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口租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漢口租界,即漢口舊租界區,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中山大道至沿江大道之間,是漢口英租界、漢口俄租界、漢口法租界、漢口德租界、漢口日租界和漢口比利時租界的統稱[1]。
20世紀初,漢口已經成了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的國際大都市,被稱為「東方芝加哥」。漢口租界濱江一線總長1088丈,總面積為2804畝4分。這一帶還矗立着各國風格的舊式樓房,是西方列強於19世紀至20世紀初遺留的歷史建築。漢口近代建築群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租界劃分
英國租界、俄國租界、法國租界、德國租界、日本租界和比利時租界。
英租界
最先在漢口強設租界的是英國。從清咸豐六年(公元1856年)起,英法兩國對我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廷在1858年與之簽訂「天津條約」,增闢漢口等十個通商口岸。當年底,英帝國主義的兵艦就闖入武漢,1861年派人來漢與清湖廣總督官文立約,劃定租界範圍。原為「漢口鎮市以下衙尾地方,自漢口江邊花樓巷(今江漢路附近)往東八丈起,至甘露寺江迪卡東角(今合作路)止,量得共長250丈,進深一帶110丈……共合地基458畝零80弓」,以每年繳納地丁漕米銀92兩6錢7分3厘1毫的象徵性代價,「永租與英國官憲」。1898年又訂「展界條約」,將令郡陽街至中山大道;南東路至合作路之間的337畝5厘土地囊括進去。
1901年,英國人米勒勾結東方匯理銀行買辦「地皮大王」劉祥鵝,又將令郡陽街至中山大道、江漢路至南京路之間的大片土地竊掠而去,並從江漢路到合作路築起一道把的中山大道包括在內的4米高牆,還在今江漢路沿江大道、黃陂街、花樓街口分別建立鐵柵,從而在中國的土地上建成一餘方方正正的國中之國。英國領事館設在今合作路臨江的住宅區內。為防帝國主義者得寸進尺,我國居民在南京路至黎黃陂路緊逼英租界一線,建立了一條220米長的街道,名日保華街。
1927年初,江漢關前發生了英國水兵槍殺中國居民的「一·三」慘案,憤怒的武漢軍民起而還擊,一舉收回了英租界。設立第三特別區。
俄租界
清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俄、法兩國以迫使日本歸還我遼東半島有「功」,向清政府要求在漢口共同擇定一個地區,建立它們的租界。俄、法兩國商定:俄占這一地區的三分之二,法占這一地區的三分之一。分別與清政府訂約。它們共同擇定的地區是:從今合作路(與英租界相接,當時叫界限路)至一元路,共長288丈,也是從江邊到今中山大道。俄占三分之二,為192丈,從今合作路至車站路東段(原為法租界的威爾遜路)。但今洞庭街以內,俄租界只到黃陂路稍下一線。所以整個俄租界的平面圖像一個大寫的英文字母L。面積為414畝6分5厘,年繳地丁漕米銀83兩4分2厘。
俄國領事館設在今湖北省電影公司院內(其下為美國領事館)。俄國人也在今中山大道外側修築一道圍牆,上與英租界圍牆相接,下黃陂路與黃興路之間。1923年,中蘇協議告成時,蘇聯政府將俄租界歸還我國。我國設立第二特別區。
法租界
原約載明:「法、俄租界現議在長江西岸漢口鎮英租界以下沿江至通濟門(原漢口城堡的城門,在今一元路口)為止,計長288丈,以三分之二由英租界下設為俄界,由俄界而下設為法界。此指大路(相當於今洞庭街)之外至江岸而言,是為前界,計長96丈。由大路至江岸,南首計深37丈,北首計深17丈。其大路之內,西南自俄界起,東北抵城垣官地為止,計長117丈。由大路至城垣官地為止,南首深106丈,北首深43丈5尺。均已勘定,監立界石。計法國租界共合187畝。」每年僅繳地下漕米銀37兩8錢1分1厘。英國展界後,「築有新路直達車站」(指大智門火車站),法國也要擴大地盤並爭奪鐵路交通之便,於是也在1902年訂約展界,越過今中山大道,在其西北至距京漢鐵路60丈的地段內設立新界,使法租界的總面積達到373畝。
今中山大道偉楚里以下,長清里、德興里、海壽街、如壽里和車站路、黃興路的一段,都包括在法租界內。民國六、七年間,法國人又乘中國軍閥混戰之機非法侵占黃興路西段的全部及黃興路口(磨盤)以北的友益街全部,伸向大智門火車站。法國領事館設在今洞庭街同共里內。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侵略者接管了法租界。戰後,從日軍手中收回了法租界。
德租界
德國在俄、法商國的前一年,以迫使日本歸還我遼東半島為藉口,而在漢口設立租界。它要求在英租界以下,但不與英租界毗連。具體範圍在今一元路以下(今武漢市人民政府大院內為其領事館所在地),至六合路與陳懷民路之間一線,東南抵長江邊,西北至中山大道,占地600畝。年繳地下漕米銀121兩3錢2分。當時沿德租界西北一線,是黃陂、孝感等地商販、工匠集聚之地,逐漸繁榮起來,常受德國殖民主義者騷擾。清政府在百姓的要求下設警自衛,同時由陳景堂出資,沿德租界西北側建造房屋,形成街道,命名為華景街(「華」字表示這裡是中國人管理的地方,「景」字是業主名字中間的一個字)。
此後又有韓永清出資籌建一條街,仿此命名,這就是公安路與三陽路之間的華清街。辛亥革命以後,在革命黨人與北洋軍閥的戰鬥中,這裡曾發生大火,德國領事想趁火打劫,要求越界築牆,擴展租界,遭到當地群眾的強烈反對,未能得逞。
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後,我國於1917年與德絕交,並拒絕荷蘭公使為其代管,當即收回德租界,成立第一特別區,設特區管理局。
日租界
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日本強制在漢口設立租界。原定範圍是上接德租界(今六合路與陳懷民路之間一線),下至燮昌小路(今郝夢齡路),東起江邊,西至平和街(今中山大道),占地面積約為247畝半。條約上雖規定了每畝地下銀和漕米數,但無丈量地畝總數,更無數銀總數,不過是畫餅。八年後,日將租界向北擴展150丈,到今劉家棋路與麻陽街(鄰近黃浦路)之間一線,新增面積375.25畝,合計總數達622.75畝。日本領事館設在今張自忠路與山海關路之間的濱江飯店內。
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政府宣布收回日租界,由漢口市政府直接管理。
比利時租界
除了上述五國租界,還有一個比利時人在日租界附近私購土地問題。1897年,清政府與比利時簽訂了修築《蘆(溝橋)漢鐵路借款合同》。比利時人乘修路購地之機,私自在分金爐一帶(今分金街附近)購買民地,從日租界以北至劉家廟(今江岸車站附近)沿江,約有600畝,並在沿江修築堤岸。次年,比利時以為修路人員修建住房為藉口,向清政府提出了設立比租界的要求。
經過十年交涉,才由湖廣總督張之洞向湖北官錢局籌款81.8萬多兩白銀把全部土地贖回。
旅遊景點
江漢關大樓、大智門火車站、美國海軍青年會、德明飯店、俄國東正教堂、民眾樂園、花樓街。
視頻
漢口租界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探訪漢口「舊租界區」,總面積為2804畝4分,一個年代的縮影,搜狐,2017-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