線,轄區15分鐘可到達機場。

鐵路:高鐵樞紐坐落鹽南高新區,正加快建設通往北京、上海、杭州、南京、西安和青島方向的「5+1」高速鐵路網。目前,鹽徐高鐵、鹽青鐵路已經通車,2020年全部建成後,鹽城到上海、南京只需1小時,到北京只需3.5小時,將全面融入上海「一小時經濟圈」和北京「一日商務圈」。

公路:沈海、寧靖鹽、徐淮鹽3條高速環繞鹽南高新區,鹽寧等4條高速正加快建設。「一環五射」的內環高架縱橫貫通,蘇北首條快速公交系統(BRT)四通八達,區內城市道路布局合理、運營高效,城市交通方便快捷。

海運:國家一類開放口岸鹽城港大豐港區、濱海港區、射陽港區、響水港區已開通至國內沿海各大港口航線及韓國仁川、釜山,日本門司、博多,台灣基隆等境外港口航線28條,可經上海港直達東南亞和歐美各大港口,年吞吐量達1億噸,集裝箱超21萬標箱。鹽城港大豐港區可進出 10 萬噸級海輪,全年可作業 300 天以上。至此,鹽城港「一港四區」海上大通道與世界直航實現「全覆蓋」。

高新區發展歷程

高新區發端於1988年國務院啟動的「火炬計劃」,所以有的高新區起名為「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注意去掉了「新」字),比如「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間,中國實行對外開放和對內改革的基本國策,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這一階段的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資源、資金和廉價勞動力推動的粗放式增長模式。要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於是1988年6月,總設計師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

「中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計劃-火炬計劃」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該計劃的兩項核心內容就是「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創辦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在火炬計劃的推動下,各地紛紛結合當地特點和條件,積極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988年第一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北京誕生[2],當時名稱為「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實驗區」,簡稱北京試驗區。這就是大名鼎鼎「北京中關村」的前身。截止到目前,全國已有156家高新區。

視頻

江蘇省鹽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相關視頻

江蘇鹽南高新區:「高鐵速度」加快融入上海「一小時」經濟
鹽南高新區來東參觀考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