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永湖鎮位於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北部,面積114.66平方千米(2017年),轄1個社區居委會和13個村委會,26515人(2017年)。南距惠陽區12公里;北距惠州市區15公里;東距惠州(平潭)飛機場15公里;西距惠(州)深(圳)高速公路15公里。永湖東、南、西三面遠山,地勢曠闊,四季山清水秀,常年陽光充足。

永湖處在惠淡之間的中心鄉鎮,屬重點工業衛星城鎮。全鎮實施的「以農為本、工業立鎮、科教興鎮」的戰略,以特色突出、規劃合理、結構協調、效益明顯的良好態勢不斷向縱深推進。以開發面積達400萬平方米的淡塘、元嶺、彩塘、天橋等四大工業區為基礎,逐步形成了規模化、系統化的大型開發區。被列為惠州市旅開發景點之一的金果灣俱樂部,面積1000餘畝,投資近2000萬元,集娛樂、觀光、休閒度假、養生美食於一體,自1999年初開放以來,共接待遊客4萬餘人次。

該旅遊區的開發開放,不僅能滿足人們崇尚自然、返樸歸真的心理傾向,而且為永湖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提供了現實條件。該鎮推出「過一天農家生活」旅遊線,將城市人、投資商帶到農村,參觀「三高」農業,品嘗農家飯菜,體驗農村生活。[1]

目錄

交通網絡

永湖鎮地處惠陽區中北部、惠州西枝江下游,北距惠州市區17公里、惠州港28公里,離深圳市區70公里,東距惠州機場15公里,交通發在達,已形成水陸空立體交通網絡,是惠淡之間的中心鄉鎮。

已有二條水坭公路、一條城市長廊和一條鐵路經過永湖,其中南北走向的惠(州)淡(水)公路和東西走向的陳(江)平(潭)公路在永湖中心區相交;從惠州經南海石化基地至大亞灣深水碼頭的惠澳城市長廊從永湖中心區穿過;從惠州至大亞灣深水碼頭的惠澳鐵路從永湖西側擦邊而過。這樣,永湖往南12公里是深(圳)汕(頭)高速公路入口處,往北18公里是惠州火車站;往東15公里 是廣(州)汕(頭)高速公路;往西15公里是惠(州)深(圳)高速公路入口處。

基礎設施

全鎮通訊線網已實現交換數控化、傳輸光纖化、移動電話和數據分組交換網、DDN網、英特網等世界先進通訊技術得到應用。

水電資源充足,有110KV輸變電站一座、500KV輸變電站一座,是惠州重點能源基地,從大坑水庫至城區的引水工程,日供水5萬噸,可為工農業、生活用水提供充足水資源。

永湖的生活和生產用水主要來源於永湖大坑水庫。大坑水庫是該鎮內的水庫,蓄水容量達900萬立方米,自來水工程日供量可達5萬立方米,水源天然,水質清淨,使該鎮的工業和居民用水充足、放心。另外,源起於深圳寶安的淡水河流經永湖又緩入東江,使永湖的江河湖泊常滿不枯,同時又能排瀉洪水而免遭水浸,得天獨厚的天然環境培育了勤勞誠實、熱情好客的永湖人。

經濟狀況

全鎮藉助地處城鄉結合部和毗鄰港澳的地理區位優勢,積極招商引資,引進項目,在開發乙湖、鵲埔、湖下等3個共占地103萬平方米的工業基礎上,又與香港長城集團、香港錦多玩具公司等多家單位合作,開發100多萬平方米的工業區,集電子、玩具、成衣加工、房地產為一體。全鎮引進的外資企業有毛織手袋製衣藤器皮革造紙制模等20多家,個體、私營企業68家。

隨着農業生產的發展和農業經濟收入的提高,該鎮農業已形成了以「基地+農戶」的產業模式,逐步由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變,並根據該鎮的地理特點,形成自己的農業生產布局:河西片以水果種植為主,河東片以發展水稻、蔬菜等生產基地為主,全鎮各類水果1.9萬畝,建立起水稻、水果、「三鳥」、水產、蔬菜等生產基地多個。

1999年,全鎮實現國民生產總值2.05億元,工農業總產值2.23億元,人均年收入達3100元,逐步形成了以農業為基礎,旅遊業為輔助,工業為發展龍頭的工農旅並舉的新格局。

永湖鎮鴻海精細化工園區規劃圖

鴻海精細化工工業園區地處永湖鎮、良井鎮、馬安鎮及惠州市數碼工業園「三鎮一園」的中心交匯區。其中永湖片園區位於永湖鎮北部,總面積約為2800畝,項目總投資約11億元。

鴻海精細化工工業園區規劃立足於長遠發展目標,科學地劃分了工業、商業及綜合用地,並留設了超大面積的生態綠地區,確保了園區在做好環境保護的基礎上的可持續發展;借着南海石化的全面投產、惠州數碼園的蓬勃發展和深圳、東莞等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等優勢,園區發展定位為工業科技研發基礎和電子、生物醫藥、精細化工等資金技術密集型工業園區,符合經濟梯度進化、集約發展的要求。其中主要是接受南海石化的輻射,以發展減排節能型精密化工為主,減少對河流及環境的污染。

