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求雨(曹廣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求雨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求雨》中國當代作家曹廣然的散文。

作品欣賞

求雨

我家的門前,有一個小小的池塘。小時候,記憶里的池塘,大約有兩米深,呈不太規則的正方形,半畝見方的樣子,真正稱得上是「半畝方塘」。那時,池塘內種有幾行老柳樹,雨水充沛的年份里,池塘內常年積水。夏季,蟬兒隱藏在枝葉茂盛的柳樹枝頭,吟唱高歌,池塘中,魚戲蛙鳴,悠然自得。常引來一些老人和孩子,在池塘邊休憩納涼。冬寒冰封,孩子們愛在池塘中滑冰嬉戲,清瘦的日子裡,倒也尋到了不少的童趣。

雖然村中還有幾個不大不小的池塘,但在老人們的眼中,只有我家門前這個池塘具有靈性。每逢大旱之年,村中的老人們就會把對甘霖的祈盼,寄托在這方小小的池塘之中。

還曾清晰地記得,那年盛夏,太陽像一位暴君,驅散了天空中所有的陰雲,把滿腹的怒火潑灑在大地上。早晨,太陽剛一升起來,就瞪着火辣辣的大眼睛,忿忿的瞅着世間,萬道金光,像無數支利箭,直射向大地萬物。空氣中瀰漫着土腥味,熱浪一浪掀過一浪,讓人感到悶熱難耐。風也懶得動,樹葉低垂着頭,一副垂頭喪氣的樣子。人稍微一活動,就會汗流浹背。

最讓人心焦的是田裡的禾苗,「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一點不錯,剛齊膝的玉米苗,翻卷着近似枯萎的葉子,葉片由往日的青翠變得灰暗,黯淡無華,毫無生機,底部的葉子已經乾死。花生的葉子緊緊的攏在一起,顯得更加弱小。甘薯的莖蔓,無精打采地匍匐在地面上,葉子耷拉着……所有的莊稼,就像被奴役的奴隸,在太陽的淫威下,猶如待宰的羔羊,可憐而無助。田間的暑氣晃動着,瘴氣一般,仿佛要把莊稼和地里的每一滴水份,都榨乾似的。在那個靠天吃飯的年代里,農民們心急如焚,男人的脾氣也變得焦躁起來。有的老人把煙鍋子敲得叮噹作響;有的老人焦慮的坐臥不寧;有些則是急得抓耳撓腮。他們怎忍心,眼睜睜的看着心愛的禾苗等死呢?

一些人開始手提肩挑,把水從井裡提出來。只是水井的水位不斷下降,提水越來越不容易了。他們把水運到田裡,然後用水瓢舀些水,澆在禾苗的根部,就像是在安慰禾苗受傷的心靈。一瓢水,只能澆上三四棵禾苗,水澆到地上,只見激起一絲絲塵土,水「噗突突」冒幾個水泡,瞬間隱入泥土中不見了。在禾苗的根部,只留下巴掌大的濕土痕跡。農民們被熱浪炙烤着,累的腰酸背疼的,他們明知此舉作用甚微,卻不願輕易放棄。孩子們見長輩整天陰沉着面孔,都心有所懼,少了往日裡的歡笑。

萬般無奈,人們只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求雨上,祈求上天保佑垂憐。

求雨主要是婦女和孩子的事,求雨的時候,孩子們仿佛又撿拾到了快樂的種子。

求雨,要先選擇一個吉日、吉時。記得那次求雨,村里十多位中老年婦女們,早早的吃過早飯,還有選好的十多位童男童女,一起前呼後擁,來到我家門前的池塘邊。池塘早已乾涸見底,龜裂的底部,好像張開的一張張饑渴的嘴巴。求雨的儀式,有村中輩分最高,且德高望重的王奶奶主持。人們早已做好了一切準備,只等吉時來臨。

不知是誰把家中那塊老懷錶帶到現場,交給了趙嬸。只見趙嬸拿着懷表,仔細地盯着。一會兒,她激動地走到王奶奶的身邊,喜形於色地說:「王奶奶,時辰到了!」王奶奶顫巍巍的走到人群前面,滿懷期待地大聲宣布道:「吉時已到,求雨開始啦!」人們一下子安靜下來,氣氛異常凝重,沒有一個人敢吱聲的。所有的人,在王奶奶的統一指揮下,先焚上幾柱香,擺好幾種簡單的貢品,無非是一些麵食,桃子之類。然後,大家開始一字排開,面南背北,跪在地上,雙手按地,鄭重其事地磕一個頭,隨後直起背,雙手合十,口中默念:「老天爺啊,可憐可憐莊稼人吧!快下場透雨吧!」接着,又連續重複了兩次。等行完禮,王奶奶宣布,燃放鞭炮,一陣「噼里啪啦」後,火藥的味道,隨着硝煙四下瀰漫。

按照王奶奶的安排,十多位童男童女,分散在池塘的四周。每個兒童頭頂反扣着一個簸箕,蹲在地上。十多位老婦人則排成一列,一手提着少半桶水,一手用瓢舀起一些水,邊走邊把水澆在所經過的童男童女頭頂之上的簸箕上。水瓢和簸箕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她們步履蹣跚,慢慢的把水澆在簸箕上,細細的水柱瀝瀝而下,水四處飛濺,如雨水從天而降。老婦人們口中不停的念叨着,下雨啦,下雨啦……蹲在簸箕之下的孩子們,看到這情景,都偷偷的笑起來。不過,還是要遵從大人之命,裝着哭腔喊道:「我的雨呀,我的雨呀……」另有幾位婦女,站在池塘的中間,一手拿着一根小木棒,不斷地敲打在另只手中的瓦罐瓦盆的底部,發出「咚咚嗡嗡」的聲響,大概是在模仿天上的雷公在施放雷電時的聲音吧。澆水的婦女們循着池塘四周,不停地轉了幾個來回,桶里的水也澆完了,孩子們才取下頭頂的簸箕,歡呼雀躍地追着鬧着。求雨正式結束,大人們一副虔誠的模樣,期盼着甘霖早一刻降臨。而孩子們,則是因尋得了別樣的遊戲,而喜不自禁。因為,畢竟六月大旱不是常有的現象。

說來也巧,求雨結束的當天夜裡,大雨竟然如期而至。農民滿臉的愁容煙消雲散,生活仿佛一下子重回正軌。當然,也有接連幾天求雨無果的情況,農民們心裡只好默默安慰自己說,再等等,會下雨的。

隨着農業現代化的進程,靠天吃飯的時代,已消逝在歷史的煙塵中。我家門前的池塘再也沒有上演過求雨的故事,求雨早已成為絕唱,被人們永久封存在記憶的寶匣里。

當年求雨,說它迷信也好,愚昧也罷,我卻從中感受到,當年人們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對豐收的渴望,對幸福生活的祈盼之情。

[1]

作者簡介

曹廣然,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