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岸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岸區隸屬於湖北省武漢市,東鄰黃陂區,南隔長江與武昌區洪山區相望,西沿江漢路、三眼橋路與江漢區接壤,北接東西湖區,是武漢七個中心城區之一,中共武漢市委、武漢市人民政府、武漢市人大常委會和武漢市政協委員會所在地,總面積70.25平方千米。

截至2016年,江岸區戶籍人口71.11萬,常住人口100萬 。完成地區生產總值96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55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595億元;外貿出口總額達到27.4億美元,地方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到106.6億元。

江岸區是漢口的核心組成部分,曾作為全國的政治中心和對外交往中心,是中共中央武漢舊址和武漢國民政府舊址所在地。位於江岸區沿江地帶的的漢口租界是規模僅次於天津和上海的列強在華第三大租界區。自1861年漢口開埠起,先後有英、俄、法、美、德、日等20國在此設立領事館。江岸還是二七大罷工發源地,擁有許多"紅色文化"舊址,境內漢口江灘為亞洲最大的濱江公園。

2018年9月,《2018年中國百強區發展白皮書》在京發布,當選2018年中國百強區。[1]

歷史沿革

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以前,今江岸是漢口鎮下游的一片空曠地。

咸豐十一年(1861年),江岸開埠通商,英、德、俄、法、日等國先後在轄區內開闢租界,轄區上自江漢路沿中山大道、下至劉家祺路,再由江漢關到劉家祺路江邊,沿江長3600米、面積約2.2平方千米的範圍成為租界區。之後,各租界還陸續擴界和越界,租界不斷擴大。先後有十七個國家到江岸經商、設廠、傳教、辦學,建有眾多的洋行、銀行、工廠和碼頭,代表中國官僚資本利益的銀行及錢莊也設在租界內外。江岸成為武漢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信息中心和交通樞紐。租界時期,電燈、電報等近代公用市政設施首先在江岸區開始出現,江岸區成為武漢城市近代化的起點。

清同治三年(1864年),今江岸始設大智坊。

20世紀初,京漢鐵路、長江航運在北岸設江岸車站和江岸碼頭,今江岸通稱江岸地區。

宣統三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清廷急令北洋軍南下"剿辦"。為捍衛首義成果,1911年10月18日,江岸地區劉家廟車站(即江岸車站)爆發了慘烈的陽夏之戰。此役雖以失敗告終,然而將清軍主力死死拖在湖北長達四十日之久,為各省獨立贏得了寶貴的時間,長江以南地區全部被革命軍占據,與清政府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清政府在華統治呈現土崩瓦解的狀態。

民國十二年(1923年)2月4號,京漢鐵路總工會宣布實行全路大罷工,京漢鐵路全線2萬名工人相繼罷工,全國第一次工人運動的高潮"二七"大罷工開始。罷工持續了三天,慘遭軍閥吳佩孚的武力鎮壓,35名工人犧牲,200多名工人受傷,釀成著名的"二七慘案"。

民國十六年(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江岸召開了中共黨史上著名的"八七會議" 。糾正和結束了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中國革命進入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 。這次會議上毛澤東提出了"槍桿子裡出政權"的著名思想,給正處于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以後,各租界被全部收回,先後改為特別區。

1949年武漢解放以後,在原中山、大智、漢景、和平四區部分轄區基礎上成立江岸行政區。

1953年,江岸區人民委員會成立。黃陂部分區域劃入。

1968年,江岸改設為二七區。

1980年,江岸區復立,屬武漢市轄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末,江岸區下轄16個街道:大智街道、一元街道、車站街道、四唯街道、永清街道、西馬街道、球場街道、勞動街道、二七街道、新村街道、丹水池街道、台北街道、花橋街道、諶家磯街道、後湖街道、塔子湖街道。江岸區政府駐六合路1號。