教育文化

該鎮共有19所小學,一所中學,2008年在校學生4950人,教職員工418人。全鎮教育事業在上級部門及該鎮黨委、政府重視關心下,致力於「學校改薄工程」和「軟件建設工程」:從1997年至1998年共投入1115萬元,完成17所小學和一所中學的改薄工作、新建教學樓、教師住房、學生宿舍樓共13棟,其中建有教師村2個,教師住房共38棟,建造圍牆5000㎡,擴大運動場7個,新建校門8座。使全鎮教學硬件設施和教學水平均得到了質的飛躍,受到上級教育部門的表彰,多次被評為「市教育先進鎮」。

2008年內,落實科教強鎮發展戰略,共投入2800多萬元加強中小學校的信息化和現代化建設,並於6月份成功創建成為廣東省教育強鎮。通過創建省教育強鎮,全鎮學校的軟硬件設施得到全面改善,教育資源優化配置,教育質量明顯提高,全面實現教育公平,教育發展水平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繼續落實「獎教獎學助學」制度,全鎮共發放各類獎教獎學助學金40多萬元,獎勵、資助師生569人次。

全面落實九年義務教育,落實「兩免一補」政策,有效解決農村教育問題。全鎮各學校參加學科競賽獲惠州市級以上獎項18人次,其中全國三等獎2人次;廣東省二等獎1人次,廣東省三等獎2人次;惠州市一等獎1人次,惠州市二等獎7人次,惠州市三等獎5人次。全鎮正取高中生123人。

名勝古蹟

躍鯉橋

該橋建於1891年(清光緒17年)位於麻溪河元嶺大隊河段,在元嶺大隊部東南方向耀鯉山的西端,此橋原是永湖至惠州的主要通道,屬單拱行人橋,橋墩及拱部均由規格一律的方形和長扁形的白麻石切成,橋內跨徑30米,橋面寬1.8米,橋拱頂部至水面高25米,拱部頂端的厚度僅38公分,橋的承受壓力三噸以下,橋的兩邊建有石欄杆,東西二橋頭建有避雨亭和石雕人頭像為橋伯公。此橋是永湖境內的一座優秀的古建築作品,九十年來,經無數次洪水衝擊,地震等自然災害衝擊,橋身仍完好無損,造型美觀、雄偉壯麗,安安穩穩地跨在麻溪河上。自元嶺大橋建好通車後,再沒有人行的橋成了三朝元老的展覽品,因橋東端避雨亭被毀掉,碑文也被毀了,因此此橋的設計師是誰也無從查考了。

麻溪革命烈士紀念碑

麻溪地靈人傑,人民勤勞勇敢,富有革命光榮傳統。早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麻溪的胡屋生產隊胡弼伍,流坑生產隊陳卓英二位同志就參加了中國共產黨,一九二五年麻溪就組織了「農軍」和「農會」,從那時起麻溪人民就舉起對敵鬥爭的旗幟。直到全國解放,麻溪人民一直進行着革命抗戰活動。麻溪革命烈士紀念碑不但記錄着在革命抗戰中犧牲的烈士英魂,還記錄着麻溪人民革命抗戰的悠久歷史。

鳳嘴古城堡

位於鳳嘴大隊上一生產隊面的田塅中有一座古城堡,省地文化廳等有關單位的領導和專家曾二次到現場作過考察,古城堡牆體保留完好,但因未留下任何遺物或有關資料可查考,古城堡的建成日期,城堡的主人,作何用途都無處知道。據從現存的實物及建築式樣分析考證,城堡可能是元朝中後期的建築。城牆四周裝有許多小炮眼和槍眼,槍眼都裝在牆體下端,內直徑13公分,外直徑3公分,同時圍牆的東西南北端建有防護的掩體,從整座古城堡的建築來看,是一座十分完美的古代建築物。

龍潭瀑布

龍潭瀑布位於老圍下大隊陳坑生產隊東南面,禾寨山西端半山腰,瀑布坐落在潭公廟下面,瀑布流水面寬4.8米,急流從38.85米高處往下衝擊着岩石,流水就象一塊水簾,水花飛揚,經常出現彩虹橫跨深坑,遠遠看去在太陽光映射下形成一幅美麗的水彩圖,非常壯觀、氣派。瀑布三面都是筆直峭壁,兩邊深坑相距50多米,霧水充滿整條坑溝,並長滿茂密的樹木。龍潭下面常有野獸禾蛇蠍出沒,同時也是小鳥的天堂。傳說瀑布位置是生龍口,瀑布下面是一個深水潭,故取名「龍潭」,後人在瀑布上面建了一座潭公爺廟。[2]

相關視頻

惠州市惠陽區永湖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