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永昌志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永昌志略出自《徐霞客遊記》,遊記是以日記體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學家徐弘祖經34年旅行,寫有天台山雁盪山、黃山、廬山等名山遊記17篇和《浙游日記》、《江右游日記》、《楚游日記》、《粵西遊日記》、《黔游日記》、《滇游日記》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遺有60餘萬字遊記資料,去世後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遊記》。世傳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數種,主要按日記述作者1613~1639年間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均作詳細記錄,在地理學和文學上具有重要的價值。[1]

原文

漢永昌郡,元為大理金齒等處宣撫司,總管置司治於永昌,後改為宣慰使司都元帥府。洪武十五年平雲南,前永昌萬戶阿鳳率其眾詣指揮王貞降附,仍置永昌府,立金齒衛。

  十六年六月,麓川彝叛,屠屠殺其城。二十三年,省府,改金齒衛為金齒軍民指揮使司。

  從指揮使胡淵請也。

  於是遂名金齒,不名永昌,而實非金齒之地,如瀾滄江在永昌,而瀾滄衛在北勝,各不相蒙。蓋國初立衛,經理皆出武臣,故多名實悖戾bèilì違背耳。

  景泰中設鎮守,弘治二年設金騰道。

  嘉靖元年巡撫何孟春、郴州籍,江陰人。

  巡按御史陳察常熟人。

  疏革鎮守,設永昌府,立保山縣,改金齒指揮使司為永昌衛府,領州一騰越縣二,保山、永平。仍統潞江安撫司、鳳溪、施甸二長官司。

  保山編戶十里。又城北彝民曰「喧」,共十五;城南彝民曰「寨」,共二十八。

  洪武三十三年,改騰衝守御千戶所隸金齒司。正統十四年,升為騰衝軍民指揮使司,與金齒並。嘉靖二年,復置州,隸永昌府,改指揮使司為騰衝衛,州名騰越。

  在府城南三百六十里,以地多藤,元名藤州。

  永平,即東漢之博南縣。

  以山名。洪武初隸永昌府。

  三十二年,改府為金齒指揮司,屬指揮司管轄。

  嘉靖二年,復府,仍屬府。在府東一百七十里。

  潞江安撫司,在城西南一百三十里。

  元柔遠路,國初柔遠府,永樂九年立安撫司。

  鳳溪長官司,在城東二十五里。施甸長官司,在城南一百里。唐銀生府北境,元為石甸,後訛為施甸。

譯文

漢代的永昌郡,元代是大理金齒等處宣撫司,總管在永昌設置了宣撫司治所,後來改為宣慰使司都元帥府。洪武十五年(1382)平定雲南,前朝的永昌萬戶阿鳳率領他的人馬到指揮王貞處投降歸附,仍設置了永昌府,建立金齒衛。十六年(1383)六月,麓川彝人反叛,屠了永昌城。二十三年(1390),撤銷府,把金齒衛改為金齒軍民指揮使司。〔是聽從指揮使胡淵的請求。〕於是便改名叫金齒,不叫永昌的名字,但實際上不是金齒的地域,如瀾滄江在永昌,可瀾滄衛在北勝一樣,各自不相抵悟。大概是國朝初期建立衛所,籌劃處理都是出自於武臣,所以有許多名實相悖的事罷了。景泰年間(1450一1456)設立鎮守,弘治二年(1459)設置金騰道。嘉靖元年(1522)巡撫何孟春、〔原籍彬州路,江陰縣人。〕巡按御史陳察〔常熟縣人。〕上疏革除鎮守,設為永昌府,建立保山縣,改金齒指揮使司為永昌衛府,治理一個州〔騰越州〕兩個縣,〔保山縣、永平縣。〕仍統領潞江安撫司、鳳溪與施甸兩個長官司。

  保山縣編入戶籍的有十個里。又有城北的彝民叫做「喧」,共十五個;城南的彝民叫做「寨」,共二十八個。

  洪武二十三年,改騰衝守御千戶所隸屬於金齒軍民指揮使司。正統十四年(1449),升級為騰衝軍民指揮使司,與金齒同級。嘉靖二年(1523),重新設州,隸屬永昌府,改指揮使司為騰衝衛,州名叫騰衝。〔在府城南面三百六十里處,由於地方上藤條多,元代名叫滕少卜。〕

  永平,就是東漢的博南縣。〔根據山起名。〕洪武初年隸屬於永昌府。二十三年,把府改為金齒指揮使司,屬指揮使司管轄。嘉靖二年,恢復府,仍歸屬府。〔在府城東面一百七十里。〕潞江安撫司,在城西南一百三十里。〔元代是柔遠路,國朝初年是柔遠府,永樂九年(1411)設立安撫司。〕

  鳳溪長官司,在城東二十五里。

  施甸長官司,在城南一百里。〔是唐代銀生府的北境,元代是石甸,後來錯讀為施甸。〕[2]

作者簡介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漢族,明代南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市)人。偉大的地理學家、旅行家、探險家和文學家。徐霞客幼年受父親影響,喜愛讀歷史、地理和探險遊記之類的書籍。這些書籍使他從小就熱愛祖國的壯麗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先後遊歷了21個省、市、自治區,「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處,探幽尋秘,並記有遊記,記錄觀察到的各種現象、人文、地理、動植物等狀況。歷經34年考察撰寫成60萬字的地理名著《徐霞客遊記》,遊記開篇之日(5月19日)被定為中國旅遊日。徐霞客不僅對地理學有重大貢獻,而且在文學領域中也有很深的造詣。他寫的遊記,既是地理學上珍貴的文獻,又是筆法精湛的遊記文學。他的遊記,與他描繪的大自然一樣質樸綺麗,有人稱讚它是「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