地理環境

江岸區位於長江北岸、湖北武漢三鎮漢口一方的東部,東鄰黃陂區武湖街道,西沿江漢路、三眼橋路與江漢區接壤,南瀕長江與武昌區、青山區和洪山區天興鄉隔江相望,北接東西湖區;東西最大距離13.3千米,南北最大距離7.4千米。區境總面積70.25平方千米,中心位置位於北緯30°36′8.05″,東經114°18′14.98″。

地形地貌

江岸區地處長江中游沖積平原區,地勢平坦開闊,相對低洼,無明顯山丘和高地,全境平均海拔22.9米。

氣候特徵

江岸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熱富水豐,雨熱同季,冬冷夏熱,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動態變化不大。年平均降水量1224.2毫米,年平均氣溫16.3℃。

自然資源

江岸區境內地表水資源充足,主要的河流有長江、府河、朱家河、黃孝河,湖泊有後湖、換子湖、塔子湖等。

土地資源

2015年,江岸區耕地總面積0.50千公頃,其中水田0.02千公頃,旱地0.35千公頃。

植物資源

江岸區境內植物區系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的江漢平原植被片,植物種類較多。20世紀80年代以後,因環境布置和城市美化的需要,引進大量植物新品種。

人口民族

2015年,江岸區總人口71.95萬人,其中:男性35.72萬人,女性36.23萬人;城鎮人口71.95萬人,鄉村戶數1.20萬戶,鄉村人口2.62萬人,出生人口0.75萬人。

2016年,江岸區戶籍人口71.11萬,常住人口100萬。

民族

江岸區人口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回族、苗族等22個民族。[2]

經濟概況

綜述

2014年,江岸區完成生產總值692.61億元,按可比口徑比2013年增長11.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86萬元,下降18.8%;第二產業增加值146.82億元,增長8.1%;第三產業增加值545.56億元,增長11.9%:三次產業比重由2013年的0.04:21.25:78.71調整為0.03:21.20:78.77。城鎮登記失業率3.6%。全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崗位3.78萬個,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6057人。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6827萬元,同比2013年增長10.0%。城鎮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8024萬元,同比2013年增長10.5%。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33.96億元,比2013年增長24.0%,其中,房地產投資194.52億元,增長14.8%;城鎮投資239.44億元增長32.7%。

2015年,江岸區生產總值864.94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10.1%,其中第一產業0.17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8.6%;第二產業180.36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8.5%;第三產業684.41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10.5%。全社會固定資產總投資526.4990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5.5%。

2016年,江岸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960億元,"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10.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550億元,是2011年的2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595億元;外貿出口總額達到27.4億美元,連續五年位居全市城區第一。地方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到106.6億元,比2011年實現倍增。

第一產業

2014年,江岸區完成農業增加值2286萬元,同比2013年同比2013年下降18.8%。蔬菜產量1.2力噸,同比2013年下降19.5%;水產品產量690噸,同比2013年下降40.1%。

2015年,江岸區農林牧副漁總產值3077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速度同比2014年增長-8.6。其中農業2424萬元,漁業597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56萬元。農業投入:農村用電量492萬千瓦時,化肥施用量103噸,塑料薄摸使用量25噸,農用柴油269噸,農藥使用量8噸。

第二產業

2014年,江岸區工業總產值44.64億元,比2013年同比2013年下降17.7%。在規模以上業企業總產值中,國有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16.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的37.0%;集體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3134萬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的0.7%;其他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27.82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的62.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銷售產值45.23億元,同比2013年同比2013年下降21.8%;工業產品銷售率101.3%。

2015年,江岸區企業單位數28個,工業總產值63.96億元,流動資產合計59.07億元,固定資產合計9.36億元,主營業收入68.87億元,利稅總額4.87億元,應交增值稅2.04億元,全部從業人員年平均任務0.55萬人。單位GDP能耗0.4338噸標準煤/萬元,單位GDP能耗下降3.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3.11%。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工業企業數10戶,總產值26.67億元,增加值6.33億元,從業人員2657萬人。

