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宗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匯宗寺 |
---|
|
匯宗寺(稱呼和蘇默,漢譯青廟),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多倫縣城北,是內蒙古藏傳佛教中等級最高、宗教權力最大、活佛最多的寺廟,2001年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歷史
清朝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噶爾丹率軍進犯喀爾喀。第一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以及土謝圖汗察琿多爾濟率各部南下歸附清廷。清廷遂聯合蒙古內外各部,共同征討噶爾丹。征討成功後,康熙三十年(1691年),清聖祖在多倫諾爾召集漠北以及漠南蒙古各部、旗王公舉行會盟,史稱多倫諾爾會盟。此次會盟對清朝穩定和統一北部邊疆起到了重要作用。應蒙古各部、旗王公「願建寺以彰盛典」的要求,清聖祖允准在多倫諾爾興建一座大型藏傳佛教寺廟。
匯宗寺始建於清康熙三十年至五十一年(1691年-1712年),是清聖祖擊敗噶爾丹後在多倫會盟蒙古部落王公時決定建立的寺廟。1706年第二世章嘉呼圖克圖任住持,1712年全部建成後賜名「匯宗寺」,立御製匯宗寺碑,並由內外蒙古各部各旗派駐多倫喇嘛一人於匯宗寺供職。匯宗寺成為內外蒙古藏傳佛教的聖地。第二世章嘉呼圖克圖奉詔主持匯宗寺,並同時負責管理內蒙古佛教事務;第一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則負責主持漠北喀爾喀蒙古佛教事務,且「旨升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為大喇嘛」。
雍正五年(1727年),清廷又下詔撥庫銀興建善因寺及慶寧寺。這兩座寺院成為繼匯宗寺之後的蒙古地區的「大剎」。
匯宗寺創建之後,內、外蒙古的朝拜者雲集多倫諾爾,使此處成為商業中心。[2]194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蘇蒙聯軍使用坦克撞擊並推掀匯宗寺主殿未果,遂將主殿澆上汽油放火燒毀。[3]1960年代,匯宗寺閒置無人管理後,成為國家糧食儲備庫專用倉庫,俗稱「大倉糧站」。由此,除了被蘇蒙聯軍燒毀的主殿外,匯宗寺的大部分古建築得以倖存,躲過了文化大革命的破壞。1996年,多倫縣消防大隊將大倉糧站列為消防重大隱患單位,向中共多倫縣委、多倫縣人民政府進行了專題匯報,大倉糧站遂被命令遷出匯宗寺。隨後,匯宗寺逐步進行了全面修復。
建築
該寺總占地面積276畝。主體建築大殿面闊七間,高15米,二層重檐歇山頂,惜於1945年被毀,現已重建。
參考文獻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至第五批·第Ⅰ卷. 文物出版社. 2004: 464. ISBN 7-5010-1525-2.
- ↑ 內蒙古塞外重鎮話防火,中國消防在線,2008-01-23. [2013-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03).
- ↑ 匯宗寺和善因寺,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政務綜合門戶網站,於2013-01-29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