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寧書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寧書生》選自清朝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閱微草堂筆記》原名《閱微筆記》,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紀昀以筆記形式所編寫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說[1]

《閱微草堂筆記》在清代大量的筆記小說[2]中獨樹一幟,鶴立雞群,成為唯一能夠與《聊齋志異》相媲美的作品,人們把這兩部作品譽為清代筆記小說中的「雙壁」[3]

閱微草堂筆記章節:卷一灤陽消夏錄(一)
江寧書生

創作背景

《閱微草堂筆記》創作於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慶三年(1798年)間,歷時十年,約在紀昀66歲到76歲之間[4]

十七世紀是中國歷史上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異常尖銳的時代,大動盪、大鬥爭的社會條件瞬息萬變,有力地推動了思想領域的發展。紀昀在前輩進步思潮的影響下,崇尚漢學[5]的徵實,鄙薄宋學的虛偽與空談。在紀昀看來,這伙道學家滿口的「存天理,滅人慾」理論,視人慾為罪惡,才是最大惡。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紀昀開始用文字勾勒諷刺這些假道學家的虛偽面目,對假道學進行了極其嚴厲的斥責與抨擊。

同時,中國文學發展到清代[6],所有寫作模式已經成型,尤其是志怪小說,到清代已經形成完備的發展體系,紀昀在這種大背景下,一方面吸收前人的經驗,另一方面在前人的基礎上開闢新模式,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產生了這部作品。

視頻

江寧書生 相關視頻

紀曉嵐與閱微草堂
揭秘:沒有紀曉嵐發配新疆,就沒有《閱微草堂筆記》的誕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