2016年,江岸區世界500強企業從33家增至64家,金融企業總部及區域總部從45家增至65家,納稅億元以上樓宇從5幢增至12幢,招商引資總額達485億元,是2011年的10倍。新增3家上市企業,上市和掛牌企業從2家增至11家 。高新技術企業由2011年的9家增加到2016年的90家,2016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50.37億元 。先進制造業逐步向智能製造、信息技術等領域延伸,實施投資億元以上重大項目315個,新增產業載體面積230萬平方米。

建築業

2014年,江岸區有建築企業124個,從業人員1.41萬人,完成建築業總產值367億元,比2013年增長25.3%。全年完成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98.41萬平方米,其中新開工面積90.6萬平方米。全年簽訂建築合同額968.38億元,其中,2013年結轉合同額485.49億元,2014年新簽合同額482.89億元。全年直接從建設單位承攬工程完成的產值364.41億兀。建築工程質量監督工作到位率100%。建築工程竣工驗收備案審核工作符合率100%,建築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示範工地12個,建築工程施工安全義明標準化達標率100%。

2015年,江岸區建築業總產值442.53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3.7%。建築業增加值80.00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2.6%。

第三產業

2015年,江岸區社會消費品零售額541.50653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11.5%。批發和零售業銷售額2097.60195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14.3%。住宿和餐飲業營業額87.31202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12.3%。城鎮常住人口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0687萬元,城鎮常住居民年人均消費支出3.055109萬元。

國內貿易

2014年,江岸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5.16億元,比2013年增長13.1%,其中限額以上(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業完成零售額262.57億元,增長14.3%;限額以下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業完成零售額202.59億元,增長11.4%。截至2014年底,共有個體私營經營戶6.61萬個,從業人員13.65萬人,全年安置下崗職工3500人,其中,個體工商戶3.62萬個,從業人員8.03萬人,安置下崗職工2000人;私營企業2.99萬個,從業人員5.62萬人,安置下崗職工1500人。

對外貿易

2014年,江岸區完成招商引資總額163.4億元,比2013年增長98.4%;實際利用外資1.76億美元,增長14.4%。實現外貿出口23.53億美元,增長5.02%;引進30億元以上現代服務業項目2個,累計已有20個世界500強企業落戶江岸區。全年新增三資企業6個,其中獨資企業3個,合資企業3個。

財政收支

2014年,江岸區實現全口徑財政收入115.71億元,比2013年增長18.4%;全年實現地方財政收入50.62億元,增長21.6%;全年財政支出48.43億元,增長28.3%。

2015年,江岸區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4.34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11.5%。

房地產

2015年,江岸區房地產投資額378.05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38.1%;商品房銷售面積249.82萬平方米,同比2014年增長20.8%。

服務業

2016年,江岸區主導產業逐步向現代服務業轉型,服務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從77%上升到81%,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從55%上升到66%,現代金融、商貿物流兩大產業增加值突破百億元。漢口濱江國際商務區成功引進兩個百億級項目。各類市場主體達到9.5萬戶。[3]

社會事業

2014年,江岸區完成市級以上科技計劃項日20個,其中,省級以上科技項目6個,市級科技項目14個。全年獲得市級科技成果獎8個。全年專利申請1116個。全年完成高新技術產業銷售收入48億元,創建科技企業孵化器3個,新建科技企業研發中心3個,列入市專利技術成果轉化項目3個。

2016年,江岸區組織培訓輔導活動近百場,累計參加輔導人數達到4700餘人次。科技型企業獲得市級高新技術產業會及專利質押貸款貼息、落實科技補貼政策等資金總共512萬元。全社會R&D經費支出占GDP達到2.4%。組織舉辦了2016年江岸區科技活動周。在陸續開展了新能源汽車科普公益周、中小學生創新實踐、健康諮詢進社區、科普知識競賽等群眾性科普活動,吸引了社會各界群眾、青少年代表1000餘人次參加。組織武漢大學和社區的網絡安全志願者在江岸區15個社區開展了第三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

