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蘇省啟東呂四港經濟開發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蘇省啟東呂四港經濟開發區(鳥瞰圖)原圖鏈接來自 企業林 的圖片

江蘇省啟東呂四港經濟開發區》成立於1996年,2003年升格為省級經濟開發區。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更多的是着眼於產業發展規律。高新技術產業在發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對於「高新區」的介入甚至都細化到了產業的指導目錄,也就是說,哪個地方的高新區應重點發展何種產業,都有着明確的規定。

園區介紹

園區位於千年古鎮呂四,因著名的呂四漁港而聞名中外。開發區總規劃面積210平方公里,其中陸上面積150平方公里。區內呂四港地處長江入海口,三面環水,形似半島,集黃金水道、黃金海岸、黃金大通道於一身,是出江入海的重要門戶,是上海一小時經濟圈內唯一的深水海港。

近年來,隨着江蘇沿海開發戰略的深入推進,呂四港開發進程明顯加快。呂四港建港條件、功能定位、產業定位、總體規劃、漁港經濟等五大基礎研究工作先後完成,《南通港呂四港區總體規劃》、《啟海港區總體規劃》獲批,《啟東沿海地區發展戰略規劃》、《呂四港發展規劃》研究已經完成。

產業布局

依據港口開發模式的創新和對港口功能清晰、務實的定位,結合國家對沿海開發的產業政策導向,呂四港經濟開發區確立了近期需重點培育發展的石化新材料、裝備製造、能源三大主導產業和臨港工業、現代物流相結合的中遠期產業發展戰略,並重點規劃了呂四臨港產業區的布局。呂四臨港產業區圍繞專業型園區的建設進行空間布局,規劃形成以環抱式港池為核心,以沿海快速路為廊道布局的5大產業功能區。

發展目標

目前,呂四港區一類口岸開放獲批;呂四港航道正式通航,兩個5萬噸級綜合海運碼頭投入使用;港區主體工程環抱式港圍堤工程、一期造陸工程、防沙導流堤工程已竣工驗收,進港支航道和東港池疏浚已經完成;石化新材料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初步完成;呂四漁港經濟區區域建設用海獲批,圍堤工程、吹沙成陸工程及兩閘外遷工程竣工,新漁港碼頭啟用。大唐呂四港電廠一期四台機組併網發電,2014年銷售額達47億元。華峰工業園項目、廣匯能源綜合物流基地項目、東凌糧油項目、卓達新材料項目(一期)先後簽約落戶,正在加緊建設。

呂四港經濟開發區將抓住江蘇沿海大開發和長三角一體化的戰略機遇,發揮區位、港口、土地、漁業等組合優勢,發展成為江蘇沿海重要的重化工業基地,上海北翼工業拓展區,長三角地區大宗物資運輸系統的組成部分和大型石化物流基地,集工業、物流、商貿、漁業、旅遊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綜合產業區。

高新區發展歷程

高新區發端於1988年國務院啟動的「火炬計劃」,所以有的高新區起名為「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注意去掉了「新」字),比如「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間,中國實行對外開放和對內改革的基本國策,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這一階段的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資源、資金和廉價勞動力推動的粗放式增長模式。要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於是1988年6月,總設計師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

「中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計劃-火炬計劃」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該計劃的兩項核心內容就是「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創辦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在火炬計劃的推動下,各地紛紛結合當地特點和條件,積極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988年第一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北京誕生[2],當時名稱為「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實驗區」,簡稱北京試驗區。這就是大名鼎鼎「北京中關村」的前身。截止到目前,全國已有156家高新區。

視頻

江蘇省啟東呂四港經濟開發區 相關視頻

江蘇啟東: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全球最先進耙吸挖泥船今交付
啟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打造江蘇沿海第一高新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