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漢路 (武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漢路

圖片來自gushiciku

江漢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武漢市的一條商業步行街。

歷史

江漢路原名廣利巷,是一條從江邊到鄱陽街口300米長的土路。1861年漢口開埠,拓寬為碎石馬路,命名為「太平路」。清末由南向北延伸至花樓街口。

1901年,漢口的「地皮大王」劉歆生將自己貸款購買的漢口張公堤城牆內外的一片低洼地捐獻給當年的漢口英租界,英國方面為了表彰他的行為,就將在該地段修築的道路命名為「歆生路」,也就是江漢路的前身。歆生路開始在華界租界之間充當商品集散地的角色,已經顯露繁華之像。

1927年,北伐的國民政府收回包括歆生路的漢口英租界,並將國民政府北遷至漢口。當局將太平路和歆生路(從花樓街口至循禮門段)統一管理,以路南段江漢關「江漢」2字為名,命名為江漢路。

1929年,歆生路第一次整修。在當時,亨達利鐘錶店和中英藥房都已存在,歆生路已經成為大武漢最繁華的街道之一。20世紀30年代,曾有「車馬如梭人似織,夜深歌吹未曾休」的詩名來形容它,也有「小香港」的提法。

抗日戰爭爆發後,全國陷入一片戰爭的恐慌狀態,武漢很快陷落,歆生路在戰亂中也不能倖免於難,百業凋敝,一片破敗。

日本戰敗後的1946年10月,漢口市國民政府開展新生活運動,泥濘不平的路面也開始用瀝青鋪築。

1949年5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控制了武漢全部。30日,軍管會接管武漢中國國貨公司,1950年5月1日,武漢市百貨公司中心門市部成立,這是當年湖北省最大的商場。

20世紀80年代,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江漢路開始成為一條武漢的商業金融街,商鋪雲集,更顯繁華。江漢路雖然經歷百年風雨,但1930年代以前建設的西洋建築卻依然保存完好。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江漢路地處漢口商業中心,以其優秀的歷史文化、獨特的建築風格、濃郁的地方特色和繁榮的商業氛圍,成為聞名海內外的商業街。1985年被授予「全國商業文明一條街」稱號。

地理位置

江漢路位於武漢漢口江岸區江漢區的交界處,東南起自沿江大道江漢關大樓,向西北延伸,和中山大道交匯,直到解放大道止。沿路與黃陂街、洞庭街、鄱陽街、花樓街、江漢一、二、三路、銘新街、吉慶街等垂直相交,全長1550米。

江漢路並非全程是步行街,從解放大道江漢四路與銘新街交匯處段可以行車,其中京漢大道江漢四路與銘新街交匯處2車道單向,解放大道京漢大道4車道。

步行街

2000年2月底,武漢市政府決定將江漢路改建為步行街,將這條百年商業老街改造成一條集精品購物、休閒旅遊於一體的新型商業步行街。步行街於2000年9月22日正式開街。現在成為漢口最繁華的區域之一。步行街長達1210米,曾號稱是目前中國最長的步行街。

爭議

江漢路北端曾有老京漢鐵路循禮門車站,後因土地開發被拆除。開發商和記黃埔曾許諾異地復建。[1]

江漢路中段因修建武漢地鐵2號線而拆除了一批優秀的歷史建築。此兩次事件曾引發廣泛爭議。

江漢路南段臨近花樓街區域緊靠江漢關,而開發商和記黃埔將在此處修建高達200米的摩天大樓。[2]

參考文獻

  1. 武漢循禮門百年火車站一夜之間被整體拆除. [2012-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0). 
  2. 6年,和記黃埔謀略武漢. [2012-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