2016年,江岸區漢口文創谷列入全市"創谷計劃",幸福創新生態半島啟動建設,黃浦科技園加快升級,武漢市工科院獲評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岱家山科技創業城被評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級創客空間和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科技企業孵化器面積達50萬平方米。設立2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引導基金,率先創建"助保貸"、"保證保險貸"等中小企業融資模式。集聚創新人才,國家、省、市專家達330餘名,其中兩院院士5名。高新技術企業從9家增至69家,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70億元。[4]

教育事業

2014年,江岸區共有學校174所,教職員工9994人,在校學生10.63萬人,比2013年增長0.4%,其中,幼兒園91所,教職員工2818人,在園幼兒2.1萬人,增長8.3%;小學43所,教職員上2810人,在校學生4.4萬人,增長3.3%;普通中學31所,教職員工3641人,在校學生3.25萬人,同比2013年下降3.4%;職業中專7所,教職員工698人,在校學生8729人,增長1.8%。義務教育鞏固率小學100%,初中99.9%。初中畢業人數7255人,其中,升普通高中人數7112人,升職業學校人數155人;高中畢業人數4845人,高考升大學人數3992人,其中,升本科人數3319人。全年新建、擴建中小學校竣工面積74.531萬平方水。

二中一景

2016年,江岸區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64所,其中局屬公辦幼兒園19所、小學38所、初中17所、普通高中8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特教學校1所。共有省級示範學校6所,市級示範學校13所。在校學生十萬餘人,專任教師六千餘人。投入15.1312億元,落實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加強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完善教育公共資源配置;全年轄區內學齡前兒童入園率達到98%,適齡兒童入學率、小學生畢業合格率均為100% 。成立教育聯盟、實施名師工程,新改擴建幼兒園、中小學校23所,完成中小學校市級標準化建設30所,2016年全省高考文科狀元花落江岸。

文化事業

2014年,江岸區開展了第34屆"濱江之春"藝術節暨第4屆國際風箏節、第36屆"武漢之夏"、中國·武漢第40屆國際橫渡長江節、"藝術人生·人文武漢"等大型群眾性文藝活動25次,參加人數7萬人次。在參加全國少兒舞蹈展演湖北賽區選拔賽中,江岸區輔導的群舞《喊月亮》、《跳躍精靈》獲得湖北賽區選拔賽金獎;在湖北省第十七屆中小學生幼兒美術書法作品比賽中,江岸區參賽的書法、繪畫作品中獲18個金獎。江岸區有區屬電影院1個,圖書館2個,文化室132個,各類圖書館室總藏書量23.1萬冊,網吧152個。書刊銷售、出租店406個;印刷食業109個。文化市場管理稽查覆蓋率和立案查處率均為100%。

2016年,江岸區有證遊藝、遊戲31家、歌舞娛樂25家,網吧157家、音像銷售11家、書刊銷售348家、印刷廠97家、電影院22家 。投入5219萬元,支持"文化五區"建設。[5] [Please purchase a license if using PhraseExpress for non-personal tasks]

文化場館

文化館:江岸區文化館位於南京路63號,館舍面積3120平方米,設有排練廳、書畫教室、音樂教室、攝影教室、戲曲教室等文化活動廳室20個,現為國家一級文化館。

武漢市江岸區圖書館(武漢市江岸區少年兒童圖書館):位於南京路63號,面積4567平方米,館藏圖書35萬餘冊,其中線裝古籍3700餘冊,線裝二十四史820冊居全市各城區之首,年均外借23萬餘冊次,為國家一級圖書館。

文藝團體

社會文藝團體(15個):江岸區中老年藝術團、江岸區書畫協會、藍寶石藝術團、空間舞蹈隊、吉慶書畫院、武漢君越越劇社、澤遠歌劇團、武漢天昱天民間舞蹈團、舞之夢藝術團、武漢市紅珊瑚時裝歌舞藝術團、心心藝術團、江岸區文化館少兒藝術團、凌子舞蹈藝術團、英姿藝術團、"盛世鼓韻"手鼓隊。

