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左夷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左夷吾

近義詞

反義詞

出 處 :《晉書

體 裁成語

屬 於 :褒義詞

jiāng zuǒ yí wú

江左夷吾是一個中國的漢語成語。拼音是jiāng zuǒ yí wú,夷吾,原指春秋時期政治家管仲,相齊桓公成霸業。意思是有輔國救民之才的人。出自《晉書·溫嶠傳》。

原文

《晉書·溫嶠傳》:「於時江左草創,綱維未舉,嶠殊以為憂。及見王導共談,歡然曰:「江左自有管夷吾,吾復何慮!」[1]

典故

溫嶠字太真,司徒溫羨弟弟的兒子。其父溫辵,任河東太守。溫嶠聰明敏捷,有見識器量,博學而有文才,年少時就以孝悌被邦族之人稱讚。溫嶠體態俊美有風度,擅長談論,見到他的人都很喜歡他。十七歲時,州中郡中徵召他,他都沒有接受。司隸部門任命他為都官從事。散騎常侍庾豈攵名聲極大,但貪財聚斂,溫嶠上奏舉報他,京師為之震動,人人肅然。後舉秀才並舉灼然兩科。司徒任他為東閣祭酒,補上黨郡潞縣縣令。

平北大將軍劉琨的妻子,是溫嶠的姨母,劉琨非常喜愛器重他,請他擔任自己的參軍。劉琨升遷為大將軍,溫嶠任從事中郎、上黨太守,加封建威將軍,負責督護前鋒軍事。領兵討伐石勒,數次建立戰功。劉琨升為司空,以溫嶠為右司馬。當時并州土地荒廢,盜寇群起,石勒劉聰等輩占領中原,征戰不休,在劉琨軍中,溫嶠是主謀策劃之人,劉琨多依靠任用他。

正值西晉傾覆,社稷崩危,宗廟祭祀將絕之際,元帝立足於江左,經略於南方,劉琨一片誠心繫於晉室,他對溫嶠說:「過去班彪知道劉家帝業可以復興,馬援認為漢光武帝是可輔之君。今天晉朝江山基業雖處在危急之中,但天命未改變,我想於河朔之地為國建功立業,讓你到江南為我宣傳,你能勝任嗎?」溫嶠回答說:「我溫嶠雖沒有管仲張良那樣的才華,但使朝廷和天下之人都了解你有齊桓、晉文之志,欲建恢復晉室重整乾坤之功,這是我不可推卸的責任,怎敢不受命。於是溫嶠以左長史的名義,傳檄於華夷內外,上表勸元帝登基立國。溫嶠到了南方,見到元帝,詳細陳說劉琨的一片忠心,志在報效朝廷,因為現在天下無主,這關係到萬民的人心向背和希望。溫嶠慷慨陳辭,滿朝為之矚目,元帝因之器重嘉獎他。王導、周豈頁、謝鯤、庾亮、桓彝這些重臣都和他很親近。當時江南朝廷草創,朝政機構和設施都不齊全,溫嶠為之深深地憂慮。等見到王導並在一起交談後,高興地說:「江南既然有了像管仲一樣的人,我還有什麼可憂慮的呢。」幾次要求返回劉琨部下,元帝不放他走。後劉琨被段匹石單害死,溫嶠上表申述劉琨的忠誠,雖然壯志未酬,功業未成,然而被害得家破人亡,應該予以表彰,以安撫鼓勵天下的有志之士。元帝同意了。

溫嶠被任為散騎侍郎。當初,溫嶠受命準備南下,他的母親崔氏堅決不讓他走,溫嶠扯斷衣襟而離去。過後母親去世,溫嶠因戰亂阻隔不能回去安葬,因此堅決推讓不接受任命,苦苦要求允許他北歸。元帝下詔讓三司、八坐等有關人員商討這件事,他們一致認為:「當年伍子胥為了報個人之仇,先假借諸侯之力,投奔了吳王闔閭,在吳國官任上將,然後領兵打回楚國,對楚平王掘墓鞭屍。像溫嶠這樣的母喪未葬且又淪陷於胡虜的情況,應該竭盡智能,依靠皇朝的威靈,使敵寇被消滅,然後返回安排墓葬,怎麼可以因個人的恩怨丟下朝廷復國的大事呢。」溫嶠沒有辦法,只好接受任命。

溫嶠出任劉琨的使者初到江南來。這時候,江南的政權剛開始建立,綱目法紀還沒有制定。溫嶠初到,對這種種情況很是憂慮。隨即拜見丞相王導,訴說晉(愍)帝被囚禁流放、社稷宗廟被焚燒、先帝陵寢被毀壞的慘狀,表現出亡國的哀痛。溫嶠言語間忠誠憤慨、感情激烈,邊說邊涕泗橫流,丞相王導也隨着他一起哭泣。溫嶠敘述實際情況完畢後,便真誠地提出結交的意願,王丞相也真誠地予以接納。溫嶠出來後,高興地說:「江南自有像管夷吾那樣的人,我還有什麼擔憂的呢?」

視頻

佛教動畫溫嶠求糧

參考資料

  1. 江左夷吾,在線成語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