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王學士射弓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汝州王學士射弓行》是北宋文學家李廌的作品之一。李廌詩歌在宋代詩壇具有不可忽視的文學價值。
李廌:字方叔,號齊南先生、太華逸民。漢族,華州(今陝西華縣)人。6歲而孤,能發奮自學。少以文為蘇軾所知,譽之為有"萬人敵"之才。由此成為"蘇門六君子"[1]之一。中年應舉落第,絕意仕進,定居長社(今河南長葛縣),直至去世。文章喜論古今治亂,辨而中理。所著除文集外,有《師友談記》十卷、《德隅堂畫品》一卷、《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有傳。
“ |
汝陽使君如孫武,文章絕人喜軍旅。 要知談笑能治兵,戲教紅妝樂營女。 白氈新袍錦臂鞲,條脫掛弓腰白羽。 彩錯旌旗照地明,傍花映柳陳部伍。 須臾觀者如堵牆,彷佛如臨矍相圃。 一人中的萬人呼,絲管呶嘈間鉦鼓。 臂弓上為使君壽,遍及四筵樂具舉。 使君一笑萬眾喜,堂上酒行堂下舞。 錦段銀荷翠玉鈿,意氣揚揚皆自許。 儻令被甲執蛇矛,恐可橫行擒贊普。 大勝吳宮申令嚴,兩隊宮娃啼且怖。 闔閭台上呼罷休,將軍雖賢亦觕鹵。 豈知使君不忘戰,聊以戎容娛樽俎。 夕陽卷旗去翩翩,使君要客登畫船。 美人不暇別妝洗,戰士結束圍華筵。 皆疑征南漢將帥,樓船下瀨方凱還。 軍中不應有女子,偏裨校尉何其儇。 使君湖光照樓觀,一碧不辨水與天。 漸看暝色著疏柳,已見白苹浮暮煙。 銀漢斜橫北斗淡,明月碧玉疏星聯。 舟人罷唱時弄笛,艇子趁魚行扣舷。 隔浦熒熒見漁火,意中竹籬青旆懸。 雖無荻花與楓葉,全似送客湓江壖。 亟令周娘作新曲,周娘琵琶京洛傳。 不惜千呼與萬喚,便時轉軸仍撥弦。 馮夷陽侯或靜聽,穹龜大魚或後先。 且言白傅時落寞,草草會遇仍嫣然。 使君聞名滿台閣,虎符麃軾聊周旋。 風流樂事雖可記,皆過孫白二子前。 會看和戎竟先列,鐵騎百萬臨三邊。 報功女樂賜二八,粉白黛綠皆嬋娟。 青雲乞身歸舊里,汾城故地依林泉。 琵琶亭中望汝海,無忘飲中今八仙。 |
” |
— [北宋]李廌 |
人物生平
李廌(1059年~1109年),北宋文學家。字方叔,號齊南先生、太華逸民,華州人。家境貧寒,6歲而孤,但能勤奮自學。稍長,即以學問稱譽鄉里。
元豐年間(1078-1085),李廌到黃州(今湖北黃崗)拜謁著名文學家蘇軾。蘇軾對他的文章極為讚賞,認為筆墨翻瀾,有飛沙走石之勢,拍着他的背說:"你的才能,可敵萬人。"因受蘇軾賞識,故與秦觀、黃庭堅、張耒、晁補之、陳師道一起,被人們稱為"蘇門六君子"。
後李廌舉進士不第,宰相呂大防為"失此奇才"而嘆,蘇軾與翰林學士范祖禹欲向朝廷推薦,但因蘇、范二人相繼遭貶而不果。李廌從此絕意仕進,致力於撰文著書。
蘇軾去世後,李廌感其知遇之恩,而悲愴痛哭,作祭文日:"皇天后土,鑒一生忠義之心;名山大川,還萬古英靈之氣。[2]"詞語奇壯,讀者無不竦然。 李廌晚年定居長社(今河南長葛),生活清苦,卒年51歲。
李廌主要作品
《答趙士舞德茂宣義論宏詞書》是重要的文學批評作品。《師友談記》1卷,記載了蘇軾、黃庭堅、秦觀等人關於治學為文的言論。為研究宋代文學史提供了重要的資料。趙令畤(德麟)元符元年(1098年)官襄陽。行槖中諸畫,廌皆為評品之曰《德隅齋畫品》。趙序有"鑒裁明當,語勝理詣,翰墨娟秀"之語。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亦稱其"妙中理解"。卒年五十一。《四部總錄藝術編》詩歌以七古和七絕為佳。內容多寫山水和羈旅,亦有贈答、題畫等作品。風格雄健奇麗。著有《濟南集》(一名《月岩集》)二十卷(《直齋書錄解題》)已佚。今本8卷是從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為八卷輯出。《師友談記》有《叢書集成》本。
李廌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館《宋人集》丙編本(簡稱宜秋本)。新輯集外詩附於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