協會學會(40個):市文聯及作、音、舞、美、攝、書、戲、曲、雜等9個協會;區文聯及作、音、舞、美、攝、書、戲、曲、雜等9個協會;武漢廣角攝影學會、區群文學會、區書畫學會、區圍棋協會、區武術協會、區老年體育協會及下屬16個分會(22個)

2016年,江岸區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建成開館。完成文體活動中心提檔升級39個,組織基層群眾文體活動300餘場,成功申報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0項。

體育事業

2014年,江岸區開展大型群眾性體育活動34次,參加活動人數15萬人次。參加橫渡長江人數86人次。社區體育健身路徑417套,社區體育健身路徑完好率100%。有業餘體校l所,在校人數170人。有游泳池25個。組隊參加市級以上體育比賽獲得省級金牌8枚、銀牌10枚、銅牌8枚。

2016年,江岸區有體育場館27家。

醫療衛生

2014年,江岸區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服務機構509個,其中,綜合醫院13個,中醫和中西醫結合醫院4個,專科醫院11個,預防保健機構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9個,社區衛生服務站45個,門診部95個,個體診所298個,醫務室、衛生所20個,村衛生室5個。共開設床位8493張,其中,醫院床位7506張,其他醫療衛生機構床位987張,共有衛生技術人員8569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894人,註冊護士4243人,藥師(士)425人,醫技人員780人,其他人員200人。全年食藥品監督覆蓋率100%。人口出生率為10.4‰,人口死亡率為6.2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25‰。計劃生育綜合出生政策符合率為93.78%。

2015年,江岸區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服務機構498個,其中:綜合醫院13所、中醫和中西醫結合醫院10所、專科醫院9所、預防保健機構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9個、社區衛生服務站39個、門診部114個、個體診所270個、醫務室(衛生所)21個。開設床位1.2565萬張,其中醫院床位1.1533萬張,其他醫療衛生機構床位1032張。衛生技術人員1.4685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4593人、註冊護士8135人。

2015年,江岸區人口平均期望壽命達80.55歲,男性78.26歲,女性82.90歲;全年死亡5117人,其中男性2884人,女性2233人;死亡率7.11‰,人口自然增長率3.37‰;人口老年係數13.21%。

2015年,江岸區出生人口1.1157萬人,其中政策內出生1.0448萬人,政策外709人,出生政策符合率93.65%。出生男孩5895人,出生女孩5262人,出生人口性別比112.03。其中一孩出生男孩4144人,出生女孩3869人,出生人口性別比107.11。一孩出生8013人中,政策內7987人,政策外26人;二孩出生2960人中,政策內2351人,政策外609人;多孩出生184人中,政策內110人,政策外74人,政策外多孩率0.66%。已婚育齡婦女採取各種避孕措施綜合避孕率為87.47%。

2016年,江岸區新改擴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1家。[6]

社會保障

2015年,江岸區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單位9950個,參加社會養老保險39.43萬人;參加失業保險35.33萬人;參加工傷保險33.68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41.68萬人;參加生育保險35.8萬人。全年城區(年底在網)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補貼8160戶,同比2013年下降18.3%,計1.3284萬人,同比2013年下降26.7%。全年發放城市低保金9093.9萬元,同比2013年下降91%;發放農村低保金6萬元,同比2013年下降38.1%。

"十二五"期間,江岸區公共財政民生投入五年累計達181億元,年均增長22.4%,占地方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5%。勞動保障不斷增強,累計新增就業11.08萬人、社會保險參保28.17萬人次;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4349元,2013年以來連續保持武漢第一。設立困難救助專項資金,在全市率先發放特困殘疾人家庭生活補助、高齡津貼和計生特扶家庭愛心服務包,累計發放低保金、救助金等近5億元。累計配租各類保障性住房6800套,發放租金補貼5500餘萬元。養老床位達7434張,基本形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的新型養老服務體系。建成殘疾人陽光家園20個。分批次完成35個老舊社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103棟D級危房排危、129部"三無"老舊住宅電梯更新改造等民生實事工程。完成90個社區架空管線整治,實現老舊社區道路、綠化、排水管網改造全覆蓋。

