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堤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漢堤詩》是一首中國古詩,在中國文學史上,我們能看到的最早的詩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詩經》,這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一共三百零五篇[1],古稱《詩》或《詩三百篇》。其內容有「風,雅,頌」三個部分,這是從音樂角度上分的。在表現手法上有「賦,比,興」三種。因此前人把「風,雅,頌」和「賦,比,興」稱作《詩》的六義。在語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個字一句。
“ |
陰沴奸陽,來暴於襄。洎入大郛,波端若鋩。觸厚摧高, 不知其防。駭潰顛委,萬室皆毀。灶登蛟鼉,堂集鱣鮪。 惟恩若讎,母不能子。洪潰既涸,閈閎其虛。以隳我堵, 以剝我廬。酸傷顧望,若踐丘墟。帝曰念嗟,朕日南顧。 流災降慝,天曷台怒。滔滔襄郊,捽我嬰孺。於惟餘甿, 飢傷喘呼。斯為淫痍,孰往膏傅。惟汝元寮,僉舉明哲。 我公用諧,苴茅杖節。來視襄人,噢咻提挈。不日不月, 咍乎抃悅。乃泳故堤,陷於沙泥。缺落坳圮,由東訖西。 公曰嗚呼,漢之有堤。實命襄人,不力乃力。則及乃身, 具鍤與畚。漢堤其新,帝廩有粟。帝府有緡,爾成爾堤。 必錫爾勤,襄人怡怡。聽命襄滸,背囊肩杵。奔走蹈舞, 分之卒伍。令以麾鼓,尋尺既度。日月可數,登登嶪嶪. 周旋上下,披峴斫楚。飛石挽土,舉築殷雷。駭汗霏雨, 疲癃鰥獨。奮有筋膂,呀吁來助。提筐負筥,不勞其勞。 雜沓笑語,咸曰盧公,來賜我生。斯堤既成,蜿蜿而平。 確爾山固,屹如雲橫。漢流雖狂,堅不可蝕。代千年億, 與天無極。惟公之堤,昔在人心。既築既成,橫之於南。 萌渚不峻,此門不深。今復在茲,於漢之陰。斯堤已崇, 茲民獲祐.齯童相慶,室以完富。貽於襄人,願保厥壽。 繄公之功,赫焉如晝。捍此巨災,崒若京阜。天子賜之, 百姓載之。族孫作詩,昭示厥後。 |
” |
— [唐代]盧肇 |
詩歌歷史
起源:古時候,信息技術不發達,所以人們從這一個地區到那一個地區傳遞信息非常不方便,於是他們將寫好的詩編成歌,而詩歌就從人們的口中傳遞;詩歌起源於上古的社會生活,因勞動生產、兩性相戀、原始宗教等而產生的一種有韻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形式。《尚書·虞書》:「詩言志,歌詠言,聲依永,律和聲。」《禮記·樂記[2]》:「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早期,詩、歌與樂、舞是合為一體的。詩即歌詞,在實際表演中總是配合音樂、舞蹈而歌唱,後來詩、歌、樂、舞各自發展,獨立成體,詩與歌統稱詩歌。
詩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學特質的文學樣式,它來源於上古時期的勞動號子(後發展為民歌)以及祭祀頌詞。詩歌原是詩與歌的總稱,詩和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統稱為詩歌。中國詩歌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遺產,如,《詩經》《楚辭》和《漢樂府》以及無數詩人的作品。歐洲的詩歌,由古希臘的荷馬、薩福和古羅馬的維吉爾、賀拉斯等詩人開啟創作之源。
詩歌發展經歷了《詩經》→ 《楚辭》→漢賦→漢樂府詩→建安詩歌→魏晉南北朝民歌→唐詩→宋詞→元曲→明清詩歌→現代詩的發展歷程。
參考文獻
- ↑ 《詩經》全本,305篇詩歌、203幅詩經名物插圖,精確收錄,首次完整重現。可通暢誦讀!,搜狐,2023-09-29
- ↑ 觀點丨朱承:《禮記•樂記》與儒家政治美學,搜狐,2018-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