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邊書(胡續冬詩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水邊書》是詩人胡續冬創作的詩歌。
作品原文
這股水的源頭不得而知,如同
它沁入我脾臟之後的去向。
那幾隻山間尤物的飛行路線
篡改了美的等高線:我深知
這種長有蝴蝶翅膀的蜻蜓
會怎樣曼妙地撩撥空氣的喉結
令峽谷喊出緊張的冷,即使
水已經被記憶的水泵
從岩縫抽到逼仄的淚腺;
我深知在水中養傷的一隻波光之雁
會怎樣驚起,留下一大片
粼粼的痛。
所以我
乾脆一頭扎進水中,笨拙地
游着全部的凜冽。先是
象水蠆一樣在卵石間黑暗着、
卑微着,接着有魚把氣泡
吐到你寄存在我肌膚中的
一個晨光明媚的呵欠里:我開始
有了一個遠方的鰾。這樣
你一傷心它就會收縮,使我
不得不翻起羞澀的白肚。
但
更多的時候它只會象一朵睡蓮
在我的肋骨之間隨波擺動,或者
象一盞燃在水中的孔明燈
指引我冉冉的輕。當我輕得
足以浮出水面的時候,
我發現那些蜻蜓已變成了
狀如睡眠的幾片雲,而我
則是它們躺在水面上發出的
冰涼的鼾聲:幾乎聽不見。
你呢?
你掛在我睫毛上了嗎?你的「不」字
還能委身於一串鳥鳴撒到這
滿山的傍晚嗎?風從水上
吹出了一隻夕陽,它象紅狐一樣
閃到了樹林中。此時我才看見:
上游的瀑布流得皎潔明亮,
象你從我體內奪目而出
的模樣。
2000.7.31
作者簡介
胡續冬,詩人、學者、隨筆作家。本名胡旭東,江湖人稱鬍子,1974年生於重慶。1991-2002年間求學於北京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2000-2003年創辦了北大新青年網站,2003-2005年赴巴西執教,現為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北京大學巴西文化中心副主任。長期為《新京報》、《第一財經日報》等報刊撰寫專欄和文化時評,隨筆結集有《浮生胡言》、《去他的巴西》。曾在CETV-1和CCTV-6主持談話節目。
胡續東的詩歌風格:詩歌既是個人對世界的隱秘、特殊的認識,同時又是對這種認識本身的偏移:詞語的活力、想象的熱情將篡改部分現實。而當一種綜合性的詩藝最終形成,另一個世界和我們全部的生活必定會在詩歌中相互虛構不已。[1]
胡續冬詩歌給人最直觀的感覺,就是充滿了遊戲化與狂歡性的語言表述。與其說他是在以文學的方式進行意義表達,還不如說他是在搞一場徹底的語言實驗,在創作的實踐中探究詩歌中的語言到底可以放縱到什麼地步。當然,語言的戲謔與狂歡化的表達一旦失去了意義的指向,那麼所剩下的就會僅僅只是一堆毫無價值的文字符號,而在胡續冬遊戲化的表達之下有着鮮明的價值判斷與精神訴求。胡續冬強調在時代變化的情況下,詩歌應該主動採取一些策略以跟上傳播和流通模式的發展變化,改變詩歌讀者銳減的問題。他認為應該「從詩歌自身的組織調度、呈現方式等角度入手,調整詩歌與公共的關係。」
這種調整在胡續冬的詩歌當中就體現在他改變了詩歌板起面孔、故作高雅拒絕閱讀的姿態,他從最基本的語言方式入手,放棄了過於正經的所謂「雅」,採用富含時尚與流行元素的「俗」。這種改變使詩歌有了實現從漂浮的空中回到大地的可能,也使詩歌獲得了蓬勃的生命力。[2]
在胡續冬的詩歌當中,充斥着大量的世俗生活的事物與情趣。如在《去老邱家看老鷹樂隊的VCD》當中,他這樣寫道:「如在東門外一帶,在小腳偵緝隊的旱煙袋/把一段廊橋遺夢燒完之前,羊肉串攤上/形而上學的迷霧使得騎往加州旅館的單車/險些誤入塔里木。[3]