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鹿台灣亞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水鹿台灣亞種 |
中文學名:水鹿台灣亞種 拉丁學名:Cervus unicolor swimhoi 別 稱:台灣水鹿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哺乳綱 亞 綱:真獸亞綱 目:偶蹄目 亞 目:反芻亞目 科:鹿科 亞 科:真鹿亞科 屬:水鹿屬 種:水鹿 亞 種:水鹿台灣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Sclater, 1862 英文名稱:Formosan Sambar Deer 英文名稱:Formosan Sambar |
水鹿台灣亞種(學名:Cervus unicolor swinhoei)亦稱台灣水鹿,是水鹿的一個亞種,體型接近馬鹿,體粗壯。成年雄鹿體高178千克,尾長約15厘米。雌鹿較矮小。水鹿淚窩較大,鼻鏡黑色,頸毛較長,尾端部密生蓬鬆的黑色長毛。被毛黑褐色,冬毛深灰色。有黑棕色背線,臀周圍呈銹棕色,無臀斑。茸角為單門樁,眉枝。棲息於森林,喜活動於高山水源地或近溪流草原地;草食性,以樹葉及嫩草為主食。清晨和黃昏覓食。雨後特別活躍。平時單獨活動,有一定的行動路線。分布於中國台灣。 [1]
目錄
水鹿台灣亞種外形特徵
水鹿台灣亞種 是台灣產最大型草食性動物,頭軀幹長約178厘米,尾長約15厘米,雄鹿肩高可達1.2米,雌鹿稍小約80厘米;冬群體色為黑褐色,頭部、耳朵為黃褐色,夏季體色較淡,為黃褐色;
眼睛下面具眼下腺,於生氣或興奮時會張開;雄鹿有叉角,一歲時不分枝,二歲後始分枝,每一支鹿角最後形成三尖二叉,鹿角每年硬化後會脫落重長;缺少上門齒,上犬齒小型。
雄鹿特有的叉角,不但表現出性別歸屬,也刻劃了歲月痕跡。幼鹿的角是不分枝的;一歲齡後,就有成熟的樣子,叉角變成美麗的樹枝狀。
水鹿台灣亞種棲息環境
為台灣特有亞種。生活在海拔1500米以上之原始森林中,中央山脈區及花東山區較多。棲息於森林,喜歡活動於高山、水源地或近溪流草原地。
水鹿台灣亞種生活習性
水鹿台灣亞種其體色和生活周遭的環境相當的接近,當夏季來臨時會換上淡淡褐色外表,冬季則換上深黑褐色,懂得利用環境保護色爭取更大的生存空間。清晨與黃昏是其活動高峰,為群居性動物,但雄鹿喜單獨行動;草食性,以樹葉及嫩草為主食。是一種很能適應山區地形的動物,警覺性很高。
水鹿台灣亞種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台灣。
水鹿台灣亞種繁殖方式
繁殖期不十分固定,大多在每年的夏末秋初進行。雌獸的懷孕期約為6~8個月,次年春季生產,發情周期平均20天,平均妊娠期為8~9月,每胎產1~2仔,哺乳期12~24個月,其繁殖力相對較低。 幼仔身上有白斑。2~3歲時即發育成熟,壽命為14~16年。
水鹿台灣亞種種群現狀
水鹿台灣亞種最主要的敵人應該還是持槍狩獵的人類。濫捕的獵人貪圖雄性水鹿長成的鹿茸以及鹿鞭,儘管在嚴格禁獵的今天,盜獵水鹿的事件仍時有所聞。
水鹿台灣亞種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易危(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