2016年,江岸區投入8.4355億元強化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安排2.17億元,推進機關事業單位社會養老制度改革;安排2.3億元,落實各項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安排8700萬元,解決各類弱勢群體生活困難。[7]

基礎建設

2014年,江岸區完成背街小巷道路改造275條,改造面積達5.8萬平方米;新改、擴建市政道路、排水ll條,改造面積達17.16萬平方米,投資1.97億元;完成整治占道經營4771處,整治出店經營4923處,整治噪音源4019個。全年植樹2.3萬株,新增綠地面積14.96萬平方米,垂直綠化1000米,綠地率為34.1%。綠化覆蓋率為38.9%,人均公共綠地達到7.84平方米。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55.6分貝,煙塵控制區覆蓋率為100%,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66天。道路清掃面積l393萬平方米,垃圾清運量l130噸/日,生活垃圾處理率100%。

2016年,江岸區投入1.92億元加快推進漢口歷史風貌區建設和中山大道(江漢路至一元路)升級改造;投入2.5億元完善路網系統,提升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功能;投入2億元推進D級危房的騰退和整治;投入4.5385億元完善城市環衛基礎設施,增強城管應急處置能力,提升城市管理科學化水平;投入6100萬元推進道路排水工程改造。

2016年,江岸區輕軌1號線延長線、地鐵2號線、地鐵3號線、武孝城際鐵路開通運行,地鐵6號線即將通車,在區內設置站點24個。建成微循環道路80條,總里程33千米。排水排漬能力增強,新改建道路排水管網70千米,完成黃浦路泵站一期、後湖泵站三期和二七橫路、台北路排水建設改造工程,城區排水經受住了2016年特大暴雨考驗。完成張公堤城市森林公園、金潭府河郊野公園、江河文化公園一期、後湖公園一期、堤角公園、寶島公園等建設改造,累計建成城市綠道68.4千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0平方米。累計完成房屋徵收拆遷1200餘萬平方米,二環以內城中村改造基本完成。實施水環境污染整治,建成骨幹污水處理泵站2個。[8]

交通運輸

江岸區水陸空運輸便捷,緊鄰長江,長江二橋、二七長江大橋、天興洲長江大橋、長江隧道等"三橋一隧"溝通大江兩岸,亞洲第一大內河武漢客運港、漢口火車站、武漢國際機場、陽邏深水港、京珠--滬蓉高速公路交匯點毗鄰周邊,天興洲長江四橋、武漢中環路、金橋大道不日興起。沿江、中山、解放、建設及發展等五條主幹道與沿江平行;江漢步行街、南京路、大智路、一元路、三陽路、黃浦大街與沿江垂直,武漢迎賓大道--天梨路暢達便捷,新榮客運中心將建成為武漢長江北岸最大的交通樞紐。

風景名勝=

江岸區是歷史上集聚五國租界的商貿商務城區,老租界歷史風貌、歷史文化、娛樂休閒資源豐富。

大道觀

大道觀是武漢著名的道教宮觀,歷史上曾與武漢長春觀、玄妙觀、武當宮合稱為"武漢四大叢林"。原位於漢口利濟路,始建於清道光年間,後於光緒十一年(1885年)擴建為十方叢林,為武漢道教四大叢林之一,以道教音樂聞名道教界。2004年冬,遷址至武漢東湖生態旅遊區磨山。大道觀主要建築有郊天壇和武聖廟,武聖廟為紀念劉備、關羽、張飛而建,古色古香,道教氛圍濃厚,是東湖十大景點之一"天壇晨曦"的重要人文景觀和旅遊景點。

古德寺

古德寺創建於清光緒三年(1877年),"文革"前古德寺與歸元寺、寶通寺、蓮溪寺並稱為武漢地區四大佛教叢林。古德寺建築風格獨具一格,依照緬甸阿蘭陀寺的藝術形式建造的,融匯大乘、小乘和藏密三大佛教流派於一身,並具有多元化建築風格,在漢傳佛寺廟建築中獨一無二,在東南亞一帶佛教信徒有較大影響。古德寺坐東朝西,規模最大時占地2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3600多平方米。古德寺在"文革"中遭到嚴重破壞,佛教文物和宗教設施全部被毀。古德寺作為武漢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了全面的修復,恢復其古樸莊嚴的原貌。

