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南礦務鐵路學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南礦務鐵路學堂(通稱礦路學堂)是清朝末年在江寧(今江蘇南京)開設的官辦學堂,附設於江南陸師學堂,是江蘇最早的專業技術學校。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九月十四日,兩江總督劉坤一上奏光緒帝,因江南青龍山煤礦正在辦理礦務,提議「於陸師學堂內添設礦路學一齋,挑選學生分習重力、汽化、地質等學」,二十八日獲光緒帝批准。礦路學堂聘德國教員,開設國文、德文、日文、測礦學、地質學化學、熔煉學、格致學、算學、繪圖學等課程。該學堂僅於1898年招收了一期學生,共一個班24人,附設於陸師學堂第二期,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正月開學,光緒二十七年十二月(1902年1月)畢業[1]

學堂舊址

學堂原有建築三齋,東、西齋為教室和宿舍,中齋包括主屋、大門、禮堂、總辦辦公樓。總辦辦公樓和德籍教員樓是樓房,其餘為平房。學堂故址在今南京市中山北路283號和察哈爾路37號,存原德籍教員樓等遺蹟,占地面積273平方米,1955年登錄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中山北路283號現屬江蘇省級機關事務管理局,由江蘇省人防辦使用,2號樓即原德籍教員樓,2011年4月29日起火燒毀。察哈爾路37號現屬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1980年代南師附中將部分遺存房屋整修後改為魯迅紀念室,2006年4月27日增闢為南京魯迅紀念館[2]

畢業學生

魯迅:1898年4月考入江南水師學堂輪機班,同年11月因不滿該校的惡劣風氣退學,十二月考入礦路學堂。魯迅在礦路學堂求學期間開始接觸新思想,寫下「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詩句。1901年,魯迅以一等第三名畢業,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正式學歷。

1902年3月24日,礦路學堂總辦俞明震帶領官費生魯迅、張邦華、顧琅、伍崇學、劉乃弼及自費生陳衡恪赴日本留學。

視頻

江南礦務鐵路學堂 相關視頻

致敬經典第五站 礦路學堂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