吉慶街

"過早戶部巷,宵夜吉慶街",武漢人素有此說。吉慶街位於漢口著名的老字號"豆皮大王"老通城酒樓附近。東起大智路,西至江漢路。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吉慶街燈火輝煌,人聲鼎沸,各類美味佳肴應有盡有,漢味民間表演各具韻味,美食文化和民俗文化在這裡交匯,成為領略武漢都市風情的窗口。

江漢路步行街

江漢路是中國最長的步行街,有"天下第一步行街"的美譽,位於漢口中心地帶,是武漢著名的百年商業老街。江漢路最耐看的是一字排開各種建築,有歐陸風格、羅馬風格、拜占庭風格、文藝復興式、古典主義、現代派等,被譽為武漢二十世紀建築博物館。2000年,江漢路改建為步行街,被改造成一條集精品購物、休閒旅遊於一體的新型商業步行街,成為漢口最繁華的區域之一。

漢口江灘

"亞洲第一大江灘"--漢口江灘,位於武漢市區北岸,是集旅遊、休閒、健身、綠化、娛樂為一體的大型文化公園,面積160萬平方米,與沿江大道景觀相鄰,與"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景區相望。有着"金外灘"的美名的漢口江灘,自開放以來,每年接待中外遊客數千萬人,是武漢市著名的風景遊覽勝地。

2008年8月30日至31日召開的國家水利風景區評審會上,武漢江灘被列入第八批國家水利風景區。

八七會議舊址

"八七會議舊址"位於江岸區漢口鄱陽街135-139號(原俄租界三教街41號),為一幢西式三層樓房,民國十六年(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此召開緊急會議,由瞿秋白主持,李維漢為執行主席,毛澤東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強調政權是由槍桿子取得的。這次會議糾正了陳獨秀的右傾主義錯誤,撤銷其領導職務,選出新的臨時中央政治局,確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1978年闢為紀念館對外開放。1980年,鄧小平為紀念館題寫了"八七會議會址"的館名。舊址二樓按當年舉行會議的原樣進行復原陳列。一樓闢為陳列室,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京漢鐵路總工會舊址

京漢鐵路總工會舊址位於武漢市漢口解放大道2185號,是一座典型的湖北風格的平房。大門左側漢白玉石牌上鐫刻着:"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京漢鐵路總工會舊址1956年11月15日"。舊址是一座磚木結構的平房,外牆青磚、內牆木板長23.8米,寬12.7米,占地面積302平方米,門檐屋脊、青磚黑瓦,厚重的木門後面是老式的木頭插栓。進門迎面一方天井,左右兩側木雕窗欞的房間。堂屋前方正中長條形香桌、下列八仙桌、太師椅。左廂房便是總工會當年辦公的地方。1956年11月,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大智門火車站

大智門火車站建於1903年,由比利時貸款,法國工程師設計。按照西方鐵路車站的設施設置,在建築外觀造型上,體現了西式新古典的風格。它誕生時曾是亞洲首屈一指最現代化和最壯觀的火車站。新中國成立後改名為漢口火車站。大智門車站不僅是記載了中國鐵路發展歷史的活文物,也見證了保衛武漢的日日夜夜。1991年10月1日,新的漢口火車站建成後,這座火車站停止使 用,2001年06月25日,大智門火車站作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漢口劉少奇故居

漢口劉少奇故居在漢口友益街尚德里2號(現為4號)。民國十五年(1926年)10月21日至民國十六年(1927年)7月上旬,劉少奇在武漢從事革命活動時居住於此。中華全國總工會和湖北省總工會的部分領導同志也在此居住。劉少奇時任中華全國總工會秘書長、湖北省總工會秘書長,在此編寫了《工會代表會》、《工會經濟問題》、《工會基本知識》三本書,是中國共產黨關於工會建設最早的專門著作。故居是里弄式二層樓民房,坐南朝北,建築面積約120平方米,磚木結構,石框門,進門為天井,過天井是客廳,客廳左右各2間,每間面積20平方米,樓上房間布局與一樓下基本一致。劉少奇住在大門左邊的樓上房間裡。

宋慶齡漢口舊居

宋慶齡故居是黎黃陂路口沿江大道161-162號的三層小樓,杏黃色的外表和紀念碑似的塔樓,是座典型的俄羅斯風格建築。塔樓高四層,方形,連接起靠黎黃陂路和沿江大道的兩側主立面,是小樓的亮點。特別是建造在塔樓每層越向上越小的窗戶,在不規則中跳躍,使小樓顯得獨特新穎。

宋慶齡民國十六年(1927年)在武漢時居住在此。民國十五年(1926年)底,國民黨中執委在廬山召開會議,決定國民政府遷都武漢。12月10日,宋慶齡和國民政府先遣人員到達武漢,隨即住進了這幢小樓,並在此生活、工作了8個月。

二七烈士紀念碑

民國十二年(1923年)2月,京漢鐵路工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爭取成立總工會的自由和工人階級的政治權利,進行了反帝反封建的罷工鬥爭。2月7日,吳佩孚對罷工工人進行了血腥鎮壓,江岸分工會委員長林祥謙、總工會法律顧問施洋等五十二人,先後慘遭殺害,數百人受傷,造成歷史上有名的"二七"慘案。

為了紀念"二七"大罷工這一偉大歷史事件,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湖北省、武漢市人民政府在"二七"烈士英勇鬥爭的江岸修建了武漢二七紀念館,1958年毛澤東題寫"二七烈士紀念碑"。1985年遷建新館,1986年胡耀邦為新遷建的"武漢二七紀念館"題寫館名。

漢口向警予故居

向警予故居有兩處,分別在漢口賢樂巷永福里9號和三德里27號(原96號)。

向警予(1895年-1928年),湖南漵浦人,無產階級革命家、婦女運動領導人。民國十六年(1927年)4月來武漢,先住永福里,後遷三德里,直至1928年3月20日被捕。

永福里9號位於民眾樂園左側,為一幢二層磚混結構樓房,坐南朝北,青磚布瓦,石框門,進門一天井,檐高8米,占地面積約80平方米。現為居民住宅,破損嚴重。

三德里27號位於車站路,坐南朝北。原為磚木結構二層樓房。改建時將地板、木柵拆除,換上混凝土樓板。整修後房屋基本保持原結構,現為居民住宅。三德社區有武漢市人民政府1988授予的武漢市文物保護單位"向警予故居",現在成了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

詹天佑舊居

詹天佑舊居位於漢口原俄租界鄂哈街9號(今洞庭街65號),是全國惟一完好保存下來的詹氏故居。

民國元年至民國八年(1912年至1919年),世界著名鐵路工程專家、中國近代科學技術界的先驅詹天佑在此渡過他一生的最後7年。故居系其在武漢任職時購地親自設計建造,全家居住於此。該房坐西朝東,為磚混結構西式兩層樓房,二層右邊前房為其臥室,屋前是一庭院,院內種植葡萄和其他花木。占地面積約300平方米,環境幽靜。房屋保存完好,現為職工宿舍。

解放公園

解放公園位於武漢市漢口西北隅,南界解放公園路,西鄰市委機關大院,面積38公頃。此園1952年始建,是武漢市大型公園之一。

公園東部景區從入口起建有主軸幹道,沿道兩側依次置有瓶形花壇、萬人綠茵廣場、盆景園、荷花池、睡蓮塘、中心花壇、露天劇場、水杉林、朝梅嶺、蘇聯空軍志願軍烈士墓。

公園內還有兩座育苗溫室和占地1.5萬平方米的花圃,收集花卉品種較多,僅菊花就有400種;有魚池120個,極盛時養殖金魚150個品種、約12萬尾。[9]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